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聽天》的由來及詳解

《聽天》的由來及詳解

1,神聽到的。

(1)泰誓之書:“天視己及人,天聽己及人。”

②元恭石臺《何覺》詩:“恐天聽高,致雨露偏。”

(3)陳清·雷蒙《告首都城隍》:“與天聽無私,妙答勸善惡;神威甚大,顯其威以顯其威。”

2、皇帝聽到了。

①《三國誌·魏徵傳·高柔》:“三朝之日,可延而論得失,盡其所能,使其聽天而大益。”

(2)唐代獨孤與《諫表》:“人不敢怨公司,有公司不敢聽。”

(3)蘇頌舜欽《第壹集士書》:“當初俞師傅與杜、範南洋有語言隔閡,互相沖突,不自衡,故造謠惑天。”

(4)康有為《尊天恩,協整體折》:“竊下士淩海,臣才知愚,因時事,屢上書,敢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