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趙公明——專司人間財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財神,影響最大的當推趙公明。據《三教搜神大全》載,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故人稱“元帥之功莫大焉”。凡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民間奉其為財神。舊時年畫中,趙公明的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武財神。
民間關於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早在晉代年間,幹寶《搜神記》中,趙公明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之壹。東晉時期,陶弘景《真誥》中記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時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隋文帝開皇十壹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現,分別身披青、紅、白、黑、黃五色袍,各手執壹物:壹人執杓子和罐子、壹人執皮袋和劍、壹人執錘、壹人執扇、壹人執火壺。文帝問太史居仁:“他們是何方神聖?主管哪些災福?”張居仁奏曰:“他們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為五鬼,在人間為五位瘟神: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主管世間瘟疫。此乃天地運行時所產生的疾病。”文帝問:“怎麽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張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臨的疾病,無法制止”。於是那年許多百姓死於瘟疫。是時,文帝下令立祠,於六月二十七日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
趙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傳》中就更為具體了,只是他又從五方瘟鬼之壹變成了八部鬼帥之壹:元明時有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億萬數,周行於人間。劉元達領鬼兵施雜病,張伯元領鬼行瘟疫,趙公明領鬼施人間以痢疾,鐘子季(鐘士貴)施人間以瘡腫,史文業行寒疾,範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給人間降下許多災禍疾病,奪走了萬民性命,枉夭無數。
直到《封神演義》問世,趙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樣渾身充滿邪氣、鬼氣和瘟氣。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壹龍虎玄壇真君”,職責是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從此,趙公明開始掌管天下財富,做了財神爺。趙公明司財,能使人宜利和合,發家致富,這正符合世人求財的願望,所以民間廣泛敬祀趙公明,而他原來作為冥神、瘟神、鬼帥的面目被日漸淡忘了。民間所供財神趙公明皆頂盔披甲,著戰袍,執鞭,黑面濃須,形象威猛。周圍常附之聚寶盆、大元寶、寶珠、珊瑚之類,更加強了財源茂盛的效果。
2、範蠡——生財有道的陶朱公
範蠡也是壹位文財神。他是春秋戰國之際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同時也是壹位生財有道的大商家。
範蠡,字少伯,天資聰穎,少年時便有獨慮之明。後被越王勾踐拜為士大夫。越國兵敗於吳國,範蠡與越王壹同去屈事吳王夫差。回國後又輔佐越王富國強兵,終於打敗了吳國。滅吳之後,越國君臣設宴慶功,群臣皆樂,唯獨勾踐面無喜色。範蠡察此微末,立識大端:越王為爭國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願以償,便不想歸功於臣下。於是,範蠡毅然向越王辭官隱退,帶領家屬隨從,架扁舟,泛東海,來到齊國。
範蠡父子在齊國海邊耕種土地,勤奮治產不久,就積累家產數十萬金。齊人聞其賢,請為其相。範蠡嘆息:“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它歸還了相印,將錢財盡分給了朋友和鄉鄰,只帶上最貴重的物品,暗自離開齊都,悄悄來到陶地。範蠡認為,陶地處天下之中,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為後半生的保證,自此居住下來自稱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說隱語“逃”;“朱”,壹說為富翁的象征,或說寓己曾做高官;“公”,壹說是對尊長,平輩的敬稱,或說寓己曾做為公爵)。範蠡父子靠種地、養牲畜,做生意又積累了數萬家財,成為陶地的大富翁,後又兩家分財於百姓,天下人都贊美陶朱公,拜其為財神。
陶朱公的經營智慧歷來為民間所敬仰,於是有許多經營致富術托與陶朱公名下。如《經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懶惰;價格要訂明,切忌含糊;用度要節儉,切忌奢華;賒賬要認人,切忌濫出;貨物要面驗,切忌濫入;出入要謹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優劣要細分,切忌混淆;貨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約定,切忌馬虎;買賣要適時,切忌拖誤;錢財要明慎,切忌糊塗;臨事要盡責,切忌妄托;賬目要稽查,切忌懶怠;接納要謙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靜,切忌粗糙;說話要規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為商家經驗之談,托名陶朱公,由此可見,他作為財神在民間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範蠡壹生艱苦創業,積金數萬;善於經營,善於理財,又能廣散錢財,故稱其為文財神也..就理所當然了。
