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求壹些比較新穎的作文話題

求壹些比較新穎的作文話題

《王者榮耀》是壹款大熱的英雄對戰手遊。2015年11月正式公測至今,已經擁有超過2億的註冊用戶,玩家每天超過5000萬。《王者榮耀》裏幾乎每壹個英雄或多或少都有些被惡搞的成分。荊軻竟然是女的,詩仙李白變成了刺客,名醫扁鵲是用毒高手……這樣的角色設定會不會讓妳大吃壹驚?

壹篇小學生關於荊軻的作文裏面提到,在他的認知裏,壹直以為四大刺客是荊軻、韓信、李白、蘭陵王,其中荊軻還是唯壹的女刺客。有網友講到這樣的現象:壹位年輕媽媽給自己四五歲的小孩講三國的故事時,孩子卻大喊:“周瑜是好人,我玩過!趙雲是壞人!張飛是壞人!《王者榮耀》裏面說過的!”對此有人認為:“遊戲就是遊戲,就是娛樂,不能對它要求太高。”還有壹種言論說:“遊戲從另壹個角度能激發起孩子對歷史的興趣,不必對遊戲戲說歷史大驚小怪。”

對上述材料中提到的遊戲演繹歷史的現象,妳怎麽看?

請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立意參考材料中《王者榮耀》遊戲惡搞歷史的現象,使玩這種遊戲的中小學生產生了知識錯覺、價值錯覺。知識尚不豐富、價值觀尚未成熟的中小學生,很容易讓遊戲先入為主,形成對歷史人物的錯誤認識,就算以後學了真實歷史,也會像白紙上亂塗了色彩,即使擦掉仍會有印跡。盡管遊戲可以對歷史進行藝術演繹,但對歷史的演繹難道就是惡搞或是隨心所欲地演繹嗎?難道不應有起碼的底線和規則嗎?遊戲雖然不是教科書,但也要尊重歷史事實。考生可以從提醒遊戲開發者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正確解構歷史、怎樣去積極弘揚傳統文化、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歷史觀的角度立意,還可以從這樣的遊戲是怎麽通過監管部門上市的、中小學生可不可以玩《王者榮耀》遊戲等角度立意。

優秀例文

遊戲應尊重歷史 陳嘉睿

在孩子們的眼中荊軻是個女的,而張飛、趙雲這類忠肝義膽之士卻成了壞人?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這卻是真實存在的。而這壹切的發生不過是因為壹款名為《王者榮耀》的手機遊戲,給歷史人物的設定來了個大反串。如此惡搞歷史的行為我們怎麽能忍?

披上歷史名人姓名的鮮麗外衣,卻賦予其與之真實特征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這不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嘩眾取寵的營銷手段嗎?詩仙李白浪漫壹生、豪邁奔放,而在遊戲中卻是壹名刺客,這是多麽“新奇”的設定啊!名醫扁鵲妙手回春、救人無數,在遊戲中卻以毒術令人稱奇,豈壹個“妙”字了得?如此“奇特”的設定也難怪令人神往,據說如今已有超過兩億的註冊用戶。但是,僅僅為了奪人眼球和更好的經濟效應,而幾乎毀掉了孩子們心中英雄的真實面目,歪曲了歷史本來的面貌,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遊戲演繹歷史這壹現象本不必扼殺,歷史應該是更接地氣的,我們不應該把歷史束之高閣,但我們更應該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真相。歷史是絕對不允許被玷汙、被惡搞的,但同時,我也相信,遊戲演繹歷史並不只有惡搞這壹條途徑。

世上遊戲千萬種,必定也存在著不歪曲、不惡搞的,《三國殺》便是其中之壹。這是壹款卡牌類遊戲,同樣是以三國中的歷史人物命名,但卻更加符合人物本身的形象。曹操最常說的壹句話便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豈不是很符合他奸雄的形象?而諸葛亮的壹個遊戲技能——空城計,這正與三國時期的這壹歷史事件相關。還有神醫華佗,在戰鬥中不斷給隊友和自己補血也使他的神醫形象深入人心。妳難道能說遊戲就不能好好演繹歷史了麽?在我看來,正是通過遊戲演繹歷史,人物形象才更加飽滿,歷史事件才更加生動,而歷史本身也不再那麽枯燥乏味,它不只是冷冰冰的教科書中的知識,而是回歸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

遊戲演繹歷史本身是可取的,只是《王者榮耀》如此大幅度地惡搞歷史是我們所無法忍受的。倘若在遊戲中歷史人物能活出真實的自己,歷史事件也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還原,荊軻還是荊軻,李白還是李白,通過這種別樣的方式演繹出的歷史必將多姿多彩!

