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疑,但這也是身居高位的人的相同特征,否則活不長。
2.壹個真正的惡棍。比起其他諸侯的偽君子,曹操才是真正的小人。真實而不做作。對誰好就好,不開心就給他壹個眼神,因為他是個有氣質的人。他對敵人極其殘忍,但同時又是三國時期諸侯對農民最好的。
3.野心在慢慢膨脹。曹操最初是壹個極其忠誠的人,他的夢想,根據他的詩,是當壹名帶兵的將軍或治理壹方的太守。“奉天子以令諸侯”正是四任三朝大官袁紹在不願意救皇帝的時候所做的決定。可見曹操比袁紹更忠誠。但影響力逐漸強大,“封”變成了“挾”,先後向皇帝要了、丞相、王維等官銜。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曹操這輩子從沒想過要篡位,但是如果赤壁勝了,按照曹操的本性,他肯定是野心勃勃,要當皇帝的。
在政治上,曹操是壹個優秀的人。
曹操重視民生,很早就在中原建立了穩定的大後方,註重農業科技的引進,對百姓合理征稅。曹操在民政方面的卓越成就,直接為曹操在東征西戰的戰場上所向披靡提供了物質保障。
曹操看重人才。三國時重視人才的人很多,但人才的定義不同。比如袁紹對人才的定義是:出身名門,家世優良,品德純正。曹操不壹樣,他重在實際能力。壹旦發出招聘令,不管品德多差,只要是有才華的,都會被利用。這對當時的學者是壹個極大的震動。曹操頂住巨大壓力,甚至殺了邊讓和孔融這些上躥下跳的名人,還得了個殺名人的惡名。結果曹操在石林的評價很差,但基層和不太有實力的貴族家庭都很支持曹操。所以在曹操的人才庫裏,基層出身的人比其余諸侯加起來還多,就是這個道理。
曹操重視應對外敵入侵。其他諸侯總是拉洋人幫忙打內戰,賞賜往往是打贏後可以自己劫掠百姓的承諾,對百姓造成極大傷害。曹操不壹樣。他對外國人只有壹個詞:殺。曹操北伐烏宛、鮮卑、南匈奴,西征羌族各部,壹直站在民族壹邊,比劉備等人正義得多。
曹操在政治上也帶起了壹股樸風。他勤儉節約。他在世時很少建塔建亭,死後也不肯建宏大的陵墓。這種風氣對三國時期曹魏最得民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文化上,曹操本人就是建安文學的創始人。曹操的詩歌在文學史上有著自己濃重的色彩。此外,曹操還註重古籍的整理和重編。比如現在看到的孫子兵法,已經失傳了。好在曹操編輯註釋的版本還在,才使這部名著免於失傳。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曹操為了讓蔡琰整理父親的書籍,下了很大功夫,保存了無數的書籍。三國中,曹操對文化的貢獻最大。
軍事上,曹操也是當之無愧的軍事家。
曹操作戰時註重後勤,既保證自己的後勤,又特別註意打擊敵人的後勤。燒殺搶糧是曹操的拿手好戲。這種戰術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後世的兵法。
曹操還註重軍事科技的采用,中國最早的投石車和弩都是曹操最先使用的。影響中國鎧甲1000多年的鎧甲裝訂,也是曹操第壹次普遍裝備軍隊。
總之,曹操是壹個優秀的人。雖然他性格上有些缺點,但畢竟人無完人。再說了,誰是不無情的政客?估計曹操在政客中還是很純潔的羔羊。
郭嘉,曹操的第壹謀士,足智多謀,是壹個軍事天才。可以預見,敢於冒險,走鋼絲,透析人性。
目光短淺又善於治國的諸葛亮,其實是善於軍事謀略的劉備軍、龐統、法正的師傅。
至於郭嘉長生不老,和諸葛亮有沒有壹拼就不好說了。《赤壁之戰》至少與《赤壁之戰》的主角周瑜有壹場較量,而孫與劉的結盟是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主要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