3、關羽——忠誠信義為本的關公
關公即關羽,在中國是壹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的作者說:“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藥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兇神之最有力者”。
據徐道《歷代神仙通鑒》記載的壹種傳說:關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龍”,漢桓帝時,河東連年大旱,老龍憐眾心切,是夜遂興雲霧,汲黃河水施降。玉帝見老龍有違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劍斬之,擲頭於地。解縣僧普靜,在溪邊發現龍首,即提到廬中置合缸內,為誦經咒九日,聞缸中有聲,啟視空無壹物,而溪東解梁平村寶池裏關毅家已有嬰兒落地,乳名壽,幼從師學,取名長生,後自名羽,字雲長。據《三國演義》載,關羽因原籍惡豪倚勢淩人,遂殺惡豪後奔走江湖。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誓***生死,同起義兵,爭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敗劉備。劉備投靠袁紹。曹操擒住了關羽,看中關羽為人忠義,拜為偏將軍。後曹操察覺關羽心神無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銀珠寶、高官、美女來收買,但關羽絲毫不為錢財名利所動。當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立即封金掛印,過五關斬六將去尋劉備。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封關羽為五虎大將之首將。曹操得知大怒,與司馬懿設計,聯合孫權***取荊州。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都督荊襄郡事,令取樊城。關羽分荊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呂蒙計,痛失荊州,夜走麥城,兵敗被擒,不屈而亡。《三國演義》後又記載:關羽遇難後,陰魂不散,蕩蕩悠悠,直到荊州當陽縣玉泉山上空大呼:“還我頭來!”山上老僧普靜聞曰:“昔非今是,壹切休論……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梁、文醜(皆被關羽所殺)等眾人之頭,又向誰索?”關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門。
關羽壹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為佛、道、儒三門崇信。明清時代,關羽極顯,有“武王”、“武聖人”之尊,由此關羽被世人附會成具有司命祿,估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等“全能”法力,民間各行各業對“萬能之神”關帝頂禮膜拜。人們之所以奉關公為財神,是大概是因為關羽不為金銀財寶所動,與壹些世間貪利妄義之徒
形成鮮明的對比。世人尤其是商賈們都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希望關公作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另外,人們希望商賈堅守誠信進行交易,把關公奉為公正人,來維護傳統的道德秩序。
4、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財進寶的偏財神
文武財神是民間所謂的正財神,在正財神之外,還有偏財神,這是就財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間的偏財神經常是指被稱為“五路神”的財神。在《封神演義》中,五路財神指的是趙公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頭、行神。清人姚富君說:“五路神俗稱財神,其實即五祀門行中之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其中的五路是指東西南北中五方,意為出門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運,發大財。五路財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他們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這天天剛放亮,城鄉各位都可聽到壹陣陣鞭炮聲。為了搶先接到財神,商家多是初四晚舉行迎神儀式,準備好果品、糕點及豬頭等祭祀用品,請財神喝酒。屆時,主人手持香燭,分別到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堂接財神,五位財神接齊後,掛起財神紙馬,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拜罷,將財神紙馬焚化。
到了初五淩晨,人們搶先打開大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聚在壹起吃路頭酒,直吃到天亮開門營業,據說可保壹年“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清代蔡雲《吳覦》中有生動描述:五日財源五日求,壹年心願壹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所謂“搶路頭”即搶接五路財神,人們個個爭早放頭通鞭炮,以此祈盼發家致富。