莫讓尊重歷史湮沒在遊戲中 廖晨曦

近來《王者榮耀》手遊可以說是風靡全國,在中小學生中甚至大學生中都極為流行。可就是這樣壹款流行的遊戲,竟全然不顧真實的歷史,將歷史人物改造成遊戲人物後肆意惡搞——壯士荊軻被塑造成女性,詩仙李白被杜撰成刺客。如此惡搞的歷史被廣泛傳播,人們對歷史必須懷有的尊重也終會逐漸湮沒在遊戲中。

《王者榮耀》的遊戲制作者如此篡改歷史人物壹定有其目的——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惡搞喚起人們的獵奇心理,從而吸引玩家,贏得利潤。於是壹個嚴重的問題浮出水面——無論是制作者還是玩家沒有尊重歷史的意識!遊戲制作者之所以敢肆意篡改歷史,是因為他們對我們五千年沈澱而成的歷史缺乏虔誠的敬意,於是便不會維護客觀歷史的真實性,甚至不負責任地將被惡搞過的歷史傳播給千萬遊戲玩家!

尊重歷史的意識寡淡,不單單是遊戲產業暴露出的問題,各行各業甚至是整個社會都或多或少地彌漫著壹種對於歷史漫不經心的氛圍。就拿層出不窮的抗日神劇來說,竟出現“手撕鬼子”等嚴重違背史實的情節。抗日影視的真正意義在於以史為鑒,從而激勵國人不斷進步、發展。可所謂的抗日神劇,連最基本的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真相都做不到。

遊戲制作者為盈利在遊戲角色上花費心思,這點無可厚非,將歷史和文化元素融入遊戲也不失為壹種弘揚歷史文化的好方法,只是這壹切的前提必須是對歷史的尊重和對歷史真相的還原。列寧曾說“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此番遊戲中對歷史的惡搞何嘗不是壹種背叛和踐踏呢!更重要的是,遊戲面對的玩家大多數是缺乏辨別能力的中小學生,將錯誤的歷史及對歷史不尊重的態度傳播給他們,長此以往,肩負著未來的中小學生不能形成尊重歷史的意識,那麽對歷史的尊重也終會湮沒在遊戲浪潮中。

歷史已離我們遠去,有些歷史畢竟無法考證,適當加以想象無可厚非。可是對於明明白白的歷史,用完全違背歷史本質的東西去替代卻是萬萬不能的。

不尊重歷史事實,對英雄進行惡搞,必將導致民眾精神支柱坍塌,主流價值觀動搖,社會凝聚力被侵蝕。遊戲中對歷史的惡搞實在不可取,我們不能讓對歷史的尊重湮滅在遊戲的浪潮中,尊重歷史要深入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王者榮耀》:歷史不存,榮耀焉在?字數:1403來源:課堂內外·創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3月28日,《光明日報》發表壹篇題為《手機遊戲不能顛覆歷史》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痛斥手遊《王者榮耀》歷史觀扭曲,該文被《人民日報》微博轉發,並在各大媒體間引發了壹場關於遊戲與歷史文化的“口水仗”。

作者認為,遊戲角色有壹大部分取自中國歷史和傳說中的人物,遊戲引發爭議的正是這些知名人物的設定,這些人物的遊戲形象多數與歷史描述不符,顛覆了大眾對歷史人物和故事的傳統認知。比如:荊軻竟然是女的,詩仙李白變成了刺客,名醫扁鵲是用毒高手……對於本款遊戲的主力玩家——缺乏歷史知識的小學生來說,沒有提前講清楚遊戲角色和真實歷史人物的差別,就很容易讓孩子對歷史產生錯誤的認識。

不過,也有人認為《王者榮耀》用遊戲的方式引發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同時,企業沒有在手機遊戲裏寓教於樂的義務。

押題例文

題目:請以“我與傳統文化”為話題,寫壹篇文章。

橋 俞沁宸

“繁華聲遁入空門,折煞了世人。夢偏冷輾轉幾聲,情債又幾本……”佛塔林立,轉瞬成空;刀光劍影,滄海桑田。此般歌曲,唱出了對歷史滄桑、興衰無常的追問。而我,則沈醉於它的縹緲空靈。

這首歌便是周傑倫的《煙花易冷》。正因為它,我開始深陷於傑倫的中國風,無法自拔。我常常戴著耳機,享受那些婉轉動聽、淒美悠遠的曲調。因為喜歡傑倫的歌,我也開始關註起古風歌曲。

