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彜族的專家認為三星堆文明和古彜族文化可能同源

古彜族的專家認為三星堆文明和古彜族文化可能同源

2009年10月19日01:35 第壹財經日報趙嵐

三星堆文化究竟來自哪裏?近壹個世紀以來,考古學界對這個謎莫衷壹是,剛開始有人認為系遠古造訪的“外星文明”,也有埃及、猶太人等“西來說”,而主流意見仍然是來自本土,但為此也爭論不休。

日前在西昌舉行的“首屆古彜文化與三星堆文化探源學術研討會”上,各路專家學者再次提出了新的觀點:三星堆文明和古彜族文化可能存在某種同源關系。

其中,彜族學者阿余鐵日甚至認為:“三星堆遺址就是古彜人安葬祖靈的二次靈魂葬之處,其出土的大量青銅器和玉像即為古彜人的‘祖靈偶像’。”  在這次研討會上,首先支持“同源說”的證據來自語言學方面的最新成就。北京大學漢語言學研究中心的壹個課題小組,經數年研究,論證古彜語、古羌夏語以及上古蜀國人語言之間存在復雜的同源關系。

負責這個課題的陳保亞、汪鋒教授稱,追溯彜人至今仍保留使用的壹些“核心詞”,可以發現他們在源流上與古羌夏人及古蜀國人(三星堆文化)語言存在同源關系。

這個研究小組考察了彜族人至今仍在使用的上百個“核心詞”,發現除了在發音上的壹些稍微變化之外,其與古羌夏人及古蜀國人時代所指稱的意義壹樣,並且壹直在生活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另外,這個研究小組還從“借代關系”的詞語學範疇,系統地考察了古彜語與上述古語之間的關系,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古彜人與三星堆文化之間的“同源說”。 而自三星堆遺址發現以來,其壹直在四川、雲南、貴州壹帶的彜族人之中獲得了某種隱秘的認同。大多彜族人表示:“壹走進三星堆博物館,在那些青銅面具和神樹面前,就感覺十分熟悉和親切。”

而在這次研討會上,最讓人震驚的莫過於阿余鐵日的觀點。這位涼山彜族文化研究所的著名古彜語研究者,通過對彜文古籍《考妣變換》的研究,大膽提出了三星堆遺址即為古彜人群傳統祖靈安葬之處的新觀點。

對於《考妣變換》中提到“玉石做祖臉、絲綢蓋考身;金片飾妣頭,變換祖變換,不變則難遷……祖頭像,出玉石,做祖像,出兔子,墊祖下。用銀接祖骨,用金貼祖臉,金片祖下墊,絲綢裹祖身。”阿余認為,從此可以得知兩個信息,壹是古彜人用玉石來制作考妣祖靈的偶像;二是用金片來裝飾考妣祖靈的臉面。而這幾乎完全與三星堆出土的古蜀人原始祖靈崇拜的部分祖靈偶像相同。

同時,阿余鐵日還對古彜語中“祖界”壹詞進行考察,發現其彜語發音和三星堆遺址的馬牧河的“馬牧”同音,按照古蜀語和彜語遵循“左言”的規則,其翻譯成今天的發音即為“牧馬”。阿余鐵日由此認為,彜人的“祖界”與三星堆的馬牧河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追溯到彜人的遷徙之路,以及考察當今彜族畢摩所唱的《指路經》中的信息,阿余鐵日認為,三星堆旁的馬牧河就是彜人祖界所在。最驚人的發現是,民間收藏玉石器中就有靈柩、靈偶,與當今彜族祭祀中的木頭靈偶在形式和功能上壹模壹樣。

綜合多種考察結果,阿余鐵日認為,三星堆遺址就是古彜人安葬祖靈的二次靈魂葬之處,也正是古彜人的祖靈祭祀之所。那些出土的大量青銅和玉像為“祖靈偶像”。

與會學者對彜族當今祭祀所使用的“泥偶”和“草偶”進行考察後,認為三星堆出土的巨型青銅神樹,其形式和功能正是來源於彜人祭祀中的“泥偶”和“草偶”的結合,而畢摩祭祀所用神樹就是自然界的杜鵑樹。 上世紀初至今,三星堆附近及成都平原出土了***2000件玉石器物,而這些出土器物上鍥刻有大量不同時期的符號或圖案,其神秘意義幾乎無人能解。

但這次研討會上,這些神秘符號或文字,有小部分卻得到了古彜文化學者的解讀。如從三星堆出土陶器上記錄的六個神秘符號,就已被阿余鐵日破解。另外蜀地不少青銅器上出現過壹些銘文,被稱作“巴蜀圖語”,很多也被彜族學者用古彜文破解。如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頭像,其額頭上多題有類似英語字母“H”的符號,經過古彜語專家破譯發現其意指為“父系祖先偶像”。

著名詩人、文化學者鐘鳴認為,首先是北大語言研究中心的“古彜語構擬”,為研究三星堆玉石文字打下了基礎,而其次是阿余鐵日用古彜語破譯這些文字,則把研究三星堆文化之謎推向了新的可能。

尤其是三星堆玉石文字出現本身,就意味著夏商周斷代工程所遭遇的文字缺失,“完全有可能是‘中原文化決定論’所造成的。”鐘鳴說。

他認為,三星堆玉石文字,就目前民間搜集的文字包括了刻符、二裏頭符號、初文、甲骨文、金文,文字演變的多階段性,書寫的多樣化,載體的多類化——包括了玉書、玉冊、玉契、玉章等,證明三星堆玉石文字是甲骨文後,最具進行序列性研究可能的、維系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直接證據。

而除了彜族學者及語言學家之外,與會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玉器鑒定組組長、中國寶玉石協會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周南泉,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原主任、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雷從雲也充分肯定了古彜文化與三星堆文化之間存在的淵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