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蝴蝶圖案
蝴蝶圖案來源於苗族神話古歌中的“棒姐”和“十二個蛋”的故事。故事講述了苗族的起源:楓樹化為蝴蝶,蝶媽媽與泡泡做愛,產下12枚卵,由鶴鳥孵化,孕育出萬物——雷公、水龍、蛇、虎、羊、象、野豬等。其中壹枚蛋孵化出人類,即苗族始祖江洋。這是苗族傳說中的始祖江洋生下“妹榜妹留”的故事。苗語“姊妹榜、姊妹待”翻譯成中文就是“蝴蝶媽媽”。在苗族神話中,蝶母是世間萬物的始祖,包括神、鬼、人、動植物、雷電。因此,蝴蝶被視為生殖和美麗的化身,最受尊敬,並成為蠟染的壹個重要和特別受歡迎的圖案。蠟染的蝴蝶五花八門,既有寫實的,也有寫意的;既有抽象的,也有變形的化合物。可以看到飛翔、爬行、前、側、後等壹系列千變萬化的蝴蝶圖案,姿態各異。蝴蝶優雅的形象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喜愛。這壹傳說影響深遠,不僅形成了苗族獨特的文化意識,即對蝴蝶的熱愛和崇拜就是對祖先的熱愛和崇拜,而且將蠟染藝術表現與其崇拜緊密結合。可見,苗族蠟染中的蝴蝶圖案積澱了原始的祖先崇拜意識。
2.魚和鳥的圖案
苗族蠟染圖案中的魚鳥圖案類似蝴蝶圖案,也是贊美生命力的美麗圖案。苗族人認為鳥是雄的,魚是雌的。畫面相同的魚和鳥組成圖案,象征夫妻恩愛。有這種花紋的魚有像鳥壹樣的翅膀,鳥多是能在水中遊動的“水鳥”。有學者認為,這是男女平等和傳宗接代使命的體現。沒有男尊女卑之分,包含著生殖崇拜,在形態上是非常有特色的格局。
蠟染中大量使用魚紋,更多的是出於心理預期和生活繁衍的需要。因為魚生很多孩子,它的腹部也有很多孩子,所以魚紋的本義是象征生殖,對魚的崇拜就是對魚生殖能力的崇拜。多年來,其他吉祥的含義已經出現。漢族的“鯉魚躍龍門”圖案象征偉大和升遷,“魚蓮”圖案象征“年年有余”。而貴州少數民族對魚紋的理解,則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生殖崇拜意識。比如苗族民歌中經常出現“兒孫滿堂如魚崽”的比喻。魚是苗族祭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供品,寓意是祈求後代繁衍。蠟染中的魚紋大多是肥碩的,有的肚子裏有小魚,有的肚子裏有像魚子壹樣的密密麻麻的斑點,有的幹脆把魚鱗畫成魚子,都傳遞著原始生殖崇拜的信息。
蠟染中的許多鳥紋也是出於追求吉祥美好的願望。鳥是生活在山區的少數民族姑娘的幸福生活伴侶,鳥的圖案寄托了她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在苗族中,鳥的圖案也包含著祖先崇拜的含義。與蝴蝶傳說相連的是古歌中蝴蝶母親所產的12枚卵,是鶴鳥所孵。所有孵化出來的東西中,就有苗族始祖江洋。所以,鳥對苗族人是善良的。刀環馬城是苗族先民中壹些氏族的圖騰。《山海經》——《沈懿經》記載:“野中有人,名喚環頭...誰敢用喙面對鳥,誰敢吃海裏的魚,誰敢拄著棍子走路。”古籍中也有壹些類似的記述。“環頭”和“環鬥”據說是苗族先民的首領。這些鳥紋有的是忠實模仿的,有的是想象出來的。如錦雞、喜鵲、麻雀、燕子、斑鳩、鸚鵡、孔雀、鶴等。,其姓名可以確認;其他的只有鳥的形狀。看不出是什麽鳥。它們被花花草草包圍著,大多張著嘴,或昂著頭哭泣,或竊竊私語,或相互飛翔,或背靠背爭吵,十分生動,類似於人類糞便生活的寫照。
3.龍紋
龍在苗族意識中壹直是造福人類的吉祥物。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龍紋很有特色,造型和內涵與漢族地區完全不同。龍是中國的原始圈子。自白秦漢以來,漢人就把龍視為皇權的最高象征,龍紋也逐漸演變為頭突出、爪尖齒利的威武形象。但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龍紋與其趣味大相徑庭。很天真很幼稚,很貼近人和自然。苗族不怕龍,苗族的龍也沒有漢族的龍那麽囂張跋扈。苗族蠟染龍沒有固定的圖案,千變萬化,如鳥頭、蛇頭、牛頭、蜈蚣形等。因此,苗族有水牛龍、魚龍、蠶龍、葉龍、盤龍、魚尾龍、水龍等。榕江苗族蠟染中的龍紋既像蛇又像蠶。龍的形狀可以自由飛翔、彎曲或伸展。有專家認為,除了龍圖騰崇拜的原始意識外,龍紋的內涵還意味著祈求幸福和迎接吉祥事件,消除災難。