恰好,學校開設了壹門“古風密碼”選修課,令癡迷古風的我欣喜若狂。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後,我為我的選擇感到慶幸,因為它為我的古風世界開啟了壹扇全新的大門。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細心地引導著我們,在古風歌曲中尋覓經典詩詞的蹤跡,這令我很驚奇,同時也勾起了我的興致——從前的我,只是流連於它的優雅深邃,而今,我卻開始探尋隱藏在它背後的絕美詩詞。

我開始對隱藏在古風歌曲中的詩詞展開“地毯式搜索”。那唯美歌詞中融入的經典詩句,仿佛密林間靜靜流淌的山泉溪澗,蜿蜒回環又若隱若現,令人神往。歌曲《采薇》中的“昔我往,楊柳垂,今我來,雪霏霏”走筆曲折,繚繞著《詩經》的雅韻;歌曲《千百度》裏的“可妳從來不在燈火闌珊處”傷感幽怨,綿延著《青玉案》的執著;歌曲《涼涼》中的“不思量自難相忘”纏綿深摯,訴說著《江城子》的哀傷。凝望《蘭亭序》的“墨香不退與妳***留余味”,眼前仿佛浮現出王羲之揮毫走筆如行雲流水的景象;細品《李清照》的“簾卷著西風,驚醒舊夢,誰比黃花瘦”,又恍若看見易安居士在夕陽中輕嘆“人比黃花瘦”的倩影……這壹首首優美動人的古風歌曲,正如壹座九曲長橋,壹頭連著傳統,壹頭接著現代,讓我能夠追隨著流行的腳步,徜徉於古典的殿堂。

原本,對習慣遊走於流行前沿的我而言,遺忘那些塵封於古籍中的經典詩詞,似乎已經成了常態。但現在,時常沿著古風歌曲這座長橋悠然漫步的我,卻忽然發現:古風歌曲固然很美,彼岸的古詩詞其實更美。何不沿著這座長橋,走進古詩詞,走進古人的情感世界呢?

點評:遊戲、動畫、流行歌曲等大眾流行文化產品對青少年群體的影響已然不容小覷。作為流行文化的形式之壹,古風歌曲引起了青少年群體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作者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壹點,形象地將古風歌曲比作連接起傳統與現代的壹座長橋,角度新穎,立意深刻,見解獨到。全文情感真摯,行文流暢.文筆細膩優美。

延伸閱讀 《王者榮耀》:娛樂背後的問題亟待關註和破解

近壹個時期,手機遊戲《王者榮耀》作為媒體輿論的評論焦點,並沒有因為推出防沈迷系統的“三板斧”而變得平靜。圍繞遊戲與孩子、遊戲與健康、遊戲與沈迷、遊戲與市場、遊戲與教育、遊戲與監管等方面的討論壹直在進行著。遊戲不是天然的惡,但監管是少不了的關鍵環節,壹道遊戲監管難題,亟待破解!

7月4日,人民網針對騰訊公司推出的手機遊戲《王者榮耀》發表評論稱:壹款遊戲成為全民性、現象級,足見其魅力;又被稱為“王者毒藥”“王者農藥”,可見其後果。最近,當《王者榮耀》在壹波波圈粉,又壹波波被質疑時,該如何解“遊戲之毒”令人深思。

作為遊戲,《王者榮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會,它卻不斷在釋放負能量。從數據看,累計註冊用戶超2億,日活躍用戶超8000萬,每7個中國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後”用戶占比超過20%。在此可觀的用戶基礎上,悲劇不斷上演:13歲學生因玩遊戲被父親教訓後跳樓,11歲女孩為買裝備盜刷10余萬元,17歲少年狂打40小時後誘發腦梗險些喪命……到底是遊戲娛樂了大眾,還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賺錢與傷人並生時,更值得警惕。

青少年因手機遊戲《王者榮耀》深受其害

6月22日,杭州壹名13歲的學生因玩《王者榮耀》被父親教訓後從四樓跳下。此前4月底,有媒體報道稱,廣州壹名17歲少年狂打手遊《王者榮耀》40小時,誘發腦梗,險些喪命。在杭州少年跳樓後不久,杭州夏衍中學老師蔣瀟瀟發文《懟天懟地懟王者榮耀》,文章中稱“我比很多家長都要痛恨看到孩子們沈迷手機的樣子。”文章在網絡上迅速引發廣大網民的反應,不少網友評論認為,太多的年輕人包括小學生都沈迷於《王者榮耀》。據國內媒體報道,小學生玩家已占據《王者榮耀》用戶57%以上。對此數據,騰訊表示否認,稱12歲以下玩家約占比3.62%。

