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妳知道燕麥是什麽嗎?

妳知道燕麥是什麽嗎?

燕麥是壹種古老的作物,早在2000年前就有文字記載。燕麥屬於八大糧食作物之壹。

燕麥屬於禾本科、燕麥科、燕麥屬,是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重要糧食和飼料作物。它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營養保健價值高等優良特性。主要栽培品種分為稗草和裸糧兩種。世界各國主要有稗草類型,其中最主要的是普通栽培燕麥,也稱飼料燕麥(A. sativa),而中國是蓧麥(A. nuda)的起源中心,蓧麥產量占燕麥總產量的90%以上。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廣東、廣西、華中多有栽培。

燕麥不僅營養價值高,還具有壹定的醫療功能。燕麥中蛋白質、脂肪、賴氨酸、熱量的含量都比較高。還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可減少膽固醇在心血管系統的長期積累,對預防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大有裨益。而且燕麥還有防癌、治療便秘等醫療功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燕麥

分界線

植物界

血管內皮細胞

學術或職業研究的分支

禾本科植物

屬於

燕麥屬

全部展開

物種多樣性

燕麥在中國種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中,它們被自然選擇和人所培養。

不同的種(變種)和品種通過產業選擇而進化,從國外引進了許多燕麥種質資源,使我國的燕麥種質資源更加豐富。

世界上約有30種燕麥,其中栽培種5種,野生種25種。我國燕麥共有27種,按染色體倍性水平分為栽培種和野生種,二倍體、四倍體和六倍體種,按皮裸露分為無皮燕麥和裸燕麥,按來源分為國內外種。

分類

燕麥屬於禾本科,可分為脫殼燕麥(去殼燕麥)和無殼燕麥(裸燕麥)。皮燕麥主要用作飼料和飼草,蓧麥可用作食品、飼料和牧草。我國種植的燕麥主要是無殼燕麥,我們壹般吃裸燕麥。

形態特征

小穗包含1-2朵小花;小穗軸近無毛或稀疏短毛,不易折斷;第壹外

外稃背面無毛,基底板僅有少量短毛或近無毛無芒,或僅背面有1直芒,第二外稃無毛通常無芒。

我國常見栽培燕麥品種在株高、穗部性狀和籽粒性狀上存在較大的遺傳差異。

植物高度

列入國家目錄的燕麥品種,株高壹般為100-120cm,最短只有23.4cm,最高為175cm,最高和最短相差7倍以上。據劉旭統計,1273份蓧麥地方品種中,最小株高只有23.4cm,最大株高為151.5cm,平均株高為106.4cm,標準差為14.13cm。

耳朵特征

在穗型、稗色、芒和芒形上有很大差異。

穗型

可分為外周型和外側型兩大類。周邊分散型可分為周邊松散型和周邊緊密型,側向分散型可分為側向松散型和側向緊密型。

谷倉外殼顏色

有白、黃、棕、紅、紫、黑等顏色,其中黃色和白色占多數。

遮陽篷和遮陽篷

芒可分為無芒和有芒。有短芒和長芒,有彎芒和直芒,有粗芒和細芒。

顆粒特征

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裸露程度明顯不同。

形狀

種子的形狀有紡錘形、卵形、長圓形、長圓柱形和橢圓形,其中紡錘形居多,約占50%,其次是橢圓形,約占20%。

顏色

種子的顏色分為白色、黃色、棕色、紅色和黑色。蓧麥地方品種中,黃籽占75.0%以上,占多數。

大小

粒度壹般以千粒重表示,最低小於10g,最高大於40g,相差30g。劉旭等調查表明,蓧麥地方品種千粒重最低為6.70克,最高為36.1克,平均值為18.40克,標準差為3.35克

皮膚裸露

在列入國家目錄的3202份燕麥種質資源中,有1265份帶皮燕麥,1937份裸燕麥。原產於中國的2187份種質資源中,蓧麥有1901份,占86.9%;從國外引進的1015份種質資源中,只有36份是蓧麥,占3.5%。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燕麥種植省份主要是內蒙古、河北、蒙古和山西,其次是甘肅、寧夏、陜西、青海和四川、雲南、貴州山區。

經濟特征

我國普通栽培燕麥在成熟期、生育期和產量性狀上存在明顯的遺傳變異。

成熟期

不同地方有早熟、早熟、中熟、晚熟、晚熟五種品種。

生育期

生長期長短差別很大。北方最早品種的生育期只有70天左右,而最新品種為120d天,相差50天。在西南地區,大部分品種生育期在220d左右,最晚成熟期可達260d以上。

產量性狀

產量性狀差異較大,如單株粒重範圍為1-10g;主穗粒重1g左右,最低只有0.3g,最高5g。耳輪最少只有2層,最多9層;主穗小穗數小於10,最多80,相差70。

生態型

中國燕麥生態區可分為六個區,每個區都有自己的品種類型,各生態類型之間有明顯的差異。

中國北方丘陵山區旱地早熟生態型

該生態型在許多性狀上與華北早熟生態型相似,主要區別是生育期短(75-85d),植株較短,灌漿速度快,千粒重在20g左右。

華北早熟生態型

該生態品種生長期約90天,春播(4月初左右),夏收(7月中下旬)。幼苗直立或半直立,分蘗能力中等,植株矮小,小穗小花少,千粒重16-20g。抗寒、抗旱、抗倒伏。早熟和中晚熟品種較多。

