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大宛列傳》最早提及伊郎:“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數千裏。”司馬遷的描述涵蓋了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風俗等方面。《史記》作者司馬遷所處的西漢,正值古代伊朗的安息王朝(公元前 256年—公元224 年),表明當時兩國已有所接觸。
公元六世紀,《魏書》記載:“波斯國,都宿利城,在鈕密西,古條支國也。”波斯是指伊朗的薩珊王朝(公元 226年—公元651年),波斯是除伊朗之外,中國對伊朗最為熟知的稱呼。此後,中國和伊爾汗、帖木兒和薩法維等王朝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伊朗國內也有和中國相關著作。伊兒汗時代(公元1258年—公元1335年)歷史學家拉施特的名著《史集》和誌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都有對中國的描述。約公元1180年,壹名由伊朗港口錫拉夫啟程的商人蘇萊曼在其遊記中也詳細描寫了在中國的見聞。
公元1506年,伊朗商人阿裏·阿克巴爾·哈塔伊在中國旅行了壹百天,對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法律以及生活等各方面進行了系統記述。時至今日,《哈塔伊遊記》仍有壹定的借鑒意義。另外,帖木兒王朝沙哈魯國王曾遣使訪問中國,使團代表之壹哈菲茲·阿蔔魯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了《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對研究明朝世俗社會極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