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哈佛燕京學社的其他關系

哈佛燕京學社的其他關系

燕京大學與哈佛燕京學社

哈佛大學與燕京大學聯合組成的漢學研究機構,本部設於哈佛大學,在燕京大學設北平辦公處。哈佛燕京學社的建立,要從司徒雷登說起。

為解決辦學經費,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學任職期間,幾乎每年都回美國去募錢。壹次偶然機會,他了解到美國鋁業大王赫爾(Charl Martin Hall 1863-1914)有壹筆巨額遺產捐作教育基金,遺囑申明將其中壹部分作為研究中國文化之用。赫爾如此心儀中國文化,緣於年青時兩個中國留學生給他留下的良好印象。故於離世之前在遺囑中作出如上安排,並提出在美國和中國各選壹所大學,聯合組成壹個機構,以執行研究中國文化的計劃。赫爾逝世於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年,數年後他的遺囑付諸實施。司徒雷登本想爭取燕大作為中方大學入選以得到這筆款項,但終因燕大剛剛成立,遠不及北京大學之聲名赫赫,故遺囑執行團在美國選上了哈佛大學,在中國相中了北京大學,使司徒雷登的如意算盤落空。然而不久之後發生的事情,對司徒雷登無異於天賜良機。

哈佛大學得到赫爾捐款後,開始執行漢學研究計劃。1924年,哈佛大學派久住上海的美國人華爾納去敦煌千佛洞“考古”。華爾納到敦煌後,以70兩銀子“香火錢”收買廟祝,將千佛洞部分壁畫連同泥皮剝下來,裝運回國,引起當地人民極大憤慨。翌年,哈佛大學又派華爾納組織了壹個小型“敦煌考古隊”來到中國,同時要求北京大學偕同前往敦煌“考古”。地方當局鑒於華爾納前番的行徑,對“考古隊”雖客客氣氣,卻尋找種種借口,多方限制。華爾納之流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僅拍了壹些照片帶回去交差。“敦煌考古隊”也宣告解散。

燕京大學的壹個學生曾是華爾納的譯員,“敦煌考古隊”解散後,該生返校復學。司徒雷登從其口中了解到華爾納與北京大學合作考古失敗的情形之後,大作文章。輾轉將此事告之中國教育部次長秦汾,後由教育部知會外交部,以華爾納違反國際法為由,向美國駐北京公使提出抗議。事情雖被美國政府敷衍過去,但哈佛大學覺得太丟面子,既遷怒於華爾納,也不滿意北京大學。司徒雷登趁此機會積極活動,於1926年趕回美國,以燕京大學的名義與哈佛大學協商合作研究中國文化,結果大告成功。1928年春,哈佛燕京學社於茲正式成立。

哈佛燕京學社北平辦公處設執行幹事壹人,由生於中國的美國人傅晨光首任其職。傅曾任燕京大學文理科科長、哲學系教授兼主任。1939年傅晨光卸任,由洪煨蓮、司太雷、聶崇歧、陳觀勝等先後繼任,其職責是監督和分配款項用途。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北平淪為日寇占領區,燕京大學被迫於1942年遷往四川成都,哈佛燕京學社在成都繼續活動。日本投降後,燕京大學回遷,學社亦恢復其北平辦公處。新中國成立後,燕京大學於1951年春改為公立,翌年並入北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北平辦公處亦隨之撤銷,前後度過了23個春秋。

為了培養漢學人才,該社在燕京大學和哈佛大學同時招收研究生,兩校合作培養。哈佛大學的東方語文系研究生,預備博士論文期間多資遣來華進修,兩年後回國提交論文,方授予東方學博士學位。燕京大學從192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修業兩年後撰寫論文,由學社北平辦公處延聘專家組成面試委員會,面試通過,為“碩士待位生”,畢業時授予學位。此外尚有出國留學生,第壹個派赴哈佛大學留學的是名歷史系畢業生,四年後獲哈佛大學東方學博士學位回國。為縮短留學生在美年限,學社規定,凡資遣哈佛大學的人員,必須在國內取得碩士學位。

購置圖書資料方面。為配合研究,學社在哈佛大學建立“漢和圖書館”,專藏中、日文書籍。到四十年代末,館藏達十萬冊,為漢學研究提供充足的文獻保障。在燕京大學,從1928年起,學社逐年撥款購書,少則三四千,多則萬余元。收藏對象主要為線裝古籍,亦有部分日文和西文東方學書刊,全部入藏燕京大學圖書館。據查,燕大圖書館成立之初,藏書不過三四萬冊,因系教會學校,藏書以西文為主。自1928年始獲學社購書款後,不斷補充中國古籍,至五十年代,所藏圖書(不計報刊)約四十余萬冊,其中四分之三是用此款購入。曾任該社北平辦公處執行幹事的聶崇歧回顧,當時所購圖書均以實用為主,很少購入價格高昂的宋、元、明版古籍。經多年積累,實用古籍已基本敷用,才將余額略及善本,且數量有限。至於1950年花費1250萬元購入明弘治本《西廂記》,乃因當年書款余額尚豐,倘若退回,則下年度書款預算必將削減,故方有上述“豪舉”。

學社在書刊出版方面也是成績卓著。哈佛大學在美國出版了《哈佛亞洲學報》(Harvard Journal of Asia Studies)和專刊。從1935年開始編纂《漢英大辭典》,首先在燕京大學協助下,將《康熙字典》、《佩文韻府》等中國韻書、字書上的字詞抄在卡片上,作完運交哈佛大學;再由哈佛大學將其譯成英文。哈佛大學在翻譯過程中,發現中國辭書引文與原文多有出入,遂將部分卡片寄回中國,請人逐條核對。據聶崇歧回憶:“到1951年春,只《佩文韻府》壹種還沒有核對完”。盡管《漢英大辭典》編纂進展緩慢,殺青之日遙遙無期,而哈佛燕京學社則聲名鵲起,儼然成為美國研究東方學的重心。學社在燕京大學創辦並出版的《燕京學報》更是名重壹時。

哈佛燕京學社北平辦公處最終與燕京大學壹起走完了自己的歷程。半個世紀過去,歲月風塵抹不去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的軌跡。設在哈佛大學的學社總部則延續至今。據悉,北京大學擬於北大百年華誕之際,召開首屆國際漢學大會,在接受邀請的國際漢學研究機構和專家的名單中,“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