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家義集疏 中華書局 1987.2
釋名疏證補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荀子集解 孔子文化大全 山東友誼書社 1994.6
後漢書集解 中華書局 1984
莊子集解 插圖註解中國古典詩文十大名著 三秦出版社 1998
詩三家義集疏 中華書局 1987.2
荀子集解 新編諸子集成 中華書局出版 1988
詩三家義集疏十三經清人註疏 中華書局 1987
荀子集解 新編諸子集成 中華書局 1988
鮮虞中山國事表、疆域圖說補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釋名疏證補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清代光緒十壹年至十四年(1885年-1888年),湖南長沙人王先謙以國子監祭酒任江蘇學政,在任政績突出,為人稱道,給江陰讀書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王先謙學識淵博,任職江蘇學政後除按例舉行歲、科考試,選拔人才外,在江陰做了壹件在清代學術史上頗有影響的大事,即在創建僅三年的南菁書院內設立書局,奏準刊刻煌煌巨著《皇清經解續編》1430卷。如此巨大工程“首尾歷時三載”方始告竣,由當時江陰的壹流書坊“寶文堂”雇工百余人精心印刷。據說為刻印此書,單黃楊木片就用掉17362塊。《皇清經解續編》是繼道光九年(1829年)著名學者阮元在兩廣總督任內於廣州學海堂刊刻的《皇清經解》後的又壹經學巨著,該書搜集訓釋儒家經典書籍111家,209種,其中很多是清代學者考訂、訓釋的成果,從中可見清代經學之演變,並供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語言文字之參考。為刊刻此書,王先謙率先捐銀壹千兩,在他的影響下,各級官員包括本省及他省士紳等都量力捐助,***計耗銀16000多兩。此外,王先謙在江陰還刊刻了《南菁書院叢書》、《清嘉集》、《江左制義輯存》等書。而《皇清經解續編》自後均年年刻印,頒行全國,流傳國內外,持續約半個世紀,直至1937年日寇入侵,全部木版化為灰燼為止。
王先謙勤於政事,辦事效率極高。在歷任學政中能把全部考卷均親自過目的只有他王先謙壹人。有資料說,他閱覽文件和起稿均極敏捷。他在監考時端坐暖閣,收到試卷當即批閱,等到終場已把全部試卷過目壹遍,入選的部分帶回略加復檢,即交書房上粉牌提復,所以每場均無積壓。
王先謙在學術上崇拜曾國藩,承襲曾“融合漢宋”的主張,其先期著作如《續古文辭類纂》、《東華續錄》、《荀子集解》、《合校水經註》等具有既重義理,又不輕視考據的特色,在湖南享有“名儒二王”之美稱(王先謙、王闿運)。在官場上他雖屢有建言,但壹般認為其思想徘徊於洋務和保守之間。在江蘇學政任內,曾因彈劾李蓮英而獲“直聲”,但未被朝廷采納,於是他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任滿交卸後即以生病為借口辭官,在家鄉長沙築居“葵園”,著述自娛,並主講於思賢講舍、城南與嶽麓書院。戊戌變法期間,他反對新學,誣蔑、攻擊譚嗣同、梁啟超等維新派創辦的時務學堂。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與門生葉德輝、巡撫俞廉三告密,導致湖南維新人士百余人被殺,被湖南人罵作“劣紳二麻”(王先謙、葉德輝都是麻臉)。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曾聘為禮學館顧問,賜內閣學士銜,任湖南咨議局籌辦處會辦。宣統二年(1910年)因葉德輝積谷萬余石,激起長沙饑民搶米風潮,釀成慘案,被湖廣總督瑞瀓奏劾,降五級。武昌起義(宣統三年,1911年)後改名遯,(意為逃避),遷居鄉間,閉門埋首著書,並羅致文人從事古籍和歷史文獻的編校刊印工作。民國六年(1917年)去世,時年76歲。據統計,他壹生刊校編著的史料達50余種,計3200余卷。
