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談談屈原(不是簡介或概述)

談談屈原(不是簡介或概述)

屈原研究

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必推屈原。從前並不是沒有文學,但沒有文學的專家。如

《三百篇》及其他古籍所傳詩歌之類,好的固不少;但大半不得作者主名,而且篇幅也

很短。我們讀這類作品,頂多不過可以看出時代背景或時代思潮的壹部分。欲求表現個

性的作品,頭壹位就是研究屈原。

屈原的歷史,在《史記》裏頭有壹篇很長的列傳,算是我們研究史料的人可欣慰的

事。可惜議論太多,事實仍少。我們最抱歉的,是不能知道屈原生卒年歲和他所享年壽。

據傳文大略推算,他該是西紀前三三八至二八八年間的人,年壽最短亦應在五十上下。

和孟子、莊子、趙武靈王、張儀等人同時。他是楚國貴族;貴族中最盛者昭、屈、景三

家,他便是三家中之壹。他曾做過“三閭大夫”。據王逸說:“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

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士。”然則他是當時貴族總管了。他

曾經得楚懷王的信用,官至“左徒”。據本傳說:“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

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可見他在政治上曾占很重要的位置。其後被上官

大夫所讒,懷王疏了他。懷王在位三十年,西紀前三二八至二九七屈原做左徒,不知是

那年的事,但最遲亦在懷王十六年前三壹二以前。因那年懷王受了秦相張儀所騙,已經

是屈原見疏之後了。假定屈原做左徒在懷王十年前後,那時他的年紀最少亦應二十歲以

上,所以他的生年,不能晚於西紀前三三八年。屈原在位的時候,楚國正極強盛,屈原

的政策,大概是主張聯合六國,***擯強秦,保持均勢,所以雖見疏之後,還做過齊國公

使。可惜懷王太沒有主意,時而擯秦,時而聯秦,任憑縱橫家擺弄。卒至“兵挫地削,

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本傳文懷王死了不到六十年,楚國便亡了。屈原

當懷王十六年以後,政治生涯象已經完全斷絕。其後十四年間,大概仍居住郢都武昌壹

帶。因為懷王三十年將入秦之時,屈原還力諫,可見他和懷王的關系,仍是藕斷絲連的。

懷王死後,頃襄王立,前二九八屈原的反對黨,越發得誌,便把他放逐到湖南地方去,

後來竟鬧到投水自殺。

屈原什麽時候死呢?據《蔔居》篇說:“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哀郢》篇

說:“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復。”

假定認這兩篇為頃襄王時作品,則屈原最少當西紀前二八八年仍然生存。他脫離政

治生活專做文學生活,大概有二十來年的日月。

屈原所走過的地方有多少呢?他著作中所見的地名如下: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邅吾道兮洞庭。

望涔陽兮極浦。

遺余佩兮澧浦。 右《湘君》

洞庭波兮木葉下。

沅有芷兮澧有蘭。

遺余褋兮澧浦。 右《湘夫人》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顧兮。

邸余車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

朝發枉陼兮夕宿辰陽。

入漵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之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山峻高

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而承雨。

右《涉江》

發郢都而去閭兮。

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

背夏浦而西思兮。

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

右《哀郢》

長瀨湍流,沂江潭兮。狂顧南行,聊以娛心兮。

低徊夷猶,宿北姑兮。 右《抽思》

浩浩沅湘,紛流汩兮。 右《懷沙》

遵江夏以娛憂。 右《思美人》

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

右《遠遊》

路貫廬江兮左長薄。 右《招魂》

內中說郢都,說江夏,是他原住的地方,洞庭湘水,自然是放逐後常來往的,都不

必多考據。最當註意者,《招魂》

說的“路貫廬江兮左長薄”,象江西廬山壹帶,也曾到過。但《招魂》完全是浪漫

的文學,不敢便認為事實。《涉江》壹篇,含有紀行的意味,內中說“乘舲船余上沅”,

“朝發枉陼,夕宿辰陽”,可見他曾壹直遡著沅水上遊,到過辰州等處。他說的“峻高

蔽日,霰雪無垠”的山,大概是衡嶽最高處了。他的作品中,象“幽獨處乎山中”,

“山中人兮芳杜若”,這壹類話很多。我想他獨自壹人在衡山上過活了好些日子,他的

文學,諒來就在這個時代大成的。

最奇怪的壹件事,屈原家庭狀況如何,在本傳和他的作品中,連影子也看不出。

《離騷》有“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余”兩語。王逸註說:“女媭,屈原姊也。”這

話是否對,仍不敢說。就算是真,我們也僅能知道他有壹位姐姐,其余兄弟妻子之有無,

壹概不知。就作品上看來,最少他放逐到湖南以後過的都是獨身生活。

我們把屈原的身世大略明白了,第二步要研究那時候為什麽會發生這種偉大的文學?

