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慶峽 (壹) 聳嶺疊峰入宇空,揚波瀉水困峽中。
蒼松蕩葉層層翠,領袖題詞點點紅。聖象吸濤留妙影,仙駝踏頂塑奇形。
船夫岸上邀遊客,月亮灣邊聚笑容。(二) 舟行幽谷景蒼茫,疑是蟾宮夢境涼。
峻嶺雄峰如楚峽,清瑩碧玉賽漓江。龍騰水上擁紅日,雲卷蒼穹抹霞光。
舊友新朋同祝願,善緣歲歲慶安康。(三) 炎序京畿紫塞遊,古城九曲水悠悠。
瑤簪玉筍青橫黛,碧玉清瑤綠弄柔。躡級襟開煙際寺,穿波景賞鏡中舟。
依稀極浦三壺近,不必尋仙到十洲。(四) 層巒疊嶂鎖金甌,飛瀑流泉耀眼眸。
三岔河邊楊柳綠,金剛寺上彩雲柔。攀山開朗看紅日,溜索逍遙賞綠洲。
冬日北遊龍慶峽,與君醉賞賦詩留。(五) 懸崖峭壁傲天沖,刺破青天試劍鋒。
九曲流波通梵界,壹繩系嶺見神宗。懦夫顫顫惟驚詫,勇士驍驍更從容。
雙手撥開雲萬朵,凝眸展翼走長龍。(六) 峭壁嶙峋翠色殊,群峰遍嵌綠明珠。
電梯百米通龍峽,遊艇三輪覽玉湖。九曲碧波魂夢繞,壹灣奇景韻風塗。
誰人巧下丹青筆,繪就媯川大美圖!(七) 壩鎖青龍出碧湖,霞光映照水天舒。閑雲出岫放異彩,峭壁生花飄赤珠。
水面漣漪舟寫出,心頭意味口吟呼。莫雲北國山水硬,幽燕情深撫綠波。
(八) 京北清遊覓舊蹤,綿延峰壑隱飛龍。輕移緩步青山近,倒瀉晴波碧影重。
破浪恍臨三峽水,聽音若響六朝鐘。而今遠避塵囂外,不盡閑情誰與***?(九) 燕脈九曲千古秀,昔日肖後虎步留。
海坨輕擲河口上,再顧雄峽雲中走。懸崖萬仞鐵索近,碧潭千尺好興舟。
美景呈詩吟不住,傳說入畫夢中遊。清年代,神仙院香火旺盛,文人墨客曾留下百余篇詩詞。
最著名的是神仙院門道兩側白壁上,由延慶縣呂祖廟道士白樂三所題的那兩首藏頭詩。第壹首:舡 覓 泉 天 來 道 茫 青 問 人 茫 山 渡 何 總 雲 頭 處 是 接 註:舡(chuan 同船) 第壹首詩這樣讀:壹大青山雲接天,白水茫茫總是泉。
不見道人何處覓,舟工來問渡頭舡 若按古籍文字版式的常規讀法,難免不解其意。眾遊人幾經猜讀,終似是而非,不知所雲。
院中道人指點迷津,說這是壹首藏頭詩。從右往左豎著讀,先把每壹句的首字拆為兩個字讀下去,再連上句首被拆之字。
20個字讀成28個字,讀作:“壹大青山雲接天,白水茫茫總是泉。不見道人何處覓,舟工來問渡頭舡。”
遙想當年,巍巍青山高聳入雲,清瀑溪流隨處可見。壹位風塵仆仆,手執拂塵的道人,意欲尋覓在此隱居的道友。
怎奈於河邊幾經輾轉徘徊,望眼欲穿,終因無擺渡之船而作罷的畫面躍然白壁之上。再看第二首:棋 象 看 仙 神 *** 洞 少 移 牛 鬥 見 卻 園 神 吟 高 下 明 深 桃 仙 李 來 夜 稀 便 得 來 白 天 上 星 鼓 到 聚 詩 遠 不 聞 鐘 時 會 間 壹 世 使 心 機 第二首詩這樣讀:夜來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詩。
寺遠不聞鐘鼓便,更深卻見鬥牛移。多少神仙來聚會,人間壹世使心機。
幾時到得桃園洞,同***神仙看象棋。該首藏頭詩句的排列方式與前首詩不同,讓人難找首句。
院中道人對它的解讀頗為奇妙:49個字可讀成8句***56個字。要把中間的“夜”字作為全詩的句首讀起,按逆時針順序轉著讀,把每句的末字拆為左右結構的兩個字,右部字(會為人部)為下句之首。
如,第壹句末字是“明”,右部的“月”字為下句的首字。連起來讀作:“夜來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詩。
寺遠不聞鐘鼓便,更深卻見鬥牛移。多少神仙來聚會,人間壹世使心機。
幾時到得桃園洞,同***神仙看象棋。" 風雪獨行者先生留玉 從相親道亦 峒水異夢崆 控行旅難掌 籠入海如樊 人人相親道亦從,山同水異夢崆峒;手空行旅難掌控,竹龍入海如樊籠。
劉源春先生留玉 別情 愁壹別許多 鳩哀聲感泣 篤青梅情幾 裘送遠豈須 這樣讀:七絕——別情 秋心壹別許多愁,九鳥哀聲感泣鳩。竹馬青梅情幾篤,求衣送遠豈須裘。
2.龍慶峽導遊詞怎麽寫小三峽勝似三峽,山比三峽險。
小漓江賽過漓江,水比漓江清。橫批:塞外壹絕 這是遊人曾為龍慶峽擬的壹副對聯,或許,它道出了這片奇山麗水的底蘊;或許,那更深的體現和感悟,用壹副對聯是難以窮盡的。
但龍慶峽就是龍慶峽,它既有南國山水的柔媚與婉約,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與陽剛,它是集南北山水之大成,而出落成的壹顆塞外璀璨的明珠……。 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乘船遊龍慶峽,仿佛是用手徐徐展開的壹軸山水長卷,漓江風韻撲面而來,遊人無處不在畫境中。那山,群峰屏列,逶迤嵯峨,隨形寓意,依貌稱名,大自然的天道滄桑、鬼斧神工造化了鎮山如來、鐘山、鳳冠島、東大寨、月亮灣等30余處景觀,附麗了人的感情,山水就有了人的性格和靈性。
那水,碧波清流,九曲縈回,綠得氤氳,柔的纖繾,拓山光鳥影於懷,納長天白雲在胸。山回水轉,水貫山行,可謂"崖出疑無路,雲開別有天"。
龍慶峽的盛夏,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氣溫低於北京城區6度,甚至比承德避暑山莊還低0。8度。
而隆冬,結冰期較長,異常寒冷,於是,這裏就誕生了冰燈藝術的奇葩,峽谷,壹個冰雕玉砌的世界,壹個北國冰雪的樂園。 而歷史的腳印,山間古剎廟宇,又為這明麗的山水之夢,著了壹筆古銅的底色,令其愈顯久遠幽深。
神仙院聳立在群山圍合,孤峰獨峙之巔,1998年這裏再現明代廟宇風采,在雲霧縹渺,樹木蓊郁當中,層層崇臺,依山疊砌,殿宇樓堂,鱗次櫛比,翠瓦丹墻,飛金流碧。 。
壹覽眾山小的玉皇頂,主閣儼然,重檐九脊。
清人來此曾記“逼面千峰起,回頭萬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