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明代皇帝是誰

明代皇帝是誰

明朝簡史可以說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明朝便竭力推行加強中央集權的方針和政策,如廢除丞相、創設內閣大學士、改行省為三司、重用廠衛特務等,從而使君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前期,雖曾爆發“靖難之役”,但政治上強大,並出現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土木之變”後,國勢由盛轉衰,宦官長期幹政。萬歷時,出現張居正改革。明末,內外矛盾激化,明朝被農民戰爭滅亡。

在前代的基礎上,明朝社會經濟獲得極大的發展。農產品商品化擴大,手工業生產水平提高,工藝精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更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在明代,封建文化極為繁盛。思想界產生了王守仁、李贄等著名人物;小說成就輝煌,《水滸》、《三國演義》及《西遊記》等作品名聞於史;湯顯祖、袁宏道及徐渭等文學藝術家領壹時風騷;徐光啟、宋應星、李時珍及徐霞客等科學家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當時,還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類書——《永樂大典》。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國瑞,明朝的開國皇帝,濠州人。

朱元璋生在壹個普通農民的家庭,17歲那年,家鄉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長都在這場災難中死去,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當和尚,以求溫飽。誰知和尚也並不好當,不久後的饑荒使得他不得不離開寺院外出化緣。這次外出可以說對朱元璋的壹生影響非常大,不僅鍛煉了他的意誌,身體,同時也使他初步接觸了壹些反元的思想。

回到家鄉後不久,由小時的玩伴湯和介紹,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由於他的睿智與勇敢,很快成為了郭子興的心腹,並取了郭子興的義女馬氏為妻。在郭子興部下期間,朱元璋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並掌握了壹只真正屬於自己的隊伍,這使得在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很輕易地就打敗了郭子興的兒子,取得了對這只隊伍的控制權。 朱元璋並不滿足以得的地盤,他要大占宏圖就要有穩定的根據地,這樣南京(集慶)就走入了他的視線。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慶,並改名應天府,自稱吳國公。同時采納朱升的建議“高築墻、廣積良、緩稱王”大力發展生產,為今後的更大的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他在南京外圍大敗陳友亮,鄱陽湖血戰徹底擊潰比自己強大的陳友亮軍團,消滅浙江的張士誠,沈殺韓林兒,派徐達、常遇春北伐。逐個消滅了各個勢力,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大明。同年將元順帝趕出北京。

建國後,他采取與民安息的政策,減免賦稅,頒布《大明律》穩定社會秩序。同時他廢除丞相,實行六部制,改禦史臺為督察院,實行衛所制,使武將與兵權分離,設立錦衣衛,對朝臣和百姓進行監督,這壹系列的措施都使皇權得到大大的加強。

朱元璋的屢興大獄在歷史上也留下了重重的壹筆,洪武時期的功臣除了耿並文等少數幾個外,其余全部被殺。胡惟庸壹案,牽連被殺者達三萬人,朱元璋晚年的藍玉案又牽連了壹萬五千人。以至於到了靖難之役南京朝廷竟無將可派,可以說朱元璋的分封外藩和大殺功臣直接導致了靖難之役中建文帝的失敗。 1398年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死於南京,在位31年,終年71歲。

--------------------------------------------------------------------------------

明惠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孫,太子朱標的長子。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在此期間,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為朱棣又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詢的時候,大臣劉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麽將皇二、三子立於何地?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別被封為了秦、晉、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而且手握重兵,壹但由於爭儲而出現內訌,後果將非常嚴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將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標長子早逝)。 洪武三十壹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從年號上不難看出,壹個建文,壹個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願立皇太孫的壹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親壹樣,過於柔弱,過於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重,恐怕日後會吃大虧。

建文帝即位之後,壹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使中國大地吹過了壹陣清風,他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儒等文人,對先朝的政治實行改革,為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創造了壹個寬松的環境。 在改革中的壹項重要措施就是削番,當時的番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權,他們在自己的番地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準備造反。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壹位,當時朱元璋的前三個兒子都已經亡故,朱棣成為了皇子中的最長者,而且隨著朱棣在對蒙古作戰的過程中不斷壯大,他已經成為了皇權最大的威脅。

可以說建文帝的削番就是針對燕王壹人的。但建文帝的軟弱害了他,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這是他的第壹個錯誤。他並沒有先削燕王,而是從其他親王下手,這樣即引起了親王們的岌岌自危,還打草驚蛇,使得燕王加緊做出準備。在建文帝決定對朱棣下手的時候,為時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難的大旗。 在最初的戰鬥中朝廷的兵力占絕對優勢,但由於李景隆的指揮不當,明軍屢遭敗績。但由於兵力所限,燕軍占領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棄,因此雙方展開了拉鋸戰。在此期間明軍中湧現出了壹批比較優秀的將領,他們的頑強抵抗給朱棣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是朱允炆的軟弱再壹次顯示出來,他的壹道聖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過了多次劫難,建文帝的婦人之仁最終將朝廷推向了深淵。 經過四年的拉鋸戰之後,燕王正確分析了形勢,只要建文帝在壹天,地方軍對就會抵抗壹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壹旦攻占了南京,趕走了建文帝,那麽自己就可以成為壹國之君,相信也沒有多少人反對,因為大家都是觀望的態度。