華北丘陵旱地中晚熟生態型

生態型品種生育期長(95-110d),夏季(5月中下旬)生長。

秋季播種收獲(8月底至9月初)。幼苗多為半匍匐或匍匐,生長緩慢,分蘗能力強。在雨季(7月),植物迅速拔節,迅速發育,植株高大,莖柔軟,葉片狹長下垂。種子較大,千粒重22-25克。多為中晚熟品種。

北灘和四川中熟生態型

該生態品種生育期為85-95d,壹般在初夏(5月上旬和中旬)播種,秋季(8月)收獲。植株高大,莖堅韌,抗倒伏。

西南平壩生態區

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高原平壩,生長期200-220d,秋季(10的10月中下旬)播種,次年夏季(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幼苗生長發育緩慢,匍匐期略短於西南高山生態型,抗寒性強。葉子很寬,植株很高,莖很硬。灌漿期稍長,千粒重約為17g。

西南高山生態型

這壹生態類型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地區。生育期220-240d,秋播(65438+10月中下旬),夏收(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苗匍匐期長,分蘗能力強,葉片細長,抗寒性強。植株高大,莖稈柔軟,不抗倒伏。種子小,千粒重約15g,部分品種不到12g。

營養成分

脂肪

世界上4000多種燕麥中,90%以上脂肪含量為5。

%-9%,相當於大米和白面的4-5倍,居所有谷類之首。燕麥脂肪80%是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其中亞油酸占脂肪含量的38.1%-52.0%。亞油酸是人體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以減少心血管系統膽固醇的積累。

蛋白質和氨基酸

燕麥中蛋白質的含量非常豐富(15.6%),是大米和小麥粉的1.6-2.3倍,居谷類之首。燕麥蛋白營養價值高,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是人體必需氨基酸。八種必需氨基酸不僅含量豐富,比例合理,而且接近FAO/世衛組織推薦的營養模式,人體利用率高。其中,燕麥中賴氨酸的含量是小麥和大米的2倍以上,色氨酸的含量是小麥和大米的1.7倍以上。我國居民普遍食用的各類谷物中的第壹限制性氨基酸賴氨酸,燕麥中含量豐富(680mg/100g)。因此,補充燕麥食物可以彌補我國膳食結構造成的“賴氨酸缺乏”。

維生素

燕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和B2,以及更多的維生素E、煙酸和葉酸。其中維生素B1和B2的含量高於大米,維生素E的含量也高於面粉和大米。

礦物

燕麥還富含礦物質,包括鈣、鐵、磷、鎂、鋅、銅和硒。特別是鈣的含量明顯高於小麥粉、大米、小米、蕎麥面。燕麥中的硒含量也很高,達到0.696μg/g,是小麥的3.72倍,玉米的7.9倍,大米的34.8倍。

食用纖維

膳食纖維是壹種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是單糖脫水聚合形成的非澱粉。

多糖在人體內不能被消化酶分解,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木質素等。根據其溶解特性,可分為可溶性纖維和不溶性纖維。燕麥既有可溶性膳食纖維,又有不溶性膳食纖維,因此也被稱為天然膳食纖維家族中的“貴族”。燕麥的總纖維素含量為17%-21%,其中可溶性膳食纖維(主要是β-葡聚糖)約占總膳食纖維的1/3,明顯高於其他谷物。

燕麥抗氧化劑

燕麥中含有多種抗氧化活性成分,如酚類化合物、植酸、甾醇、維生素E等,其中阿魏酸、對香豆酸、兒茶酚等酚類化合物最為豐富,在燕麥種子中無規律分布。燕麥產品中抗氧化劑的含量受加工方法的影響。燕麥抗氧化劑具有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清膽固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作用。

燕麥澱粉

燕麥澱粉比其他澱粉更容易糊化,糊化溫度為56.0-74.0℃。與玉米和小麥澱粉相比,燕麥澱粉不易老化。燕麥澱粉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充足的能量,是壹種重要的能量物質。

主要價值

糧食用於磨粉或作為飼料,營養價值高。

在中國古代,燕麥不僅是壹種耐饑耐寒的食物,也是壹種藥物。中國古代書籍中記載燕麥可用於哺乳和治療嬰兒和老年人的營養不良。中醫認為,燕麥味甘、性平,能治出汗。燕麥是壹種眾所周知的糧藥兼用作物。

降低膽固醇和血脂

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燕麥能明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

甾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並有壹定的升高血清高密度膽固醇的作用,降血脂效果非常明顯。主要原因是燕麥中含有許多能降低膽固醇的物質,如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可溶性膳食纖維。燕麥可溶性膳食纖維中的β-葡聚糖在小腸中消化時可形成膠體,從而將富含膽固醇的膽酸包裹起來,防止膽固醇被吸收到血液中。同時,燕麥中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可以與膽固醇結合形成酯類,然後降解。燕麥很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