為什麽不發生於別國而獨發生於楚國?何以屈原能占這首創的地位?第壹個問題,可以

比較的簡單解答。因為當時文化正漲到最高潮,哲學勃興,文學也該為平行線的發展。

內中如《莊子》、《孟子》及《戰國策》中所載各人言論,都很含著文學趣味。所以優

美的文學出現,在時勢為可能的。第二第三兩個問題,關系較為復雜。

依我的觀察,我們這華夏民族,每經壹次同化作用之後,文學界必放異彩。楚國當

春秋初年,純是壹種蠻夷,春秋中葉以後,才漸漸的同化為“諸夏”。屈原生在同化完

成後約二百五十年。那時候的楚國人,可以說是中華民族裏頭剛剛長成的新分子,好象

社會中才成年的新青年。從前楚國人,本來是最信巫鬼的民族,很含些神秘意識和虛無

理想,象小孩子喜歡幻構的童話。到了與中原舊民族之現實的倫理的文化相接觸,自然

會發生出新東西來。這種新東西之體現者,便是文學。楚國在當時文化史上之地位既已

如此。至於屈原呢,他是壹位貴族,對於當時新輸入之中原文化,自然是充分領會。

他又曾經出使齊國,那時正當“稷下先生”數萬人日日高談宇宙原理的時候,他受

的影響,當然不少。他又是有怪脾氣的人,常常和社會反抗。後來放逐到南荒,在那種

變化詭異的山水裏頭,過他的幽獨生活,特別的自然界和特別的精神作用相擊發,自然

會產生特別的文學了。

屈原有多少作品呢?《漢書·藝文誌·詩賦略》雲:“屈原賦二十五篇。”據王逸

《楚辭章句》所列,則《離騷》壹篇,《九歌》十壹篇,《天問》壹篇,《九章》九篇,

《遠遊》壹篇,《蔔居》壹篇,《漁父》壹篇。尚有《大招》壹篇,註雲:“屈原,或

言景差。”然細讀《大招》,明是摹仿《招魂》之作,其非出屈原手,象不必多辯。但

別有壹問題頗費研究者,《史記·屈原列傳》贊雲:“余讀《離騷》《天問》《招魂》

《哀郢》,悲其誌。”是太史公明明認《招魂》為屈原作。然而王逸說是宋玉作。逸,

後漢人,有何憑據,竟敢改易前說?大概他以為添上這壹篇,便成二十六篇,與《藝文

誌》數目不符;他又想這壹篇標題,象是屈原死後別人招他的魂,所以硬把他送給宋玉。

依我看,《招魂》的理想及文體,和宋玉其他作品很有不同處,應該從太史公之說,歸

還屈原。然則《藝文誌》數目不對嗎?又不然。《九歌》末壹篇《禮魂》,只有五句,

實不成篇。《九歌》本信神之曲,十篇各侑壹神;《禮魂》五句,當是每篇末後所公用。

後人傳鈔貪省,便不逐篇寫錄,總擺在後頭作結。王逸鬧不清楚,把他也算成壹篇,便

不得不把《招魂》擠出了。我所想象若不錯,則屈原賦之篇目應如下:

《離騷》壹篇

《天問》壹篇

《九歌》 十篇 《東皇太壹》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

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九章》 九篇 《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思美人》《惜往日》《橘

頌》《悲回風》《懷沙》

《遠遊》 壹篇

《招魂》 壹篇

《蔔居》 壹篇

《漁父》 壹篇

今將二十五篇的性質,大略說明:

(壹)《離騷》 據本傳,這篇為屈原見疏以後使齊以前所作,當是他最初的作品。

起首從家世敘起,好象壹篇自傳。

篇中把他的思想和品格,大概都傳出,可算得全部作品的縮影。

(二)《天問》 王逸說:“屈原……見楚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

琦瑋僪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

因書其壁,呵而問之。”我想這篇或是未放逐以前所作,因為“先王廟”不應在偏

遠之地。這篇體裁,純是對於相傳的神話發種種疑問,前半篇關於宇宙開辟的神話所起

疑問,後半篇關於歷史神話所起疑問。對於萬有的現象和理法懷疑煩悶,是屈原文學思

想出發點。

(三)《九歌》 王逸說:“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祠必作樂鼓舞以樂諸

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見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