於是燕軍繞過大城市、壹路南下,當時的建文朝廷已經亂作了壹團,很多地方將領按兵不動,很快燕軍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內的親王與某些將領又擅自開門投降,南京終於被占領,建文帝不知所終,而且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幾乎沒有人反對。朱棣的靖難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皇位,年號永樂。 而在朝廷內卻是另壹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殺卻有千人。永樂朝廷幾乎無人可用,可見建文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作為皇帝他太過仁慈,有時甚至優柔寡斷,如果讓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愛民如子,兩袖清風,但做皇帝不壹樣,皇帝註定與鮮血分不開,他要排除異己;他要樹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這些,皇帝也終將被歷史淘汰,建文帝就是這樣壹個悲劇人物。

--------------------------------------------------------------------------------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壹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只有眾人自己把握了。

朱棣十壹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二十壹歲就藩北京,當時元朝的勢力雖然已經被趕到了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並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並不安寧,他是作為壹個軍事重鎮而存在的。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從而使明朝的政權更加穩固。可誰知就是這個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權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這是當初朱元璋無法預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間,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指導下,迅速成長為了壹位合格的軍事指揮家,並在對元朝的作戰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在洪武末年已經成為北方最強的壹鎮諸侯。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

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進行壹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齊泰等人的提議下開始削番。在先後削奪了五位番王後,建文帝的矛頭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采取行動,殺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駐守大臣,發動靖難。

由於洪武時期的功臣已經被朱元璋殺戮殆盡,因此朝廷只得派壹些年輕將領掛帥。但由於朝廷的兵力強大,雙方還是處在壹個拉鋸戰的形勢下。而此時建文帝的軟弱就暴露了出來,由於它的壹些列決策錯誤,加之朱棣直搗南京策略的成功,建文四年,朱棣占領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在群臣的“勸說”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

永樂初年,為清除建文余黨,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殺十族”都是在這壹時期產生的,有的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親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連處死,這就叫殺十族。當時的恐怖氣氛可見壹斑。太監的勢力在永樂朝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太監都參與到了政治中來,並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人物。這也是明朝宦官專政的禍根。

永樂時期的壹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二,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因為當時有人傳說建文帝從海上逃跑了,朱棣擔心建文帝會卷土重來,就派自己的心腹太監鄭和下西洋去尋找。另壹個原因就是朱棣為人好大喜功,當時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中心,四海都應該來朝賀,因此他派鄭和下西洋去接各國的國王來朝賀,以襯托盛世。

朱棣的另壹個壯舉就是建造紫禁城,當時北方還不安定,隨時都有戰爭的可能,南京距離較遠,指揮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荊城,準備遷都。1416年開始修建阿北京宮殿,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

朱棣在文治上也頗有建樹,《永樂大典》的編纂就足以證明。《永樂大典》是解縉等人組織編修的,被譽為古代類書之冠。與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比,《永樂大典》更具價值,因為他對古代的書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類,並沒有大的改動。而《四庫全書》卻有很多內容被編者修改了,使古籍的原貌遭到了破壞。因此《永樂大典》無愧於古代類書之冠的稱號。

永樂十年以後,朱棣開始了北爭,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北爭的頻率越來越快。朱棣壹生***發動了五次北爭,除前兩次有所斬獲外,其余多為勞民傷財,使得剛剛恢復的經濟又背上了沈重的包袱。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爭時,病逝於榆木川,在位22年,終年65歲,葬於北京昌平天壽山下的長陵。

--------------------------------------------------------------------------------

明仁宗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成祖朱棣的長子,生於洪武十壹年,生母徐皇後。早在洪武時期,朱高熾就被立為燕王世子,而且由於它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的喜愛。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熾身體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於壹生嗜武的成祖來講,他並不喜歡這個兒子。

靖難之役爆發以後,朱高熾曾與母親徐氏成功地阻擋了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壹戰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壹筆。此後由於他身體肥胖,不便隨軍作戰,因此成祖將他留在後方,這樣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臺。

朱高煦與成祖頗有幾分相像,而且作戰勇猛,在武將中威信很高,在戰鬥中他曾多次救成祖與危難之際,成祖也曾許願說,“妳大哥多病,將來皇位必將是妳的。”聽了這話,朱高煦的熱情更加高漲,在整個靖難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