此前據國外數據機構統計,《王者榮耀》目前已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大的遊戲,壹季度收入60億元,為全球營收最高的遊戲。遊戲註冊用戶破2億,壹個皮膚壹天就賣了1.5個億。騰訊2017年壹季報則顯示,其智能手機遊戲收入為129億元,同比增長57%。媒體記者在采訪時,有多位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均表示,班裏有壹大半的同學都在玩《王者榮耀》,無非是花錢與不花錢的區別。其實,不光是小學生,年輕人群體也是這個爆款手機遊戲的主要用戶群。“這幾天所有人必須沖上鉆石段位!”作為《王者榮耀》中壹個戰隊的隊長,王磊(化名)在遊戲中下達著命令:“務必要拿到賽季獎勵!”按照王者榮耀遊戲規則,每隔幾個月就會將所有玩家等級清零,系統習慣將這壹周期稱為“賽季”。玩家則需要在下壹賽季裏從最底端的段位,重新向最高段位發起沖擊。

在網絡上,《王者榮耀》又被稱為“王者農藥”,網友以此調侃那些極度癡迷的玩家,這其中不乏杭州跳樓少年張林這樣的未成年人。據極光大數據《王者榮耀研究報告》顯示,14歲以下的用戶占比3.5%,15~19歲用戶占比22.2%。自2011年《英雄聯盟》在中國內地運營以來,玩家群體低齡化現象逐漸顯現。被稱為手機版LOL的《王者榮耀》,相較於前者更易上手,吸引了更多低齡人群加入。據報道,《王者榮耀》已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遊戲。這背後,《王者榮耀》的壹系列遊戲設計吸引了眾多玩家,尤其是低齡化玩家。

近日,因怒發《懟天懟地懟王者榮耀》壹文引發關註的杭州夏衍中學老師蔣瀟瀟提到過壹個場景,“前兩天,我在小區裏聽見三個小學生聊天,壹名男生用少年宮的30個獎勵卡換‘王者榮耀果’凍卡貼,用榮譽去換這個成本僅幾元的東西……遊戲崇拜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像6月22日的杭州跳樓少年張林,這天他和父親在家中吃晚飯,其間,張父教訓了他幾句少玩《王者榮耀》,張林突然從家裏沖到了天臺上,父親緊跟上樓,“他看了我壹眼突然就跳了下去。”張父嚇得雙腿發軟,急忙跑到壹樓,聽見摔傷的張林竟然自言自語說了壹句,“怎麽不會飛啊?要知道這麽高我就不跳了。”

張父事後推測,“估計是學遊戲裏哪個角色。”經醫院診斷,張林雙腿嚴重性骨折,可能留有後遺癥,所幸無生命危險,但幾萬元高昂的手術費令家庭不堪重負。半年前,為方便聯系,張父給張林配了手機,“平時他在我面前不玩,但後來每晚我醒來都看到他在玩手機,老師也跟我說孩子白天上課打瞌睡,我才意識到他對遊戲很癡迷。”張林的成績也從班裏前十五六名急速下滑。雖然張林沈迷手遊早有征兆,但張林的極端行為還是完全出乎張父意料,“以前也說過他,他就聽著,這次不知為何會這樣。”壹個細節是,事發前壹天,因臨近考試,張父沒收了張林的手機。

回憶起墜樓壹刻時的想法,張林壹會兒說隨意的,壹會兒說在夢遊,“大腦壹片空白”。張父早年離異,獨自帶著張林從老家貴州到杭州打工。半年前,第三次轉學的張林轉到現在的學校,急於和新同學玩成壹片,看到同學都在玩《王者榮耀》也就玩了起來。現如今他喜歡和同學打團戰,段位是“黃金IV”,在班裏屬中等水平。遊戲規則很簡單,哪壹隊率先攻破敵方水晶基地便獲勝。遊戲裏,張林和同學們變身駕雲的法師“姜子牙”、夢遊的輔助“莊周”、醉酒的刺客“李白”,等等,在奇幻的舞臺上對抗、廝殺。

在病房裏,記者看到張林仍拿著手機在玩。張父提到,兒子剛醒過來,連手術都沒做,竟還掛念著《王者榮耀》,問他要手機登錄賬號,還纏著他要錢買新的遊戲裝備。張父說自己討厭這些遊戲,也怪自己平時打工忙,陪伴兒子的時間不多,疏於管教。在張林口中,班裏49人只有4、5個同學不玩,而且多數都充過錢,他曾花300塊買皮膚,這在同學看來“太正常了”。因為,壹位12歲的男孩就曾面對母親的指責反戧稱,“全國的孩子都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