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徐福杜東,它是從哪裏出發的?

徐福杜東,它是從哪裏出發的?

徐福東在海州灣沿岸的壹個古老港口渡海,北起葉朗港,南至古曲港。

徐福,即徐石,瑯琊(今江蘇贛榆)人,秦朝著名的方士。他學識淵博,通曉醫藥、天文、航海等知識,而且同情百姓,樂於助人,因此在沿海地區的百姓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學學辟谷、氣功、修仙,還會武功。他出山的時候,正是秦始皇登基前後的李斯時代。後來被秦始皇派去海上采集仙藥,再也沒有回來。為了紀念這位善良的名醫,村民們將他出生的村子改為“徐福村”,並在村北建了壹座“徐福廟”。後來徐福說廣澤在日本平原稱王。

正史沒有記載徐福的家世。而漢代的宗譜記載和唐宋時傳入的方士宗譜資料,為徐福家世的研究提供了史料。

徐福的事跡最早見於《史記》中的《秦始皇列傳》和《衡山列傳》(在《秦始皇列傳》中稱為“徐氏”,在《淮南衡山列傳》中稱為“徐福”)。據《史記》、《秦始皇傳》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寫道: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仙人居之。於是秦始皇派徐世領著幾千名少男少女,以及三年的衣食鞋襪藥物農具下海求仙,花費不菲。然而,徐帶領許多人出海幾年,沒有找到聖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遊郎朗,徐氏借口出海後被巨大的鯊魚阻擋而無法航行,要求多派射手對付鯊魚。秦始皇同意了,派了壹個射手去射壹條大魚。徐福再次領著大海後。

《三國誌》、《兀術主權傳》、《後漢書》、《東夷傳》也提到了徐福東的渡江。《三國誌》中提到,徐福到了漳州,就在那裏住下了。據《三國誌》記載,徐州和益州都在中國的東南部,相距不遠。有人認為益州是臺灣省,益州是日本,日本是同壹個地方。《三國誌》和《舒威日本人傳》記載,日本國“應在會稽、東野之東”,說明當時中國人認為日本國在中國外海的東南方向。後漢書也是同樣的記載。

徐福東在日本渡海最早的記錄是日本南朝大臣北澤在1339年寫的《神皇正統論》。而8世紀的日本典籍《古代故事》和《日本國誌》只提到秦人遷徙日本,沒有徐福東渡江的記載。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在8世紀時沒有明確徐福東的目的地是日本。

對徐福事跡最早的記載是《史記》。當時西漢太史公命的司馬遷,距離徐福東渡江只有七八十年的時間。壹定是因為這件事影響廣泛,所以他在成仙作品中記錄了當時求仙的盛況:“齊人徐福等人寫道,海中有三座神山,神仙居住。請快,和男生女生壹起求。於是派數千徐發通男女下海求仙。”司馬遷說徐是齊國人。所以有觀點認為徐福的老家應該是山東龍口。

許多現代學者研究過徐福的家世。比如臺灣省徐氏宗親會的徐、徐月堂篡奪徐氏族譜,徐州師範大學的羅啟祥寫江西<草坪?《徐氏譜牒》在古代譜牒資料的基礎上,首先考證了大量的現代譜牒資料,系統地闡述了徐福的家世。

臺灣省立大學許(1915)教授獲美國、德國文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他被任命為國立北京大學教授。1900起,研究徐氏歷代秘籍,與時任燕京大學教授的魏廷生交流,深入考證徐氏(明朝開國元勛孫中山的二十壹代孫,清兩廣總督徐光盾的曾孫)與徐嶽棠的淵源。從1958開始,跟隨徐教授研究歷史和宗族學,並獨立集資開辦徐氏大宗譜編纂館。《徐氏大宗譜》前後歷經兩代人80余年的考證和三年的編纂才得以出版。

據徐月堂先生考證,記載徐福家世的古代徐氏宗譜、族譜很多。比如:

“周楠?徐普。三國時(220-280),徐庶(今河南蔚縣)編《周楠》?徐溥曰:“東海之濱,生有貴士徐治。戰國末期,他的祖先被祖上勒令在周楠生活,永不做官,讀書傳宗接代,淡泊名利,自立門戶...”他還說,“許仲公是徐偃王二十六代的孫子。次子仲生,長而諱,二是延,延則尚。長而猛,猛而咨而福(城),傅率祖師入東海祖州(今屬倭國),知傅必反,故令玄孫居洪都(今屬南昌),避之不及,又令子堅居。從那時起,他已經在周楠生活了八代,直到童年..."

徐茂公家譜。唐代徐茂公編《徐茂公族譜》曰:“徐福,又名徐氏或,名,字。其言諱,祖父諱,從祖父諱(即商),曾祖父諱,曾祖父諱(即金文熙)。傅大哥恐樂,傅引三千男三千女入東海祖州。經向郎協咨詢,今山東徐氏為二十九歲孫徐。徐福去了東海祖州,再也沒有回來。徐改、徐福通的曾祖父,延遲(即仍)知福,阻止王(秦始皇)來東海祖州。為了躲避秦始皇的滅頂之災,他命孫子住在洪都(今南昌),從此住在周楠。

