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石延年簡介,有《紅梅》《古松》等詩作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石延年簡介,有《紅梅》《古松》等詩作

人物生平

石延年祖籍幽州(今河北省涿縣),後晉把幽州割讓給契丹後,其祖舉族南遷,定居於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

石延年在早年時屢舉不中,宋真宗選三舉不中進士者授三班奉職,他恥不就任。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張知白勸他就職,以大理評事召試,授館閣校勘、右班殿直改任太常寺太祝。景佑二年(1035年),出知金鄉縣(今屬山東省),又被舉薦為乾寧軍(今河北省青縣)通判,徙永靜軍(今河北省東光)通判差遣。歷官光祿寺、大理寺丞。因上書章獻太後,請還政天子仁宗事落職,改通判海州。後又遷秘閣校理,官至太子中允。石延年對契丹和西夏的威脅非常關心,曾建言“二邊之備”,加強國防,但不為朝廷接受。當西夏元昊進犯時,他的言論才被朝廷重視。

石延年性格豪放,讀書通大略,不專治章句,特別欽慕古人的奇節偉行和非常之功,嗜酒,喜歡狂飲。相傳宋仁宗愛其才而勸其戒酒,後竟酗酒成病,中年早卒,享年47歲。

文學創作

石延年所做文章雄勁有力,宗法韓(愈)、柳(宗元),近受柳開影響。詩作俊爽,在天聖、寶元間稱豪於壹時。其《寄尹師魯》壹詩,“十年壹夢花空委,依舊山河換桃李。雁聲北去燕西飛,高樓日日春風裏。眉比石州山對起,嬌波淚落汝如洗,汾河不斷天南流,天色無情淡如水。”被稱為“詞意深美”,他自己也以此篇為最得意。梅堯臣稱他的詩為“星鬥交垂光,昭昭不可挹”,可見其豪放飄逸的詩風。曾經用南唐澄心堂的紙為歐陽修作詩。亦能詞,有《捫虱庵長短句》,今不存。他的書法也很有名,筆劃遒勁,顏筋柳骨,著有《石曼卿詩集》、《五胡十六國考鏡》等。石延年死後26年,他的老朋友歐陽修專門作了《祭石曼卿文》,這篇祭文寫得低回纏綿而又淒清超逸,表現了友誼的誠摯和思念的深沈。筆意馳騁,變化自如,是同類抒情散文中的佳作。

代表作品

金鄉張氏園亭

亭館連城敵謝家,四時園色鬥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東陵隱士瓜。

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

縱遊會約無留事,醉待參橫月落斜。

燕歸梁·春愁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傷春傷別幾時休。

算從古、為風流。春山總把,深勻翠黛,千疊眉頭。

不知供得幾多愁。更斜日、憑危樓。

人物軼事 嗜酒

石延年性情豪放,飲酒過人。義士劉潛,酒量也很大,喜歡和石延年比酒量。有壹次,他倆在新開業的王氏酒樓歡飲,從早飲到晚,不發壹言。第二天,京都的人都傳說,有兩位酒仙,在王氏酒樓喝酒,喝了壹天,面不改色。過了壹段時間後,才知道傳說中的酒仙就是石延年和劉潛。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時,有壹天劉潛來訪,石延年請他到船上,豪飲起來。壹直喝到半夜,眼見酒快喝光了,看見船上有壹鬥醋,就把醋倒進剩下的酒裏,又喝起來,壹直把酒醋全喝光,此時也大亮了,又喝了壹整夜。

說石延年是個酒怪,是因為他別出心裁地創造了多種怪誕的飲酒方式。例如他蓬亂著頭發,赤著腳還帶著枷鎖飲酒,謂之“囚飲”;他與人在樹上飲酒,叫作“巢飲”;有時用稻麥稈束身,伸出頭來與人對飲,稱作“鱉飲”;夜晚不點燈,與客摸黑而飲,說是“鬼飲”;飲酒時壹會兒跳到樹上,壹會兒又跳到地上,說這是“鶴飲”。其飲酒狂放大概如此。在宮署後有壹個廟庵,石延年常常躺在那裏,給庵起名為“捫虱庵”。

戲作

石延年磊落英才,豪放曠達,而且不拘禮法,不慕名利。早年,他經過考試,進士中第,這對壹個讀書人來說可是壹件事關終身的大事。可是偏偏這時有人告狀,說是本科考試有人作弊。朝廷聞知下令復考。結果,有幾個人因不及格而重新落第,這中間竟也有石延年。當時他們都已被朝廷認定為進士,牒、朝服也已拿到,大家正聚集在興國寺歡慶。突然有命令下來,追回復試落第人的壹切證件及官服等。那些落第者壹時驚呆了,不禁失態,號啕大哭起來。只有石延年壹人非常鎮靜,若無其事地脫下了靴袍交還給使者,然後穿著內衣、頭帶襆頭,重新落座,與大家談笑歡飲,就像什麽事也沒有發生過壹樣。他還以唐人成句,集成壹首《偶成》詩:

年去年來來去忙,為他人作嫁衣裳。

仰天大笑出門去,獨對春風舞壹場。

次日,被黜者皆授三班借職,延年恥不就,並寫了壹首絕句:

無才且作三班借,請俸爭如錄事參。

從此罷稱鄉貢進,直須走馬東西南。

在這首詩中,石延年巧妙地把各種官名嵌在句子中,竭盡諷刺、嘲笑之能事,表現了他對於科舉制度與官職仕進的蔑視。

石延年舉止放蕩,善為談諧,壹日乘馬遊覽報寧寺,牽馬人壹時失控,馬驚走,石延年不慎墜馬落地,侍從人員連忙把他攙扶上馬鞍。行人見此,都聚擾來圍觀,都以為他壹定會大發雷霆,把牽馬人痛罵壹頓。不料,石延年卻慢悠悠地揚起馬鞭,半開玩笑地對牽馬人說:“幸虧我是石學士,如果是瓦學士的話,豈不早被摔碎啦?”

石延年死後,他的酒友蘇舜欽寫了壹首詩《哭曼卿》,詩曰:

去年春雨開百花,與君相會歡無涯。

高歌長吟插花飲,醉倒不去眠君家。

宣水與農水

石延年在中書堂供職,壹位宰相對他說:“快去把宣水取來。”石延年不知宣水為何物,便問道:“取什麽?”宰相告訴他:“宣徽院內的水清冽甘甜,稱為‘宣水’。”石延年覺得這種說法牽強別扭,就反問了壹句:“那末,司農寺裏的水,就應該叫作‘農水’嘍?”在場的人都被他逗笑了。

宋史文載

石延年,字曼卿,先世幽州人。晉以幽州遺契丹,其祖舉族南走,家於宋城。延年為人跌宕任氣節,讀書通大略,為文勁健,於詩最工而善書。

累舉進士不中,真宗錄三舉進士,以為三班奉職,延年恥不就。張知白素奇之,謂曰:“母老乃擇祿耶?”延年不得已就命。後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知金鄉縣,有治名。用薦者通判乾寧軍,徙永靜軍,為大理評事、館閣校勘,歷光祿、大理寺丞,上書章獻太後,請還政天子。太後崩,範諷欲引延年,延年力止之。後諷敗,延年坐與諷善,落職通判海州。久之,為秘閣校理,遷太子中允,同判登聞鼓院。

嘗上言天下不識戰三十余年,請為二邊之備。不報。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見,稍用其說。命往河東籍鄉兵,凡得十數萬,時邊將遂欲以賊,延年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雜,若怯者見敵而動,則勇者亦牽而潰矣。今既不暇教,宜募其敢行者,則人人皆勝兵也。”又嘗請募人使廝及回鶻舉兵攻元昊,帝嘉納之。

延年喜劇飲,嘗與劉潛造王氏酒樓對飲,終日不交壹言。王氏怪其飲多,以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飲啖自若,至夕無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傳王氏酒樓有二仙來飲,已乃知劉、石也。延年雖酣放,若不可攖以世務,然與人論天下事,是非無不當。

初,與天章閣待制吳遵路同使河東,及卒,遵路言於朝廷,特官其壹子。

相關文獻 澠水燕談錄

康定間,河西用兵。石曼卿與吳安道遵路奉使河東。既行,安道晝訪夕思,所至郡縣,考圖籍,見守令,按視民兵芻粟,山川道路,莫不究盡利害,尚慮未足副朝廷眷使之意。而曼卿吟詩飲酒,若不為意。壹日,安道曰:“朝廷不以遵路為不才,得與曼卿並命。今壹道兵馬糧餉雖已留意,而切懼愚不能燭事。以曼卿之才,如略加之意,則事無遺舉矣。”曼卿笑曰:“國家大事,安敢忽耶?已熟計之矣。”因條舉將兵之勇怯,芻糧之多寡,山川之險易,道路之通塞,纖悉俱備,如宿所經歷者。安道大驚服,以為天下奇才也。

鐵圍山叢談

秘書省之西,切近大慶殿,故於殿廊辟角門子以相通。諸學士多得由角門至大慶殿,納涼於殿東偏。仁祖壹日行從大慶殿,望見有醉人臥於殿陛間,左右將呵遣之,詢之,曰:“石學士也。”乃石曼卿。仁廟遽止之,避從旁過。

夢溪筆談

石曼卿為集賢校書,遊娼館,為不逞者所窘。曼卿醉與之較,為衛司所錄。曼卿詭怪不羈,謂主者曰:“只乞就本廂科決,欲詰旦歸館供職。”廂帥不喻其謔,曰:“此必三館吏人也。”