靖難成功之後,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問題上又出現了猶豫,朱高熾由於仁愛,儒雅,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在封建社會,這壹點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頗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難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親自許願將皇位傳給他,就成祖本人來講,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覺得朱高熾過於仁弱,將來會遭人脅迫。

但是最終成祖還是立了朱高熾為太子,因為文臣的力量實在太大了,在和平時期,掌握了文臣就相當於掌握了國家,武將的本嘴拙舌怎麽也抵不上文臣的筆和嘴,而且朱高熾作為世子的時候確實沒有什麽重大的錯誤,因此廢之無名,很重要的壹點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愛,著名的文臣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成祖終於下定了決心。這與清代雍正皇帝的即位有異曲同工之妙。

朱高煦並沒有就這樣屈服,他遲遲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機行動,他先是進讒言使得立儲的第壹功臣解縉遭到貶黜,幾年之後慘遭殺害,然後私養了許多武士圖謀不軌,好在楊士奇、徐皇後說服了朱棣削奪了朱高煦的部分護衛,強令他就藩樂安。高煦與高熾之爭才算暫時告壹段落。

誰知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間曾密謀殺死成祖,然後矯召即位,幸得有人告密,壹場災難才沒有降臨,事後,由於朱高熾為朱高燧求情,成祖總算沒有再追究。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六十五歲的永樂皇帝在北征反京的途中病逝,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機作亂,因此秘不發喪,將軍中的漆器融成壹口大棺材,將成祖的遺體裝入棺材中。

每日還是照例進餐、請安,只是皇帝的車簾再也沒有掀開、皇帝也在沒有說話,軍中壹切如常,同時,派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後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由於大臣們的精心安排,總算沒有爆發什麽叛亂,政權得以平穩過渡。

朱高熾即位後,改元洪熙,開始了他壹系列的改革,他廢除了古代的宮刑,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辦珠寶;他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愛民如子,他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壹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對於流民壹改往常的刑罰,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這壹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壹個穩定、強盛的時期,也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端。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他統治期間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壹時期得到平反。仁宗非常善於納諫,曾經給楊士奇等人壹枚小印,鼓勵他們進諫,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見,皇帝可以擇善而行。

洪熙皇帝對科舉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時由於南方人聰明而且刻苦,進士之中多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純樸,忠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眾的較少,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洪熙皇帝規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北四”這壹制度壹直被沿用至清朝。

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仁宗皇帝由於心臟病突發猝死,終年四十七歲。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壹年,因此對於他的貢獻提出了質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間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北爭,朝中的政務壹直是交給朱高熾來掌管,因此他又充分的時間來推行自己政策,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加上這段時間,朱高熾對明朝做出的貢獻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熾不愧為壹代仁主的稱號。

--------------------------------------------------------------------------------

宣宗朱瞻基

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熾的長子,出生於洪武三十壹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作了壹個夢,他夢見太祖皇帝將壹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正說明要將江山送給他。

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他馬上跑去看孫子,只見小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壹團英氣,朱棣看後非常高興,這件事對朱棣下決心發動靖難也有很大的作用。 朱棣靖難之役勝利以後,就親自挑選當時的著名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並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才,妳們壹定要盡心竭力,同時朱棣也不忘親自教導,永樂中期以後的遠征漠北,朱棣總是將朱瞻基代在身邊,讓他了如何解帶兵打仗,鍛煉他的勇氣,這對後來朱瞻基的親征有非常大的幫助。

每次遠征歸來經過農家,朱棣都要帶朱瞻基到農家看看,讓皇孫了解農家的艱辛,讓他以後作壹位愛民的好皇帝,朱棣對朱瞻基的精心教導對朱瞻以後成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很大程度上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是沾了兒子的光,因此父子倆就成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釘,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這場爭鬥,但是憑著祖父對他的喜愛,憑著他的勇氣與睿智,他總是能夠幫助父親化險為夷,最終使朱高熾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誰知父親的皇位還沒有座熱,十個月之後就暴病去世了。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準備在半路截殺太子,然後自立為帝。但是朱瞻基早就預料到前途的險惡,因此當得知父親病重後,馬上日夜兼程趕到了北京,當時朱高煦還沒有派人設伏,他沒有料到朱瞻基會來的如此之早。 回到北京之後,他壹方面妥善處理了父皇的後事,壹方面加緊北京城的戒備,防止有人伺機作亂,然後從容登基,改明年為宣德元年,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登基之後,擺在宣宗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建文、永樂、洪熙三朝都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宣宗即位之後,馬上著手整頓軍務,準備迎接來自強藩的挑戰。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就戰功赫赫,很會帶兵,永樂朝分封樂安之後,就從沒有放棄武力奪取政權的野心,終於機會來了,仁宗病逝,宣宗即位,國家動蕩,皇帝年輕,正是造反得好時機,於是經過精心的準備後也像他的父親壹樣扯起了“清君側”的大旗,矛頭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 早已準備就緒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楊榮的建議下禦架親征,在聲勢上壹下就壓倒了叛軍,以前同意與朱高煦***同起兵的幾路兵馬也都按兵不動,明軍很快包圍了樂安,見大勢已去,朱高煦只得棄城投降,這次戰役以明軍的大獲全勝,生擒敵酋而告終。宣宗也網開壹面,沒有殺皇叔朱高煦,而是將他軟禁在了逍遙城。