徐茂公,許知十七世之孫,徐偃王五十三世之孫,遷居山東曹州,是唐朝開國元勛,做了英國公爵,生了兩個兒子,不敢投身於工作。葬於長安太白山麓,建徐茂公廟。

《徐氏族譜》詳細記載了徐的來歷:“徐,子爵,嬴姓,之後。生於伯夷,伯夷傳於有功,封其子若。三裏外的縣,泗州嶺淮有(今安徽泗縣北)壹棵,壹直自給自足到三十二歲生日,為周所滅。周還給他的兒子起名,此人在第11世孫(羽)共住了30年,後被吳所滅。子孫以國為姓。而他家是應氏十四姓之壹。”

許《太宗譜》中所述的興盛過程與魏廷生《新考開國》(前文已述)是壹致的。據徐月堂先生考證,徐將軍堂號之所以為“東海堂”或東海郡。因為徐“自東海來,往東海去”。所謂“自東海”,是指天下(海內外)徐氏家族發源於東海,故稱“澤言東海”(即江蘇、贛榆的東海),所謂“東海”,是指徐失國後,前往耿直,沿泗水(今江蘇阜寧老黃河口)渡過黃河口,隱居舟山群島(古稱翁洲)。

20世紀80年代,羅啟祥教授對程楠臨川、南豐和江西九江的草坪進行了調查。許氏宗譜,?徐氏宗譜,隴西?徐氏族譜與許家龍?徐氏族譜》等考證,認為“草坪?在《徐氏族譜》中,有兩篇關於徐福家世的記載,均為首次發現。壹、《歷代許氏源流》中有記載“姓為祖,市為諱。因為始皇帝遊過大海,寫過壹封信。嫁給卞氏”;二、明初洪武(1389)年間魏所撰《徐氏族譜序》中記載“吾以姓傳世……”。

江西各地的徐氏族譜對徐氏壹脈也有明確記載,“徐出顓頊後,得姓。唐瑜為伯夷時,後被封於許。後人遂居東海縣,因徐為氏。(“草坪?徐《族譜序》)。

《廣東錄·徐氏》,從顓頊起,經伏至伯夷。舜給了伯夷壹個姓氏。秦和趙都是苗族。如果伯夷生為壹棵樹,他在夏天被命名為侯旭,他的土地是龔宇的徐州。他的後代居住在這裏,所以他以徐為姓”(《南豐?徐續族譜》)。

羅氏對“徐氏家族”各種版本的考證與魏廷生先生的考證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有許多相似之處:“壹、徐氏家族出自顓頊;二是勝姓;第三,被封於許;第四,後裔散居在東海縣、徐州市或江、淮、泗、冀之間。”

中國更早地記錄了徐福的故事,南朝時期的譜官王僧儒(公元465-522年)寫了《百家》。文曰:“夷,字嚴復,亦名城也。秦始皇令蓬萊居東海。”王和尚儒“東海人也”。山東省郯城縣是贛榆縣的近鄰,距離徐福的家鄉徐福村東50公裏。(羅啟祥《江西第壹考》)

魏廷生教授對徐福入日建國的考訂,根據徐偃王《徐青世東年譜》和唐宋以來的族譜,已編成《許旺生日前族譜表》和《許旺生日至徐福時族譜表》。

徐福家族的正史,如《古誌》、《日本國誌》、《神皇正統誌》等,日本官方都沒有記載。但山梨縣富士市宮下吉田先生的《宮下富士古籍集》(又名《徐府谷問題場》)對徐家世有詳細記述。

5438年6月+2003年10月,筆者有幸拜訪了富士吉田市的吉田宮下先生(74歲),看了壹眼宮下家族的瑰寶——《富士古書》。宮下先生說:“傳說宮下富士古書完成於800年前。原來的文章沒了,現存的是宮下老祖宗改寫的。”這本書有20多萬字,都是用毛筆在宣紙上用漢字寫的。因為是日本的孤兒,宮下壹家被視為珍寶,小心翼翼地保存著,保守著秘密。作者是來自徐福家鄉的中國徐福會副會長,也是宮下總統的朋友,能夠大飽眼福。非常遺憾的是,因為沒時間細看,只拍了幾張照片(翻看的時候要非常小心,不然書頁會碎)。

宮下義孝先生說,日本八家店鋪投入巨資復制出版了300套“宮古治下的富士古籍”,被稱為“來自上帝的富士古籍”。每套7冊(每冊540頁,16K)售價14萬日元(人民幣10萬元)。

這是日本最古老的記載彌生時期歷史的書籍,其中就有《虛浮都來》。基於此,Iino Takashi考證了徐福在日本的家世。

根據徐福七世的孫子秦福壽的文章,徐福在日本第七代皇帝孝陵時越過日本列島,先後到達子(九州)、南島(四國)和帕爾山(富士山)。徐福把七個兒子都改成了日本姓氏,長子是福岡,次子是福島,三子是福山,四子是福田,五子是福田,六子是福海,七子是福州。然後他把他們分別送到七個地方。此後,徐福的後裔遍布日本各地,並逐漸繁衍。崔父自稱秦代崔父。

秦姓後裔或以福、羽田、坡田、坡土、屯、屯為文字的姓氏、地名,均與徐福後裔或隨徐福東渡的秦人後裔有關。

伊野先生說,以上資料是徐福直系第七代孫秦福壽所寫,傳世。成立3年3月,由宮爾山大神宮司夏媛彜人博士抄寫(宮下古富士書黃仁七代孝皇)。

秦福壽還繼承了世界上其他有價值的資料,後人將其編入徐福世家表。在垂福七世之後,已經找不到相關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