以見己之冤。”這話大概不錯。“九歌”是樂章舊名,不是九篇歌,所以屈原所作有十

篇,這十篇含有多方面的趣味,是集中最“浪漫式”的作品。

(四)《九章》 這九篇並非壹時所作,大約《惜誦》、《思美人》兩篇,似是放

逐以前作;《哀郢》是初放逐時作;

《涉江》是南遷極遠時作;《懷沙》是臨終作。其余各篇,不可深考。這九篇把作

者思想的內容分別表現,是《離騷》的放大。

(五)《遠遊》 王逸說:“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於世。

……章皇山澤,無所告訴。乃深惟元壹,修執恬漠,思欲濟世,則意中憤然。文采

秀發,遂敘妙思;托配仙人,與俱遊戲。周歷天地,無所不到;然猶懷念楚國,思慕舊

故。”我說:

《遠遊》壹篇,是屈原宇宙觀人生觀的全部表現。是當時南方哲學思想之現於文學

者。

(六)《招魂》 這篇的考證,前文已經說過。這篇和《遠遊》的思想,表面上象

恰恰相反,其實仍是壹貫。這篇講上下四方,沒有壹處是安樂土,那麽,回頭還求現世

物質的快樂怎麽樣呢?好嗎?他的思想,正和葛得的《浮士特》(Goethe:Faust)劇

上本壹樣,《遠遊》便是那劇的下本。總之這篇是寫懷疑的思想歷程最惱悶最苦痛處。

(七)《蔔居》及《漁父》 《蔔居》是說兩種矛盾的人生觀,《漁父》是表自己

意誌的抉擇。意味甚為明顯。

研究屈原,應該拿他的自殺做出發點。屈原為什麽自殺呢?我說:他是壹位有潔癖

的人,為情而死。他是極誠專慮的愛戀壹個人,定要和他結婚;但他卻懸著壹種理想的

條件,必要在這條件之下,才肯委身相事。然而他的戀人老不理會他!不理會他,他便

放手,不完結嗎?不不!他決然不肯!他對於他的戀人,又愛又憎,越憎越愛;兩種矛

盾性日日交戰;

結果拿自己生命去殉那種“單相思”的愛情!他的戀人是誰?

是那時候的社會。

屈原腦中,含有兩種矛盾原素:壹種是極高寒的理想,壹種是極熱烈的感情。《九

歌》中《山鬼》壹篇,是他用象征筆法描寫自己人格。其文如下: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予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蘅,折芳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艱兮獨後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間。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我常說:若有美術家要畫屈原,把這篇所寫那山鬼的精神抽顯出來,便成絕作。他

獨立山上,雲霧在腳底下,用石蘭、杜若種種芳草莊嚴自己,真所謂“壹生兒愛好是天

然”,壹點塵都染汗他不得。然而他的“心中風雨”,沒有壹時停息,常常向下界“所

思”的人寄他萬斛情愛。那人愛他與否,他都不管;他總說“君是思我”,不過“不得

間”罷了,不過“然疑作”罷了。所以他十二時中的意緒,完全在“雷填填、雨冥冥、

風颯颯、木蕭蕭”裏頭過去。

他在哲學上有很高超的見解;但他決不肯耽樂幻想,把現實的人生丟棄。他說:

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

(《遠遊》)

他壹面很達觀天地的無窮,壹面很悲憫人生的長勤,這兩種念頭,常常在腦裏輪轉,

他自己理想的境界,盡夠受用。他說:

道可受兮不可傳,其小無內兮其大無垠。無滑而魂兮,彼將自然。壹氣孔神兮,於

中夜存。虛以待之兮,無為之先。庶類以成兮,此德之門。

(《遠遊》)

這種見解,是道家很精微的所在;他所領略的,不讓前輩的老聃和並時的莊周。他

曾寫那境界道:

經營四荒兮,周流六漠。上至列郵兮,降望大壑。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廖廓而無天。

視翛忽而無見兮,聽惝恍而無聞。超無為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為鄰。

(《遠遊》)

然則他常住這境界翛然自得,豈不好嗎?然而不能。他說: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離騷》)

他對於現實社會,不是看不開,但是舍不得。他的感情極銳敏,別人感不著的苦痛,

到他的腦筋裏,便同電擊壹般。他說:

微霜降而下淪兮,悼芳草之先零。……誰可與玩斯遺芳兮,晨向風而舒情。……

(《遠遊》)

又說:

惜吾不及見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

(《思美人》)

壹朵好花落去,“幹卿甚事?”但在那多情多血的人,心裏便不知幾多難受。屈原

看不過人類社會的痛苦,所以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

社會為什麽如此痛苦呢?他以為由於人類道德墮落。所以說:

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茅。何昔日之芳草兮,

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固時俗之從流兮,又孰能無變化?

