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作家魯迅(原名周樹人)曾使用過壹百多個筆名。
他在1918年至1936年間,使用了100多個筆名,其中以“魯迅”最為著名。這些筆名反映了魯迅在文學創作中不斷探索和嘗試的精神,也體現了他在不同時期對文學風格和主題的關註和變化。
拓展知識: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壹。
早年與厲綏之和錢均夫同赴日本公費留學,於日本仙臺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最為廣泛的筆名。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後世對魯迅紀念
魯迅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壹,該獎項每四年評選壹次。旨在獎勵優秀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的創作,獎勵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動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紀念場所
截止2013年9月,中國國內***有11處魯迅紀念場所:他們分別是北京的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魯迅舊居;上海的上海魯迅紀念館、上海魯迅故居、魯迅墓;廈門的廈門魯迅紀念館;廣州的廣州魯迅紀念館;南京的南京魯迅紀念館;紹興的紹興魯迅紀念館、紹興魯迅故居以及浙江臨海縣的臨海魯迅展覽館。
其中除了浙江臨海魯迅展覽館屬於個人主辦的民間魯迅紀念館外,其他均屬於官方主辦。其中規模較大的是上海、北京和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