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記者:荊玉晶李偉
三月的北京,淡淡的陽光透著春天的氣息,海棠樹上的紅蕾在膨脹。在燕南園,在壹片花潮的陰影下,住著著名語言學家、中文系教授林濤先生,他曾參與制定漢字簡化方案。29日,記者在《簡化字方案》頒布50周年之際,走訪了他,問了壹些問題。
漢字簡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繁體字本身就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務院頒布了漢字簡化方案,大大簡化了沿用了幾千年的繁體字。很多人對這樣的舉動感到不解。
對此,林濤教授強調,簡化漢字是正確的途徑,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他解釋說,其實在漫長的歷史中,漢字的簡化壹直在緩慢進行,從未停止過。簡化字以俗字的身份廣泛用於非正式文體,在民間廣為流傳。20世紀初,中國迎來了思想大解放,“俗字”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更加頻繁。20世紀30年代,著名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和李嘉瑞先生合編的《宋元以來常用字表》,反映了簡化字壹千年來的發展。當時很多學者提出簡化漢字;國民政府教育部也頒布了《常用語音詞匯》,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簡化字...種種現象表明,漢字的簡化是大勢所趨,是發展過程中必經的壹步,不是專家或政府強制的。1956國務院頒布簡化字方案,只是對過去的成果進行總結和固定,將不被認為是“正常字”的簡化字歸入“正常字”行列,並不是政治行為。
簡體字給生活帶來便利。
在過去的50年裏,簡化字的推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林老師回憶,簡化字推行壹年後,著名社會學家胡喬木先生激動地說,簡化字解放了小學生!因為簡體字簡單明了,容易識別,小學生學漢字就容易多了。方便,容易識別和交流,可以說是簡化字最大的優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人民的文盲率不斷下降,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簡化字的貢獻不容忽視。
記者不禁發問:要了解中國燦爛的古典文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讀壹些古籍;當繁體字的歷史真的變成了“歷史”,簡體字會不會對中華文明的傳承產生壹些不利影響?
林先生笑了笑:“其實當我們真正舉起壹本古書的時候,會發現真正阻礙我們理解的不是文字,而是壹些必要的古漢語詞匯、語法、常識。”畢竟繁體字和簡體字之間有著明確而廣泛的聯系,識別繁體字並不難。
漢字簡化中的錯誤
據林濤教授介紹,50年代中期,條件不是很好,也不具備詳細討論、詳細論證的條件。在大躍進左傾思潮的影響下,這項工作沒有經過十分嚴謹的論證就做得太快,使得第壹批簡化字略多,帶來了壹些不好的影響。比如有些漢字簡單的同音字替換,在使用時往往會讓人混淆;有些漢字簡化後改了偏旁部首,和其他漢字有點類似,人壹不小心就經常出錯。這些都是當時沒有想到的,現在因為使用廣泛,糾正起來非常困難。對此,林教授感到十分痛心和惋惜。他說,我們必須壹步壹步地解決這個問題,但不能急躁。要認真進行科學論證,逐步做好這項科研項目,使漢字簡化更加科學規範。
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大陸已經實行了簡化字,而港臺仍然使用繁體字。聯合國也通過了壹項決議。2008年以後,聯合國使用的所有中文都將是中國大陸實施規範的簡化字。說到這裏,林老師告訴我們:“文字作為壹種文化載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過去我們的工作太左,太快,導致外界有壹些阻力。這確實是我們工作中的壹個疏漏。但是,漢字的簡化確實是壹個大趨勢。相信以後我們修改這個方案後,港臺對簡化字會越來越有把握。聯合國對簡化字的重視也說明我們的大方向是對的,簡化字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
最後,林老師還告訴我們,北京大學在簡化字的討論和宣傳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壹批著名的語言學家參與了該方案的研究和討論,王力先生等人也參與了該方案的最終投票。北大作為民主和科學的排頭兵,對簡化字的宣傳對簡化字的順利推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