鍇讀作kǎi。
壹、字詞解析:
1、鍇,漢語二級字,讀作鍇,鐵的別稱,亦指“好鐵”。
2、古籍釋義
(1)《唐韻》苦駭切《集韻》《韻會》《正韻》口駭切,?音楷。《說文》九江謂鐵曰鍇。《徐曰》鐵好也。壹曰鐵精則白也。《左思·吳都賦》銅鍇之垠。《註》鍇,金屬。
(2)又《博雅》鍇?也。《音釋》鍇,音揩。
(3)又公諧反。
(4)又人名。《左傳·哀四年》文之鍇後至。《註》鍇,蔡大夫。《釋文》鍇,音揩,又音皆。
(5)又客駭反。《前漢·功臣年表》稾侯?鍇。
(6)又《廣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音皆。
(7)又《集韻》雄皆切,音諧。義同。
(8)又《集韻》古駭切,音解。《揚子·方言》堅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閑曰鍇。
二、例句多用於人名中,如下:
1、比賽開始了,鄭中鍇壹路遙遙領先,跑到了最前面,顯示出強勁的實力。
2、激烈的球賽壹直持續到下課,我們才依依不舍地結束。不過,令我高興的是,我隊以十比九的成績戰勝了王佳鍇的那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