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天柱山的自然資源

天柱山的自然資源

由於天柱山位於中亞熱帶北緣,沿河的潮濕氣流被大別山阻擋,與山區上空的冷空氣相遇,直接影響了天柱山的氣候變化。其年平均降雨量在1,900毫米以上,年霧1,80天,無霜期235天,年平均氣溫9.5℃(7月平均氣溫20℃,1月平均氣溫-2℃)。正是因為山上空氣清新濕潤,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所以天柱山植被茂盛,線條柔和,物產豐富。人們已經發現,大多數山區都是次生林。天柱山林場成立於1958,營造了大面積的人工林。其中,北關寨有8000畝竹海,銅鑼尖有上千畝杉木林,瑤瑤坪、南關寨有大面積的松樹,漫山遍野,郁郁蔥蔥。天柱山植物約有119科,千余種。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樟樹、女貞、苦楝、刺槐、楓香、油桐、榆樹、香椿、櫟、棕和烏桕;珍貴樹種有黃山杜鵑、黃山松、大葉黃楊、三尖杉、仙女座、紫樹、柳樹、香果樹、紅豆杉、香榧、黃竹、毛竹等。石斛、天麻、靈芝、白術、茯苓、黃連、黃精、芍藥、百合、金坤草等許多名貴藥材也依附其上,盡情生長。在垂直分布的影響下,它們形成了天然的植被層,使天柱山的色彩更加濃郁,形象更加妖嬈。深山密林中,是珍禽異獸的理想王國。至今仍有老虎、豹子、貍貓、獾、豪豬。鳥類有長尾雉雞、黑喜鵲、畫眉等。,而且水裏還有各種各樣的魚,比如娃娃魚。天柱山區資源豐富,久負盛名。《潛山縣誌》說:“高山茶之味,不經焙炒,自然清香。”"懸崖之間沒有自生的人是特別罕見的."在谷雨季節,茶葉被收獲和儲存。“龍雀不在少。”。淹沒的河流咆哮等地方,都出產茶葉。周樹天柱山茶在唐宋時期享有盛名。《古今圖書集·食貨錄》、《唐史補》都記載“唐朝使臣出使西域,見內地名茶,其中周樹茶,視為珍寶”。《玉泉子》說“唐代名臣李德裕愛茶,特請刺史送‘天柱峰茶’”。沈括註孟茜:“古人只談洋縣(江蘇宜興)、古竹(浙江長興)、天竺、孟定(四川雅安)等茶”。以上四個地方都產名茶,只有天柱山茶是好茶。現代研發的“天竺劍米莉”保持了天竺茶的甜、香、美的特點,在1985全國名茶評鑒展上獲獎。此外,還有銀耳、樟腦。”《安慶府誌》說“潛山產龍須草,可作坐具”。周樹竹席歷史悠久,工藝精湛,長期以來暢銷省內外,並出口東南亞。清二年(公元1910),獲南洋運動會壹等獎。

具有觀賞價值的松樹有:

宋在天池峰的西南絕壁上。在大峽谷之上,壹棵孤獨的松樹誕生在巖石的裂縫中。它沒有高到足以愈合。它有兩面,四根樹枝和綠葉。風稱之為“千年之物”。松樹,遠離懸崖,沒有雜草和灌木,人類無法企及,有時被雲海湮沒。明天陽光明媚,俯瞰萬仞,直逼藍天,正氣凜然,它的確是高傲的。“天柱老松,此為第壹”,新版天柱山誌稱此松為天柱松。

玉壺松,飛來峰西南崖下。松生三莖:左莖呈弧形向外延伸,形似壺嘴;莖直枝茂,猶如壺身;右邊的莖是棱形的,向中間的莖彎曲,就像壺柄壹樣。它的整體看起來像壹個大碧玉茶壺。

烏梅松,飛來峰西南崖下。壹個五幹,溫文爾雅的神態,如五姐妹互相戲耍。

在九龍松神秘山谷逍遙宮頂的巨石上。松樹分為九枝,每壹枝都蜿蜒曲折,盤根錯節,舒展開來,猶如九條巨龍。

鷹松,在仙人洞東側的山上。老莖中間折斷,壹枝枝繁茂,宛如鳳尾。它叫鳳尾松,又名鷹松。

傘松,西關寨口以西。樹幹挺直,樹枝均勻展開,針葉蓬松,下圓尖,像壹把傘。將軍石立於旁,遊客統稱“將軍撐傘”。

宋姐,小心坡。壹個是松的,壹個是幹的,高低厚薄相等,相互靠近,像親姐妹壹樣並排站著。

麒麟松,青龍背上。壹只古松出生在懸崖上,只有100米高,坐在地上,像壹只獨角獸的頭.

天門以南的迎客松,樹幹筆直,枝葉繁茂,壹根粗大的分叉伸向登山步道,像壹個張開雙臂歡迎遊客的巨人。形神兼備,堪比黃山迎客松。

海松,青龍河西山腰步道旁。樹幹基部向上圍成壹圈,然後突然從根部伸出懸崖,面向下方壹千米,有時還有雲海,稱為“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