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問津書院的文獻記載

問津書院的文獻記載

《論語》

“孔子自葉返蔡,見沮溺耦耕使子路問津”

《論語·微子》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史記·孔子世家》

<p> “去葉,返於蔡。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

</p>

《戰國策·秦策》

“甘羅曰:項橐七歲為孔子師。” (註:此項橐即為壘石擋住孔子道的小孩,孔子繞道修車的地方後被稱為回車埠,以記此事。回車埠為問津書院勝跡。)

《史記》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 “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與易之?且與其從辟人之士,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而不輟。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三字經》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好學。”

《聖賢冢墓記》

“黃載山即沮溺所耕處,下有東流,子路所問津處也”

《黃州府誌》(明萬歷)

“按史記孔子自蔡如葉,註雲,葉有黃城山……古誌載,縣以北十裏有永安城,為楚所築,楚固當都之矣。今淋山河(今團風縣地,與孔子河村南北毗鄰,相距約10余華裏。——引者註)正當官道,亦有黃山。”

《黃州府誌》(明弘治)

“子路問津處在縣北九十裏,舊有孔夫子廟,後人拙地得石碣,有‘子路問津處’五字,遂建問津書院。”

《湖廣通誌》

“孔子河在縣北九十裏孔子山前,昔孔子自陳蔡適楚至此問津。”

《山川記異》

“黃州東(應為北,原書誤記。——引者註)百進而有孔子山。相傳孔子適楚,嘗登山。上有孔子坐石,草木不侵;有硯石,墨水浸出。”

《問津院誌敘》(清康熙)

“孔子河、孔子山這個地名在漢代及齊梁時期就已流傳,這兩個地名在當時的文人的文章中經常出現。明、清時期地方誌書籍對這裏的地名、勝跡記述頗多。”

《問津院誌》

歷代達官名流對這裏的競相推崇,許多風流才子還留下了詩詞碑記,眾多著名歷史人物如唐之杜牧,宋之孟珙、朱熹,元之龍仁夫、吳澄,明之王陽明等大儒都在這裏開過講堂。

《問津院誌藝文卷》(清光緒)

“使子路問津處碑,田夫耕地得之,出士已數百年。”

《黃岡縣誌》

“楚誌亦雲夫子入楚,問津、歌鳳皆在此地。”

東林書院的高攀龍及江蘇、湖南、安徽、河南等地名流亦不時到此(問津書院)登壇講學,壹時聲震遐邇,與當時譽滿天下的白麓洞(廬山)、鵝湖(江西鉛山)、東林(無錫)、首善(京都)等四大書院相媲美。河南省商城學者盛二泉為承繼問津學風,在商城民、湯池兩地建問津分院。

《江黃學府—問津書院》

該書由知名學者,問津書院文物研究專家李森林著,系統的記錄了問津書院的史料,受到各方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