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人家中幾乎都會擺放屏風,古代屏風為何會逐漸沒落?

古人家中幾乎都會擺放屏風,古代屏風為何會逐漸沒落?

古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眾多的史書、古籍、詩詞、繪畫等,同時也留下了許多屏風的痕跡,屏風在古時的房間裏面都有擺設,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屏風的風格及作用也在隨著變化,那麽為什麽古人要將房間裏面放置屏風呢?

屏風又稱為屏門,壹般情況下放置在古代床的兩側或床後,用來達到擋風的效果,因為古代的房屋都是由土木建築所構造,並沒有現代的鋼筋混凝土那樣堅固和結實,所以會有風進到房間裏面來,為了在睡覺的時候可以擋住風,也就開始有了屏風的存在。

屏風早在周朝的時候便已經開始出現了,不過當時被稱為“邸”,隨著朝代的更叠,直到漢朝之時,才將名字改為屏風。此時屏風的種類及作用也發生了壹些改變。在作用上,

除了剛開始起到擋風效果外,還有了分隔室內空間及遮擋光線的作用,而種類及用途也開始變多,有的可以折疊,有的使用木頭制作,這種制作出來的比較結實,可以掛壹些雜物在上面。

在漢代之時,屏風的使用已經是非常的普及了,基本上有點地位的人家裏都設有屏風,並且屏風的奢華程度也開始有所提升,據桓寬《鹽鐵論·散不足篇》上載∶“壹杯棬用百人之力,壹屏風就萬人之功。”屏風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連屏和疊扇屏,即由多扇屏相互拼合起來,屏風也常和床榻結合使用,不僅實用,也成為了室內不可或缺的裝飾品。

在紙張發明之前,屏風為在木板上進行彩繪,然後放置在家裏;在有了紙後,形成了以木頭為框架,中間為紙即屏面,屏面上則是壹些繪畫、書法、詩句等。到盛唐時期,經濟繁華,屏風主要講究觀看,賞心悅目。在屏面上則多為山水、花鳥、或詩人在上面題屏、詠屏等,富貴人家還會裝裱金箔在上面。

在魏晉之後,壹些文人雅士則是喜歡“素屏風”,就是在木頭框架中,屏面為白紙,什麽都不畫。到明清時期,屏風文化達到了頂峰,據記載,明代奸臣嚴嵩的家裏各種各樣的大小屏風就有將近400件。在來到近代後,因為空間及文化的原因,屏風的使用開始減少,所以現在家裏已經很少有屏風的擺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