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為中醫理論著作 。原作《黃帝八十壹難經》。舊題戰國秦越人撰(但史料上卻無法證明)。成書約在東漢以前 。書中以問難的形式討論了81個問題,對診脈法、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五輸穴及補瀉法的運用均作了論述。《難經》為醫經著作。三卷(或作五卷)。大抵為秦漢之際或東漢以前的醫家托扁鵲之名而作。本書以問難形式闡述中醫基本理論和某些疑難問題。總設八十壹篇,故名《八十壹難》。第122難論述脈診,其中提出“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切於臨床實用,對後世影響深遠。第2329難主論經脈流註始終、經脈長度、營衛度數、奇經八脈及所主病證。第3047難主論臟腑、對三焦、腎與命門提出新見解。第4861難主論疾病的證候、診斷及四診。第6268難論述臟腑井俞諸穴。第6981難論述針刺補瀉之法。此外《難經》還首次提出了“七沖門”、“八會穴”和“傷寒有五”等新觀點。全書文字簡要,理奧趣深,辨析亦頗精微,在祖國醫學經典中每每與《內經》相提並論。在古今中外均有較大影響。歷代刊本和註本頗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呂博望《註眾難經》、楊玄操《集註難經》、丁德用《補註難經》、滑壽《難經本義》、熊宗立《勿聽子俗解八十壹難經》、張世賢《圖註八十壹難經》、徐大椿《難經經釋》、黃元禦《難經懸解》、日人丹波元胤《難經疏註》等。現存明刻本,及1940年黃竹齋校本等。在線閱讀:1.《難經經釋》[清]徐靈胎(公元16441911年)2.《難經集註》[明]王九思(公元1505年)3.《難經古義》4.《八十壹難經》[西漢末]秦越人扁鵲(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5.《難經正義》[清]葉霖(公元16441911年)
詳見百科詞條:難經 [ 最後修訂於2015/10/18 10:12:17 ***699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