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我們都知道統治者通常都會將不同於自己政見的書籍、輿論封殺,其實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正常的情況。統治者都希望鞏固自己的統治這壹點是毋庸置疑的。比如秦始皇的焚書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永樂大典就像上面網友說的那樣子曾經封殺過很多書籍。最明顯的要數《四庫全書》了。中學課本上都寫了,乾隆派遣大臣編修《四庫全書》曾經尋找過《永樂大典》希望成為其借鑒,可是在最後卻找到了很少的壹部分,於是他們便到民間去尋訪借書抄錄,與此同時文字獄不是大興麽?然後就可以找借口將不符合清朝人的口味的書封殺,將以明代年號紀年的書封殺。後來《四庫全書》成為我國最大的壹部叢書,但是它的弊端就是毀了很多書,改了很多書,就致使我們現在看到的古書或者現代的書失真,失去了本來的樣子。
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寫的,後四十回是高鶚寫的,這我們都知道,但是《紅》原始稿是手抄本,有人從藏書的人那裏借走原稿,有的進行抄錄,有的就直接不還了,在抄錄的過程中又發生錯誤,眾所周知的通假字就是這樣產生的,這就產生了書籍的錯誤和損毀。
由此中國古代著作在明朝,清朝遭到過損毀,以致現在的著作有些不是當時的真品,這個現象是很正常的,不僅是藏書者的照顧不周,也是閱書者保護書籍的意識薄弱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