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晉祠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晉祠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晉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史記·晉世家》記載的:“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叔虞封唐後教化民眾,治理山川,興修水利,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叔虞死後,其子燮繼位,因境內有晉水,遂改國號為晉。後人為了緬懷叔虞的功績,遂在懸甕山麓、晉水源頭建祠奉祀,故稱“晉祠”。

晉祠博物館位於太原市西南25公裏懸甕山下晉祠鎮,依托著名風景名勝晉祠園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隸屬於太原市文物局。1952年成立山西晉祠古跡保養所,1990年更為現名。晉祠創建年代不詳,最早見於《水經註》,是為紀念晉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堂,又名唐叔虞祠。晉祠以古建築、雕塑、名泉、古木著稱於世,祠內風景秀麗,建築宏偉,殿宇林立,有近百座殿、堂、樓、閣、亭、臺、橋、榭點綴於山光水色之間,古木蔥郁,詩情畫意。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祠博物館總占地面積101538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0余平方米,開辟有傅山紀念館、董壽平美術館、晉溪書院、翰香館等。

晉祠博物館庫房面積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5000余件,包括陶瓷器、青銅器、木器、竹器、玉器、刺繡、書畫、碑刻、古籍善本等。珍貴文物1600件,其中戰國青銅器、唐華嚴經石幢、元青花刻花蓋罐、山西地方名人如傅山、趙鐵山、祁雋藻等之書畫作品以及近現代折扇等是該館的主要藏品。博物館內設辦公室、保管部、治安部、群工部及董壽平美術館、傅山紀念館等***12個部門。舉辦的大型展覽有“中日書法展覽”、“董壽平美術作品展”、“晉陽文物精品展”、“清代帝後文化生活展”、“翰墨迎春——山西近代書畫名家作品展”等。1997年9月19日——1997年12月20日,應日本國文字文化研究所邀請,晉祠博物館提供展品50件/套在日本大阪、滋賀等地舉辦了“傅山書畫展”。該館相繼出版了《晉祠碑碣》、《華嚴經石刻》、《太原文物》、《翰香館法書》、《中國晉祠》、《晉祠之銘並序》、《晉祠(宋代)彩塑》等圖書資料。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