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文就是當時的口語,文言文則是書面語,但在不同的時代是不壹樣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沒有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別的,像《論語》就是用當時的口語寫成的,但在我們看來卻是文言文,在他們看來就是大白話。
直到後來才開始有了書面語和口語的分化,但是古代的口語和現在的口語是不壹樣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表述方式是不壹樣,舉個離我們時代近點的例子,像《紅樓夢》就是用當時的白話文寫的,可是依舊和我們現在講的有很大區別。就算是民國時期的白話文不也和我們的有些不同嗎?
總的來說,我們和古人的交流是有問題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漢語在發展過程中,有些已經被改變了、有些已經不用了,比如,壹些詞語的詞性發生了改變。這就加大了交流的難度。
現在的電影、電視劇、小說已經誤導了很多人,以為古人和我們說的壹樣,這是不可能的。我建議妳去看四大名著,因為這幾部書就是用當時的大白話寫的,如果嫌太多,就直接去看那部央視老版的電視劇《三國演義》,千萬別是新拍的,老版的是唐國強演的諸葛亮,這部電視劇的臺詞就完全是書上的對話,原封不動,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順便提下,很重要的,不同時期的大白話也是不壹樣的。而且就算看書,也要看的仔細點,說白些,《三國演義》裏的對話可不是三國時期的人講的,而是羅貫中所處的元末明初時期的人所講的,不要混淆,切記切記!
以上都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問題,請大家指正。請提問者仔細看完我的解釋,謝謝!我可不想妳誤解我的意思。特別是上面那段話,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