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燈會
燈會起源於春天祭祀。燈最早是火把,原始人舉著火把上山、到河邊祭祀神靈。人們通過擺燈、掛燈來與神靈溝通。
2、祭杜主
祭杜主是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川西平原等地。十二月廿三夜是送“竈司菩薩”上天日。“竈司”又稱“竈神”,“竈君”,民間貼在竈上的紙馬稱為“東廚司命”。顧名思義,竈神,在魏晉以後逐漸成為與百姓朝夕相處的家神。
3、祭蠶蟲
祭蠶蟲屬於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川西平原壹帶。相傳,蜀中開國國王蠶叢教民養蠶, 每年做金蠶數千頭,送給百姓。凡得到金蠶的人家,養蠶壹定獲得豐收。他死後,人們因感恩而祭祀他。
擴展資料
宜賓文化特色:
1、酒文化
宜賓,自古以來就是壹個多民族雜居的地區。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傳的習俗和經驗,曾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釀制出了各具特色的歷史美酒。有史可考,諸如先秦時期僚人釀制的清酒、秦漢時期僰人釀制的蒟醬酒、三國時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紅果釀制的果酒等。
2、竹文化
宜賓是壹個以綠色竹子環繞起來的城市,因《臥虎藏龍》而名揚天下的蜀南竹海則是宜賓“竹之美景”的代表,120平方公裏,清風徐來,極目之處,盡皆竹浪,北宋文人黃庭堅壹句“壯哉,竹波萬裏”道出了蜀南竹海的氣魄和雄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