覽椒蘭其若此兮,又況揭車與江蘺?

《離騷》

所以他在青年時代便下決心和惡社會奮鬥。常怕悠悠忽忽把時光耽誤了。他說: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毗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

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

度也。

《離騷》

要和惡社會奮鬥,頭壹件是要自拔於惡社會之外。屈原從小便矯然自異,就從他外

面服飾上也可以見出。他說: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巍。被明月兮佩寶

璐,世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涉江》

又說: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惟昭質其猶未虧。

《離騷》

《莊子》說:“尹文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當時思想家作些奇異的服飾以表異於

流俗,想是常有的。屈原從小便是這種氣概。他既決心反抗社會,便拿性命和他相搏。

他說: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離騷》

又說:

即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又說:

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吾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而終身。

《涉江》

他從發心之日起,便有絕大覺悟,知道這件事不是容易。他賭暋和惡社會奮鬥到底,

他果然能實踐其言,始終未嘗絲毫讓步。但惡社會勢力太大,他到了“最後壹粒子彈”

的時候,只好潔身自殺。我記得在羅馬美術館中曾看見壹尊額爾達治武士石雕遺像,據

說這人是額爾達治國幾百萬人中最後死的壹個人,眼眶承淚,頰唇微笑,右手壹劍自刺

左脅。屈原沈汨羅,就是這種心事了。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落之百晦。畦留夷以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冀枝葉之峻

茂兮,願彼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離騷》

這是屈原追敘少年懷抱。他原定計劃,是要多培植些同誌出來,協力改革社會。到

後來失敗了。壹個人失敗有什麽要緊,最可哀的是從前滿心希望的人,看著墮落下去。

所謂“眾芳蕪穢”,就是“昔日芳草,今為蕭艾”,這是屈原最痛心的事。

他想改革社會,最初從政治入手。因為他本是貴族,與國家同休戚;又曾得懷王的

信任,自然是可以有為。他所以“奔走先後”與聞國事,無非欲他的君王能彀“及前王

之踵武”。《離騷》無奈懷王太不是材料:

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離騷》

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誌。

《抽思》

他和懷王的關系,就像相愛的人已經定了婚約,忽然變卦。所以他說:

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

《湘君》

他對於這壹番經歷,很是痛心,作品中常常感慨。內中最纏綿沈痛的壹段是:

吾誼先君而後身兮,羌眾人之所仇。專惟君而無他兮,又眾兆之所讎。壹心而不豫

兮,羌不可保也。疾親君而無他兮,有招禍之道也。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賤貧。

事君而不貳兮,迷不知寵之門。忠何罪以遇罰兮,亦非余心之所誌。行不群以顛越兮,

又眾兆之所咍。

……

《惜誦》

他年少時誌盛氣銳,以為天下事可以憑我的心力立刻做成;不料才出頭便遭大打擊。

他曾寫自己心理的經過,說道:

昔余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杭。吾使厲神占之兮,曰有誌極而無旁。……

吾聞作忠以造怨兮,忽謂之過言。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惜誦》

他受了這壹回教訓,煩悶之極。但他的熱血,常常保持沸度,再不肯冷下去。於是

他發出極沈摯的悲音。說道:

閨中既已邃遠兮,哲王又不寤。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與此終古。

《離騷》

以屈原的才氣,倘肯稍為遷就社會壹下,發展的余地正多。他未嘗不盤算及此,他

托為他姐姐勸他的話,說道:

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余。曰:“鮌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

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余

之中情。世並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余聽?……

《離騷》

又托為漁父勸他的話,說道:

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汩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

醉,何不哺其糟而獢其醨?”