石曼卿居蔡河下曲,鄰有壹豪家,日聞歌鐘之聲。其家僮數十人,嘗往來曼卿之門。曼卿呼壹僮問豪為何如人,對曰:“姓李氏,主人方二十歲,並無昆弟,家妾曳綺紈者數十人。”曼卿欲見之,其僮曰:“郎君素未嘗接士大夫,然喜飲酒,屢言聞學士能飲,意似欲相見,試探之。”壹日,果使人延曼卿。曼卿即著帽往,坐於堂上。久之方出,主人著頭巾,系勒帛,不具衣冠。見曼卿,全不知拱揖之禮。引曼卿入壹別館,供帳赫然。坐良久,有二鬟妾各持壹小盤至曼卿前,盤內紅牙牌十余,其壹盤是酒,凡十余品,令曼卿擇壹牌。其壹盤是饌,亦令各擇五品。既而二鬟去。有妓十余人,樂器妝服亦皆整麗。壹妓酌酒以進,酒罷,諸妓執果肴萃立其前,食罷,則分立左右。京師人謂之軟盤。酒五行,群妓皆退,主人亦翩然而逝,略不知揖客。曼卿獨步而出,言豪者之狀,懵然不分菽麥。他日試使人通鄭重,則閉門不納。問其近鄰,雲其人未嘗與人通往還,鄰家亦不識面。古人謂之錢癡,信有之。

湘山野錄

石曼卿獨行京師,倏有豪士揖曼卿語,已而曰:“公幸過我家。”曼卿語諾。豪士顧從騎載之,同行入委巷,前抵大第,三四門乃至內堂。庭戶宏麗,施設錦繡。侍女珠翠延飲,求曼卿書字,曼卿寫己詩籌筆驛等篇。豪士甚珍愛之,贈金帛可直數十百千,使騎送歸。初不知其誰何。後日尋之,迷不省所居。他日復遇於途,又贈金數十兩,雲籌筆驛詩“意中流水遠,愁外舊山青”最佳。詩話總龜 此條與前事同,而主人有雅俗之別矣。

石曼卿壹日語僧秘演曰:“館俸清薄,恨不得痛飲!”演曰:“非久當引壹酒主人奉謁。”不數日,引壹納粟牛監簿來,以宮醪十石為贄,列醞於庭。演為傳刺,曼卿愕然延之,乃問:“甲第何許?”生曰:“壹別舍介繁臺之側。”曼卿語演曰:“繁臺寺閣虛爽可愛,久不壹登。”其生曰:“學士與大師果欲登閣,當具酒蔌迎候。”曼卿因許之。壹日休沐,約演同登。演預戒生陳具閣下,器皿肴核,冠於都下。石、演高歌褫帶,飲至落景。曼卿醉,喜曰:“此遊可記。”乃以盆漬墨濡巨筆題曰:“石延年曼卿同空門詩友老演登此。”生拜叩曰:“塵賤之人,幸獲陪侍,乞掛壹名,以光賤跡。”曼卿大醉,握筆沈慮,目演揚聲諷曰:“大武生捧研用事可也。”演以為言。竟題曰:“牛某捧硯。”永叔後戲以詩曰:“捧硯得金牛。”

石曼卿明道元年卒。平生與友人張生尤善。死後數日,張夢曼卿騎青驢,引數蒼頭,過生語曰:“我今已作鬼仙,召汝偕往。”張以母老固辭。曼卿怒,登驢而去。顧生曰:“汝太劣,吾召汝,汝安得不從?今當命補之同行矣。”數日補之遂卒。補之乃範諷字。

孫公談圃

石曼卿謫海州日,使人拾桃核數斛,人不到處,以彈弓種之。不數年,桃花遍山谷。

孔平仲談苑

石曼卿以館職出判海州。官滿日,載私鹽兩船至壽春,托知州王子野貨之。時禁網疏漏,曼卿亦不為人所忌,市內公然賣“學士鹽”。

歐公詩話

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曰:“我今為鬼仙,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遊,不得。”忽然騎壹素騾去如飛。又降於亳州壹舉子家,留詩壹篇,其壹聯雲:“鶯聲不逐春光老,花影常隨日腳流。”

事實類苑

石曼卿天聖、寶元間,以詩歌豪於壹時。嘗於平陽會中代作寄尹師魯壹篇,詞意深美。曰:“十年壹夢花空委,依舊山河換桃李。雁聲北去燕西飛,高樓日日春風裏。眉背石州山對起,嬌波淚落妝如洗。汾河不斷天南流,天色無情淡如水。”曼卿死後數年,故人關詠字永言,忽夢曼卿曰:“延年平生作詩多矣,獨常以為平陽代意壹篇,最為得意,而世人罕稱之。能令此篇盛傳於時,在永言耳!”詠覺後增演其詞,隱度入迷仙引聲韻,於是天下爭歌之。他日復夢曼卿來謝。

誌林

石介作三豪詩,其略雲:“曼卿豪於詩,永叔豪於文,杜默師雄豪於歌也。”永叔亦贈默詩雲:“贈之三豪篇,而我濫壹名。”默之歌少見於世,後見壹篇雲:“學海波中老龍,聖人門前大蟲。”皆此等語。甚矣介之無識也。吾觀杜默豪氣,正是京東學究飲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飽後所發者也。作詩狂怪至盧仝、馬異極矣,若更求奇,便作杜默矣。

溫公續詩話

李長吉歌「天若有晴天亦老」,人以為奇絕無對。曼卿對「月如無恨月常圓」,人以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