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中葉以來,音樂已成為壹種具體醫療手段在臨床中應用。臨床實踐證明,音樂對某些疾病確有療效。高血壓患者聽小提琴協奏曲,可使血壓下降。臨床實驗研究證明,高血壓病人聽壹首小提琴協奏曲後,血壓可下降10~20毫米汞柱。臨產的產婦聽輕松靜謐的音樂,有助於消除產婦緊張焦慮的情緒,因而有利於分娩。用音樂能代替藥物麻醉,成功地進行拔牙手術。音樂治療某些孤獨癥與抑郁癥也取得了較好療效。在養老院裏老年人聽優美的音樂,可以推遲大腦的衰老。
據研究,音樂對人體能夠產生鎮靜、鎮痛、降壓、安定、調整情緒等不同效能。有人曾經多次進行音樂對人體鎮痛作用的實驗研究。研究表明,音樂能夠顯著地提高人體痛閾,證明音樂確有鎮痛作用。音樂對人的情緒能發生影響是音樂療法治療的重要依據之壹。人的情緒與大腦皮層、丘腦下部、邊緣系統有著密切聯系。而邊緣系統對調整人體內臟生理功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能引起人愉快與舒適情緒的音樂,能夠改善與調整人的大腦皮層與邊緣系統的生理功能,從而調整了人體內部器官的生理功能,使音樂具有治療作用。在進行音樂治療時,要註意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選擇樂曲,重視節奏、曲調、旋律等的配合。據研究,節奏鮮明與旋律優美的二類樂曲對心理狀態與軀體反應不盡相同。節奏感強的樂曲對情緒憂郁、活動較少的病人適宜;旋律優美的樂曲,對情緒焦慮、活動過多的病人適宜。
在進行音樂治療時,還要註意考慮到患者的個性心理特點與音樂愛好程度等。因為這些因素對療效有壹定的影響。只有根據病人的病情特點與患者音樂愛好的特點,精心選擇適當的音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