《漁父》

他自己亦曾屢屢反勸自己,說道:

懲於羹者而吹韲兮,何不變此誌也?欲釋階而登天兮,猶有曩之態也。

《惜誦》

說是如此,他肯嗎?不不!他斷然排斥“遷就主義”。他說:

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玄文處幽兮,蒙瞍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以為無明。……邑犬群吠兮,吠

所怪也。非俊疑傑兮,固常態也。

《懷沙》

他認定真理正義,和流俗人不相容;受他們壓迫,乃是當然的。自己最要緊是立定

腳跟,寸步不移。他說:

嗟爾幼誌,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

橫而不流兮。

《橘頌》

他根據這“獨立不遷”主義,來定自己的立場,所以說: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郁邑余侘傺

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

固然。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誌兮,忍尤而攘垢。伏清白以死直

兮,固前聖之所厚。

《離騷》

易蔔生最喜歡講的壹句話:All or nothing。要整個,不然寧可什麽也沒有。屈原

正是這種見解。“異道相安”,他認為和方圓相周壹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中國人愛

講調和,屈原不然,他只有極端:“我決定要打勝他們,打不勝我就死。”這是屈原人

格的立腳點,他說也是如此說,做也是如此做。

不肯遷就,那麽,丟開罷。怎麽樣呢?這壹點,正是屈原心中常常交戰的題目。丟

開有兩種:壹是丟開楚國,二是丟開現社會。丟開楚國的商榷,所謂:

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

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離騷》

這種話就是後來賈誼吊屈原說的“歷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懷此都也。”屈原對這種

商榷怎麽呢?他以為舉世混濁,到處都是壹樣。他說:

溘吾遊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

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為理。紛總總其離

合兮,忽緯娀其難遷。……

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雄鳩之鳴逝兮,

余猶惡其佻巧。

……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時混濁而嫉賢兮,

好蔽美而稱惡。……

《離騷》

這些話怎樣解呢?對於這壹位意中人,已經演了失戀的痛史了,再換別人,只怕也

是壹樣。宓妃呢?緯繣難遷;有娀嗎?

不好,佻巧。二姚嗎?導言不固。總結壹句,就是舊戲本說的笑話:“我想平兒,

平兒老不想我。”怎麽樣他才會想我呢?

除非我變個樣子;然而我到底不肯;所以任憑妳走遍天涯地角,終久找不著壹個可

意的人來結婚。於是他發出絕望的悲調,說: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離騷》

他理想的女人,簡直沒有。那麽,他非在獨身生活裏頭甘心終老不可了。

舉世混濁的感想,《招魂》上半篇表示得最明白。所謂:

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托些。……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歸來,西

方之害流沙千裏些。……

魂兮歸來,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魂兮歸來,君無下

此幽都些。……

似此“上下四方多賊奸”,有那壹處可以說是比“故宇”強些呢?所以丟開楚國,

全是不徹底的理論,不能成立。

丟開現社會,確是徹底的辦法。屈原同時的莊周,就是這樣。屈原也常常打這個主

意。他說:

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以遠遊。

《遠遊》

他被現社會迫阨不過,常常要和他脫離關系,宣告獨立。而且實際上,他的神識,

亦往往靠這壹條路得些安慰。他作品中表現這種理想者最多。如:

駕青蚾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

兮同光。

《涉江》

與女遊兮九河,沖風起兮水揚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昆侖兮四望,

心飛揚兮浩蕩。

《河伯》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遊戲。餐六氣而

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粗穢除。順凱風以從遊兮,至

南巢而壹息;見王子而宿之兮,審壹氣之和德。

《遠遊》

穆眇眇之無垠兮,莽芒芒之無儀。聲有隱而相感兮,物有純而不可為。藐蔓蔓之不

可量兮,縹綿綿之不可紆。

……上高巖之峭岸兮,處雌霓之標顛。據青冥而攄虹兮,遂倏忽而捫天。

《悲回風》

邅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揚雲霓之晻靄兮,鳴玉鸞之啾啾。朝發軔於天津

兮,夕余至乎西極。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翺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

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余。……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轪而並馳。駕八龍之婉婉

兮,載雲旗之委蛇。抑誌而弭誌兮,神高馳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樂。

《離騷》

諸如此類,所寫都是超現實的境界,都是從宗教的或哲學的想象力構造出來。倘使

屈原肯往這方面專做他的精神生活,他的日子原可以過得很舒服,然而不能。他在《遠

遊》篇,正在說“絕氛埃而淑尤兮,終不反其故都。”底下忽然接著道:

恐天時之代序兮,耀靈曄而西征。微霜降而下滄兮,悼芳草之先零。

《離騷》

他在《離騷》篇,正在說“假日偷樂”,底下忽然接著道:

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乃至如《招魂》篇把物質上娛樂敷陳了壹大堆,煞尾卻說道:

臯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裏兮傷春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