得勝之師回到北京後,宣宗馬上傳召給另外壹個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權(當時的親王都有自己的軍隊,稱作衛),朱高燧並沒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衛兵馬,就這樣明初近半個世紀的藩王問題在宣德朝終於得到了解決。 安南問題也是宣德朝的壹個重要問題。早在永樂時期,由於安南內部的爭鬥,使得安南原來的統治者絕嗣,安南壹片混亂,成祖派大將張輔率兵平叛,並在安南正式建衙,並派人管理,但是由於壹些貪官汙吏的壓榨,加之歷史淵源,安南幾乎沒有斷過兵燹,這使得明初的財政背上了沈重的負擔。

到了宣宗即位,安南問題日趨嚴重,朝廷軍隊不斷在安南遭遇敗績,在這種情況下,宣宗毅然決定議和,放棄對安南占領。這在當時曾經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現在看來,宣宗皇帝的決策是正確的,起碼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遠征安南不僅空耗國庫,而且使得中國許多的家庭遭受喪子,喪夫的痛苦,既不利於經濟的恢復,也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因此放棄安南是明智之舉。 宣宗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於謙、周忱這樣的巡撫,真是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即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作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從小就喜歡鬥蟋蟀,即位之後他曾經讓各地采辦上等蟋蟀來京,地方官員為了取悅宣宗,都變本加厲地下達任務,壹度給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朱瞻基也被百姓們稱為“蟋蟀天子”,前些年還專門有這麽壹個動畫片是專門敘述這段歷史的。 宣宗朝的廢後風波也是他的壹個汙點,這將在英宗的文章中詳細介紹,總之,瑕不掩玉,宣德皇帝可算是壹位稱職的皇帝,他對明王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被史家稱為太平天子、歷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這些稱號對於宣宗來講都並不誇張,只是宣德皇帝享壽不長,在位十年就染上不明之癥,撒手人寰,終年三十八歲。他的英年早逝怎能不令人慨嘆。

--------------------------------------------------------------------------------

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宣宗皇帝的長子,他的壹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宣德年間,宣宗朱瞻基的正宮胡皇後舉止得體,賢良溫淑,是壹位不可多得好皇後,宣宗還有壹位貴妃,姓孫,這位孫貴妃深的宣宗皇帝的喜愛,唯壹遺憾是沒有得到皇後的寶座,於是孫貴妃絞盡腦汁總想擠掉胡皇後而自立。

機會終於來了,宣宗皇帝的子嗣壹直不旺,胡皇後沒能為宣宗生下壹個皇子,孫貴妃雖然也沒能生子,但他想出了壹條偷梁換棟的計策,他派人在宮中四處打探看哪位宮女被皇帝臨幸後懷有了身孕,於是將找到的宮女藏在秘室之中,與外界隔絕,派專人送飯、照看。然後買通禦醫,對外號稱懷孕,並偽裝了許多懷孕的跡象。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始於太祖朱元璋,終於思宗朱由檢,***16帝。

明朝是元朝滅亡後,漢族人在華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他的建立改善了漢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數的漢族人民再壹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來,為今後中國的進壹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公元166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明朝至此宣告滅亡。

明朝的疆域不及元朝,但極盛時,北控蒙古、西有西域、東北征服女真、西南管轄西藏、南方建立了交郡,其間又有鄭和遠航揚威於海外,號稱 “四海鹹賓”,實遠逾於唐,而不遜於清。明朝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衛所制度和土司、土官制度,促進了中華多民族的統壹和發展。

由於明朝在統治上相對比較穩定,故而明朝社會在各方面都有所發展。到明朝中期,不論是在生產工具上,還是在產量上,農業的發展都已遠遠超過前代,而進壹步促進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明朝的青花瓷器、宣德爐等手工業產品已成為今天不可多得的藝術品。另外,明朝的科學文化發展更是迅速,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三本就是出於明朝,而作為科學著作出現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天工開物》以及《徐霞客遊記》等著作成為今日我們研究和借鑒古代技術的珍貴的文獻資料。在永樂年間,我國著名的的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曾率遠洋船隊六次出使,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加強了明王朝同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上的往來,為中國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