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河洛文化;保護;發展;使用;原則
“河洛地區是指以洛陽為中心,東至鄭州、中牟,西至潼關、華陰,南至汝河、何英上遊的伏牛山,北至黃河,分水以南的焦作、濟源、沁陽。”[1]河洛文化是河洛地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作為壹種地域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和地方特色;作為中原文化的核心,它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根文化地位,長期以來是中國文化的基礎、源泉和紐帶。隨著文化熱的升溫和地域文化的方興未艾,河洛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兼容並蓄的包容性展現在世人面前。河洛文化研究蓬勃發展,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研究受到了重視。但鑒於其深刻性、長期性和復雜性,在保護、開發和利用中應註意以下原則。
第壹,層次性和針對性
河洛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出自《河作圖,羅作書,聖人作書》。[2]陳述老子樸素自然的思想;從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到宋代洛學:從夏商周的青銅文化,禮樂制度到今天河洛文化的豐富內涵。面對歷史跨度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河洛文化,我們不能采取壹刀切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模式。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對不同的載體對象進行分層次劃分,保護、開發、利用的方法也需要分等級、分層次。1.我們應該做好大量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保存文字和實物資料的同時,註意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永久保存。2.我們應該收集和總結壹些河洛文化,比如飲食文化,節日文化,婚俗文化,這些都是很多文獻沒有記載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曾說:“民間文化每分鐘都在消亡。”民間河洛文化雖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但如果沒有人有意識地采取保護措施,總有壹天會被淹沒,成為歷史長河中的記憶。3.對於壹些歷史遺存,數量相對較少,且不可再生。它們應該被列為重點保護的重點和瀕危對象。針對這三種情況,要建立電子檔案,及時了解他們的情況,確保保護工作到位。
不同的河洛文化有不同的人文價值,各級部門也要有步驟地保護、開發和利用。在具體實施中,要嚴格遵循保護優先、搶救優先、合理利用、適度開發的原則,形成國家、省、市、縣、鎮、村逐級遞階的層級結構,才能積極申報非遺,進入國家保護視野。省、市、縣、鎮、村要逐級建立河洛文化名錄體系,根據河洛文化的人文價值進行記錄。河洛文化可以帶來很多經濟效益。為防止個別機構和個人對河洛文化的濫用和過度開發,還應在省、市、縣、鎮、村各級設立監督機構,不定期對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進行監督和督導,確保河洛文化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第二,及時性和時效性
河洛文化作為壹種地域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取向,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更為當地政府和居住在這壹地區的個別有識之士所關註。但畢竟河洛文化因其分散性、碎片化、無序性,在保護、開發和利用上還存在很多盲點和空白點。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機不可失,要註意時效性和時效性原則。1.時效性。早發現,早搶救,及時治療。河洛文化的保護是壹場與時間的賽跑。要廣泛查閱古籍,走訪調查人物,發現壹個,記錄壹個,總結壹個,研究壹個,盡可能全面地收集相關真實信息。只要我們擁有全面、真實的信息,我們就可以妥善地保護、開發和利用這些信息。2.時效性。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如果沒有客觀條件,需要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去做。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是壹項龐大而瑣碎的工程,絕不能為了壹時的名聲和經濟利益而超前或過度開發利用。在影響後代的重要事情上,妳必須三思而後行。
第三,合理性和科學性
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不是個人和個別政府的任意行為,而是壹項有計劃、有系統的工作,需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1.河洛文化種類繁多,內容繁多,收集到的資料可能雜亂無章,需要對獲得的資料進行認真的鑒別、整理、歸類和分析,使之有序。2.河洛文化的開發利用,尤其是古跡的開發,必須經過廣泛的咨詢和合理的論證才能進行。在這方面,洛陽市政府做出了有效的嘗試和努力。壹旦確立將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城市”納入市場“十二五”發展規劃,將邀請知名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機構王誌剛工作室進行設計規劃,並組織各方專家參與論證,以確定是否實施壹些重大文化旅遊項目。洛陽的這種做法值得其他地方政府效仿。3.合理規劃,統籌組織。對於壹些大型重點遺址、遺跡、產業園區的開發利用,各級政府部門要相互協調,不能各自為政。文物局、旅遊局、規劃局等部門不能為了自己的政績做點什麽,應該互相溝通。4.河洛文化是河洛人民創造的燦爛輝煌的文化。它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應遵循自身發展的規律,符合人們的美好願望,迎合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符合區域經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為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服務。
第四,綜合性和特色性
全面性就是從宏觀的角度看待河洛文化,以全面保護、開發和利用為重點,兼顧河洛文化的方方面面和各個層面。河洛文化是河洛地區最突出的名片,地方政府建設河洛文化要從大處著眼,顧全大局。1.以“以人為本,河洛文化為魂”的理念規劃城市建設,積極推進各類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整合各種文化資源,綜合整治名人故居、文化遺址、歷史遺跡、歷史街區、古建築等。創建特色文化示範區,將城市建設與文化旅遊相結合,實現河洛文化的互補保護、開發和利用。2.圍繞河洛文化開展各種文化藝術活動,積極宣傳和促進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河洛文化的本質是精神財富,它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在政府的主導和民間力量的支持下,如各種民間博物館、博物館的展覽,廟會、花展的舉辦,各種藝術工藝和技法的內容,涉及文學、歷史、藝術、政治、民俗等各個方面,直觀的呈現出來。這些活動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享受和豐富的精神盛宴,也展現了河洛文化的各種形態和品質元素,讓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不知不覺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生活的壹部分。
特點是從具體的微觀細微的河洛文化點入手,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挖掘。河洛文化特色鮮明。如洛陽牡丹花會、牡丹文化節雖然以花卉為主,但卻是集賞花、觀光、經濟洽談、文化交流為壹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2012牡丹文化節包括龍門微派國際書法節、關林國際朝聖儀式、伏牛山紅葉節、洛陽美食節、黃河奇石展、秋季牡丹精品展等多項活動。壹場花展和文化節涵蓋了很多文化內容,從小到大,從小到大,從窺豹到了解和感受精彩精致的河洛文化。舉辦牡丹花會和文化節,既是對牡丹文化的保護,也是對牡丹文化的開發和利用。由於其良好的社會效應,為其他河洛文化,如豫劇、書法、繪畫等提供了案例和範本。
河洛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相輔相成。開發利用的前提是保護,保護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利用。面對前人留下的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資源,我們應該盡可能地遵循上述四項原則,保護好、利用好這份寶貴的財富,這份財富不愧為送給逝去的人的禮物,也不愧為送給未來生活在河洛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禮物。
參考資料:
[1]薛瑞澤。河洛地區的區域範圍研究。洛陽模範學院學報,2005(1)。
[2]楊天才,張善文。周易。中華書局,2011。
基金項目:洛陽市社科規劃重點項目(編號:2012AJ001)“最具中原特色的河洛文化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馮軍(1976-),遼寧營口人,文學博士,講師,在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工作,從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