王先謙任江蘇學政時曾重修學署後花園,即“寄園”,搜集存雪亭詩碑重建碑廊,名曰“墨華榭”,並建“永慕廬”三間,供奉王先謙父母遺像,又建“虛受堂”為“朝夕讀書遊憩之所”,王先謙有《重修寄園記》壹文記其事。至今,“墨華榭”尚存王先謙《和駱公-曾存雪亭元音員》詩碑壹方;新建學政衙署遺址建有《燈下閱卷》青銅雕塑壹組;中軸線地碑存其詩二首。 史學研究 王先謙學術成就最大的方面是史學。他治史的方法大體遵循乾嘉學風,註重校勘。其仿經疏體例註釋舊史的代表作是《漢書補註》。該書旁采諸家之說,經多年窮究,使疑難不解之處得以通曉,因而至今仍受國內外史學界推崇。其他的註釋著作《後漢書集解》《新舊唐書合註》等也頗見功力,被後代史學史專家評為“王氏所作補註、集解諸作,都是校註書中標準的著作。” 《十朝東華錄》是王先謙的又壹部重要的史著。《東華錄》本是清代的壹種編年體史料長編,因國史館在清富東華門內而得名,先有蔣良驥編成自努爾哈赤天命朝至雍正朝5朝《東華錄》。王先謙任職翰林院和園子監時,嫌其過於簡略,特詳加增訂,並加修了乾隆、嘉慶、道光3朝,後果增修鹹豐、同治2朝,合稱《十朝東華錄》。該書取材廣泛,不僅取自《清實錄》,還廣采《方略》、《會典》、《禦制詩文》、《大臣列傳》等,所以至今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
鴉片戰爭之後,隨中西文化逐漸交流,中國學者開始著述外國史地,主先謙也順應時代潮流,於光緒年間撰成《日本源流考》、《五洲地理誌略》。 《日本源流考》探討日本的政事學術和治亂得失的本源,目的是欲使閉目塞聽的中國能急起仿效。書中還用壹定篇幅輯錄明代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的資料,反映出作者的愛國之心。《五洲地理誌略》是王先謙花4年時間辛勤編纂而成的,書中薈萃了古今中外的史地圖籍,對歐美各主要國家作了較詳細的介紹。壹個原先遵循乾嘉舊規的學者,能睜眼看世界,輯成世界地理書籍,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版本校勘 作為壹名學術大家,王先謙深知版本校輯的重要,他強調“欲博覽遺書,尤以精研版本為重。”他獨自校勘或邀人合作而成的《郡齋讀書誌》、 《天祿琳瑯書目前後編》、《魏書校勘記》、《鹽鐵論校本》等都受到版本目錄 學者的重視。其中《鹽鐵論校本》被郭沫若、楊樹達著書時參考取材;他的《合校水經註》集乾嘉以來《水經註》研究之大成,為近百年來的獨特通行之作。 經學研究 王先謙是史學大師,又是經學大師,他曾花費半生心力,成《尚書孔傳參正》壹書,書中探討《尚書》原委,旁證歷代諸儒訓釋;博采《史記》、 《漢書》、《論衡》等材料,對偽托之處詳加辨正。今文經學大師皮錫瑞評價它“兼疏今古文,說明精確,最為善本。”他並繼乾嘉年間的大經學家阮元之後,博觀慎取,解釋和考訂經書,集資匯刻了卷帙浩繁,於保存文獻,發展學術非常有益的《續皇清經解》,因而清代著名文獻學家劉錦藻評價:“維持文獻之功,阮氏而後為推先謙矣。”他還撰有《詩三家義集疏》等經學著作,從而奠定了自己在近代經學史上的地位。 語言文字學研究 在語言文字學方面,王先謙也頗有造詣。東漢時劉熙曾作《釋名》壹書,以辭音求義,來推究事物名稱的由來,清代畢沅又作《釋名疏證》,對《釋名》加以註釋論證。對此,王先謙又特意撰寫了《釋名疏證補》,對畢沅此書再加補證。此書擷取江浙和湖湘學者精英,所校所釋,頗為全面而有系統,後人認為它超過了畢沅的《釋名疏證》,於訓詁、詞匯、音韻學等方面,均有壹定的貢獻。
此外,王先謙壹生所作詩文***有44卷,1190篇,蔚蔚大觀。他文宗秦漢,效法韓愈,筆力遒勁,氣魄雄渾,詩宗杜甫、蘇軾,自成格調,是晚清壹大家,與王闿運齊名,人稱“二王”。
王先謙於主講嶽麓書院達十年之久,嶽麓書院自976年(北宋開寶九年)創辦以後,就壹直是湖湘文化的中心所在,歷屆山長都由著名學者擔任,而其中撰述最為宏富的,當推第53屆山長,亦即最後壹屆山長王先謙。他自著《虛受堂文集》、 《虛受堂詩存》、《葵園自訂年譜》等書,編纂校刊《荀子集散》、《十朝東華錄》、《群齋讀書誌》、《魏書校勘記》等書,終其壹生,***著、編、校、註、輯、刊各類書籍達50余種,計3200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