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全碑
曹全碑(國寶級文物)漢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寬95厘米。明萬歷初合陽縣莘裏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現在西安碑林。內容為王敝記述曹全生平。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
2、張遷碑
《張遷碑》又名《張遷表頌》, 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是東漢晚期佚名書法家書丹,東漢碑刻家孫興刻石而成的壹件隸書書法作品。此碑於東漢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現收藏於山東泰山岱廟碑廊。?
《張遷碑》篆額題“漢故轂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12字,額字獨呈扁形,書意在篆隸之間;碑陽正文15行,行42字;碑陰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
此碑是谷城故吏韋萌等為追念張遷之功德而立,銘文著重宣揚張遷及其祖先張仲、張良、張釋之和張騫的功績,並涉及到黃巾起義軍的有關情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高。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樸、厚重、典雅取勝,字裏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間樸質之風,格調峻實穩重,堪稱神品。
它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運筆遒勁而曲折有力,落筆穩健,可謂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
3、乙瑛碑
全稱《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無額。隸書,18行,行40字。桓帝永興元年(153年)立,碑在山東曲阜孔廟。 此拓本為故宮博物院藏明拓本,用墨沈細,字形豐厚清明,為"辟"字尚存本。每頁,縱28.2cm,橫14.6cm。
有汪大燮觀款壹段及"趙氏書村珍藏金石"、"蕭山朱氏所藏善本"等藏印多方。 此碑記司徒吳雄、司空趙戒以前魯相乙瑛之言,乙瑛上書請於孔廟置百石卒史壹人,執掌禮器廟祀之事。
此碑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是漢隸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屬方整平正壹路。歷代書家對此碑贊譽甚多。
清方朔雲:"字字方正沈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何紹基稱此碑:"橫翔捷出,開後來雋利壹門,然肅穆之氣自在。" 宋趙明誠《金石錄》、明郭宗昌《金石史》、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等書著錄
4、石門頌
《石門頌》(全稱為《漢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後世簡稱《石門頌》)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當時漢中太守王升撰文、書佐王戎書丹刻於石門內壁西側的壹方摩崖石刻,是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漢中博物館。?
《石門頌》歌頌了東漢漢順帝時的司隸校尉、犍為(今屬四川樂山)人楊孟文“數上奏請”修復褒斜道的事跡。整塊摩崖通高261厘米,寬205厘米,題額高54厘米。 《石門頌》多用圓筆,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線條沈著勁道,結字舒展放縱,飄逸自然,素有隸書中的草書之稱,是漢隸中的精品佳作。?
《石門頌》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壹座豐碑,它與略陽的《郙閣頌》、甘肅成縣的《西狹頌》並稱為“漢三頌”,是漢代頌體代表作。
5、華山廟碑
全稱為《漢西嶽華山廟碑》,簡稱《華山碑》,也稱《延熹華嶽碑》東漢石刻。東漢延熹八年(165)立。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毀於地震。碑文22行,每行38字。碑額篆書“西嶽華山廟碑”。
因原石被毀,傳世只有四種拓本,即“長垣本”、“華陰本”(即“關中本”)、“四明本”、“李文田本”(或曰“玲瓏山館本”)。“長垣本”為河北長垣王文蓀藏,現已流入日本,“關中本”是明陜西東雲駒藏,又歸華陰人王宏撰,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四明本”是四明(今寧波)豐道生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李文田本”是清初馬曰璐、馬曰琯兄弟藏,後歸李文田,此本今在香港中文大學。“四明本”縱175厘米,橫84.8厘米。西嶽華山廟碑碑書歷受稱頌,篆書碑額麗婉多姿,隸書碑文筆劃豐潤,變化多端,奇妙精絕,為漢碑佳品。
百度百科-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