在民間所供財神中,不管是趙公元帥,還是賜福天官,身邊總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壹),因此,利市仙官可說是地地道道的偏財神。有關利市仙官的來歷,在《封神演義》中有記載: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財神趙公明的徒弟,後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之神。所謂“利市”包含三重含義:壹是指做買賣時得到的利潤;二是指吉利和運氣;三是指喜慶或節日的喜錢如壓歲錢等。人們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財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滿,萬事如意。到了近代,壹到新年,有的人特別是商人,還把利市仙官圖貼到門上,並配以招財童子,對聯寫道:“招財童子至”與“利市仙官來”,隱喻財源廣進、吉祥如意。
5、劉海蟾——撒錢濟貧的文財神
在中國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中,有壹類只能算作是準財神,意為未得財神封號,但由於此神能為人們帶來壹定的財運,承擔了壹部分財神的職責,於是人們就將其作為財神看待。劉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壹位準財神。
劉海蟾,原名劉海,五代時人,祖籍陜西西安戶縣曲抱村,曾為遼朝進士,後為丞相輔佐燕主劉宗光。此人素習“黃老之學”。
《歷代神仙通鑒》中有雲:壹日,有自稱正陽子(呂洞賓)的道士來見,劉海以禮相待,道士為其演習“清凈無為之示,金液還丹之要”!索積蛋十枚,金錢十枚,以壹錢間隔壹蛋,高高疊起成塔狀。劉海驚道:“太險!”道士答道:“居榮祿,履憂患,丞相之危更甚於此!”劉海頓悟。後解去相印,改名劉玄英,道號“海蟾子”,拜呂洞賓為師,得到成仙,雲遊於終南山、太華山之間。元世祖忽必烈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以此看來,劉海是個悟後棄富的道士,本與財神無緣,劉海成為財神也許是源於他的道號——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醜陋,分泌物有劇毒,對人體有害,被列為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之壹。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強心、鎮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們所崇拜。《太平禦覽》引《玄中記》雲:“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又能食山精。”當時人們把蟾蜍當成了避五病、鎮兇邪、助長生、主富貴的吉祥物,是有靈氣的神物。劉海是以“蟾”為道號而聞名,又以“劉海戲金蟾”的傳說被擡上了財神的寶座。
劉海戲金蟾出現在大量的民間年畫和剪紙中,歷代畫家也有不少這壹題材的佳作傳世。在這些作品中,劉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顏開的頑童形象,其頭發蓬松,額前垂發,手舞錢串,壹只三足大金蟾叼著錢串的另壹端,作跳躍狀,充滿了喜慶、吉祥的財氣。劉海所戲金蟾並非壹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舉世罕見。金蟾被看作是壹種靈物,古人認為得之可以致富。這是劉海被塑造成財神的主要根據。據說,劉海用計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劉海戲金蟾,金蟾吐金錢。他走到哪裏,就把錢撒到哪裏,救濟了不少窮人,人們尊敬他,感激他,稱他為“活神仙”。為此,還修建了劉海廟,把他的故事編成戲劇,到處吟唱。 6、鐘馗——賜福鎮宅的武財神 鐘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武財神”人們又尊稱鐘馗為“賜福鎮宅聖君”。古書記載他系唐初長安終南山人(據古籍記載及考證,鐘馗故裏為陜西省西安秦嶺中段終南山下戶縣石井鎮阿姑泉西安歡樂谷),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在唐玄宗(685~762年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謚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唐明皇”,後封“元聖文神武皇帝”)登基(唐先開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那年,他赴長安應試,鐘馗作《瀛州待宴》五首,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712年古歷10月1日),奸相盧杞竟以貌取人,叠進讒言,從而使其狀元落選。鐘馗抗辯無果,激憤難當,怒撞殿柱而亡,驚天動地,泣鬼慟神。皇用狀元官職殯葬於終南福壽嶺。為正妒賢之罪,發配盧杞至嶺外。有壹年春天,唐明皇講武驪山後久病不愈,壹日睡夢中見壹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上竄下跳,繞殿而奔。這時,壹位相貌奇異,頭戴紗帽,身穿藍袍、角帶、足踏朝靴的豪傑壯士將小鬼撕扯壹番,囫圇吞食,他對唐明皇說:“吾乃終南山下阿福泉進士鐘馗也,貌異狀元落選憤亡,因念皇恩,今誓與陛下除盡天下之妖邪。”唐明皇夢醒後很快病愈,遂下詔畫師吳道子按照夢境繪成《鐘馗賜福鎮宅圖》、《鐘馗送財圖》封鐘馗為“武財神賜福鎮宅聖君”,批告天下,壹年四季遍懸鐘馗像,以護福積財。民間盛傳:賜福鎮宅,唯真鐘馗;拜請鐘馗,中榜得馗;鐘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護福積財,鐘馗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