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孔子說:“審斷爭訟,我的能力與他人的壹般無二,但我力爭使爭訟根本就不發生。”違背實情的人,不能盡狡辯之能事,使民心敬畏。
(1)聽訟tīng sòng:指審案:審理訴訟案件。
(2)猶人yóu rén:和別人壹樣。
(3)必bì
基本釋義:
1、必定;必然:我明天三點鐘必到。
2、必須;壹定要:事必躬親。事物的存在和發展,必有壹定的條件。
(4)無情者wú qíng zhě :有違實情的人。
(5)畏wèi ?
基本釋義:
1、怕:不畏艱險。英勇無畏。
2、敬服:令人畏服。後生可畏。
(6)民誌mín zhì:指民意,民心。
擴展資料:
原句出自於文獻古籍曾子的《大學》。
原文: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與國人交,止於信。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誌。此謂知本。
白話譯文:身為國君,當努力施仁政;身為下臣,當尊敬君主;身為人之子,當孝順父母;身為人之父,當慈愛為懷;與國人交往,應當誠實,有信用。孔子說:“審斷爭訟,我的能力與他人的壹般無二,但我力爭使爭訟根本就不發生。”違背實情的人,不能盡狡辯之能事,使民心敬畏。這叫做知道什麽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