4.渦流線
苗族蠟染中的漩渦圖案主要繪制在背面、袖子和被面上,是苗族傳統圖案,象征著團結和繁榮。苗族人熱愛人類和自然。當他們看到激流中的漩渦時,他們感到美麗,有壹種繁榮和好運的感覺,所以他們被認為是壹種吉祥圖案的美麗。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就出現了漩渦紋,是先民對自然水紋的模仿。後來這種圖案很少出現在漢族手工藝品中,多見於貴州民間蠟染。在視覺形式上,這是蠟染最醒目的幾何圖案,在內容和意義上,也是最多樣的圖案。第壹個是記住苗族先民長途遷徙,跋山涉水,經歷無數險灘驚濤駭浪留下的渦痕。第二個是記錄殺牛祭祖時牛頭上的渦痕,因為這是祖先的象征。第三種說法是,在古代,壹個聰明能幹的女孩生病了,她的母親從山上采集了壹些嫩苔,把這種草藥給了女孩,她的病就好了。為了永遠不忘記這種救命草,按照它的樣子畫在衣服上做裝飾。
5.花卉和植物圖案
苗族蠟染中不僅有許多表現植物的圖案,而且與漢族植物圖案有很大差異。不像漢人的植物圖案來源於象征富貴吉祥的牡丹、荷花、桃花、石榴(在蠟染毛巾中也不時出現),多見於山野的花卉、蕨類、梅花、桃花、杏花、棉花等,有的還演變、細化為幾何圖案。這些植物題材在少數民族女性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可以從中獲得美感。通過想象和加工,他們描繪出壹幅充滿活力和山野趣味的蠟染畫。比如最具地方特色的梨花紋,就沒有世界上的丹寨苗族那麽豐富多彩。相傳苗族先民遷徙時曾到過壹個梨花盛開的地方。在長期的遷徙過程中,祖先們的血液耗盡,幾乎被不確定的生活拖垮。突然,他們看到滿山盛開的梨花,覺得世界如此美好,於是堅定了對生活的信心。所以梨花深為苗族人不解。另壹個傳說是,在古代中原向西南的大迂回遷徙中,為了記住跋涉的艱辛,婦女們把沿途看到的花草都畫在了自己的禮服上,後來作為傳統圖案保存了下來。還有壹個傳說是孩子穿有梨花圖案的蠟染衣服可以平安健康的成長,梨花圖案對苗娃來說也是吉祥的圖案。相傳蕨草治好了苗族婦女的病,所以蕨草也成了蠟染圖案。
6.銅鼓圖案
銅鼓是苗族的文化特征之壹,所以銅鼓上的古老圖案往往是苗族傳統蠟染圖案的來源,銅鼓也是壹些少數民族推崇的重型武器。在古代,銅鼓經常用於祭祀、娛樂和戰役。對銅鼓的尊重和銅鼓圖案的復制意味著對祖先的記憶和崇拜。宋代朱復在《Xi漫叢笑》中記載:“董熙愛銅鼓甚於愛玉。”因此,苗族蠟染以銅鼓上的圖案為基礎是必然的選擇。這壹現象也在清代黔中文姬張叔的記載中得到印證:“遼代有斜紋布,名為滑紋,蓋紋以銅鼓紋、蠟板為印。”雖然苗族蠟染銅鼓圖案在傳承過程中有所變化,但銅鼓的中心圖案在蠟染中仍然非常典型和突出。中心圖案實際上是輻射光線的太陽圖案。
7.星星、山川和河流
這裏所說的星山圖案,並不是客觀的天上的星辰雲朵或者地上的山川河流,而是經過高度抽象後的圖案和意象的組合。這些圖案不僅具有獨特的形式美,還體現了深刻的歷史內涵。據史料記載,苗族在古代經歷了壹次從家鄉的大遷徙,這是壹個民族的悲慘經歷。苗族人民不僅令人難忘,而且傳說用圖案記錄和反映了歷史上的遷徙事件。如九曲河的河紋由大小不壹的菱形組成,象征河流縱橫交錯、曲折交叉。城界圖案以壹個正方形為框架代表城墻,四邊的小正方形代表角樓,中間的十字圖案代表街道。這種格局流傳已久的苗族地區流傳著這樣壹種說法:這種格局和組織,展現的是久其的風光和祖先遷徙的經歷。比如百褶裙上的黃色橫線表示黃河,綠色橫線表示長江,中間的空白表示田野。他們把這種裙子叫做“遷徙裙”和“母親河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