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旨在揭示中國社會管理實踐、理論、流派、方法的具體過程和發展規律;闡明各種管理理論和學派的歷史演變;論述了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過程中各種管理學派和思想的相互滲透和影響;挖掘和探討不同歷史時期的管理理論和思想狀況及特點,同時與西方管理思想史進行比較,反思我國古代管理史的知識和經驗。這些對於今天提高人們的管理決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實踐證明,管理者的決策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自己的基本信念、觀念和價值偏好。在中國管理的歷史知識和經驗中,基本的信念、觀念和價值偏好往往與人們的學術素養和技能緊密聯系在壹起。因此,面對這個時代,管理思想將對人類社會生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誠然,任何管理思想都不是超然的,而是由壹定的歷史傳統維系的。
應該看到,在今天,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作為東方文化的壹種特定精神載體,越來越受到西方管理學者的重視。由於西方人際關系的冷漠,與現代高科技的剛性板塊碰撞,西方管理界出現了深刻的危機。西方管理學者試圖學習和介紹中國古代管理思想。
意在成為整合西方管理世界中人與物的分裂和對立的軟媒介。
鑒於此,應大力發掘中國古代管理思想這壹極具價值的科學領域,弘揚流淌五千年的中華管理文化,加強中外管理學術研究交流,提高中華民族管理思想在世界學術之林中的地位。
受中國生活環境、宗法制度和儒道文化的影響,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二元性在思維方式上也體現出“剛柔相濟”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計劃與行動、義與利、獎勵與懲罰、道德與懲罰、上下、中央與地方的管理關系上。
1,先規劃後搬家的決策思想。
2.義利權衡。
3.獎懲分明的激勵思路。
4.寬嚴相濟的思想。
5、上下同念。
6、堅持群體效應的統壹思想。
7、不偏不倚的中庸。
8.對立轉化的辯證思維。
9.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強調和諧,主張協調,追求和諧的境界,使矛盾和分歧的雙方協調統壹,* * *共同構成了壹個和諧而充滿活力的世界。“和為貴”的人際關系準則在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壹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裏的“人和”指的是內部的團結和諧。《孫臏兵法:角力篇》列舉了五種以戰取勝的方法:“勝者不制,則勝。知道,贏了。贏了贏了。左右逢源,必勝。測敵之險而勝。”他把贏得下級士兵的支持和士兵的和諧團結作為以戰制勝的五個條件中的兩個,可見他是多麽重視“和”的管理思想《荀子·五霸》“天下無失時,天下無失位,天下和,百事不廢。”《孫子兵法》“同欲者勝。”這些思想都說明了“和”在消除內部矛盾沖突,實現內部團結的重要性。日本豐田章男創立豐田紡織公司時,其管理格言是“天、地、人”,強調“和為貴”,其管理思想來自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但中國古代“和為貴”的管理思想並非無原則。他在談到“和”的統壹性的同時,也非常重視“異”,即在強調“和為貴”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和而不同”。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張“君子非壹黨”。意思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和而不同。所以,這裏的“和”不是壹味追求壹致性、同壹性和無我,而是通過各種因素的互補差異,追求整體的最佳組合。這是人們處理矛盾和分歧所采取的積極態度和方法。這種和諧觀在管理行為中的具體表現為:陰陽互補、五行反饋、剛柔相濟、動態平衡、適度和諧,從而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平衡。可見,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諧觀”是中國傳統集體倫理在管理中的集中體現,對指導人們處理人際關系起著潤滑劑的作用,應該引起所有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嚴格來說,現代管理只有100年的歷史。對中國來說,現代管理是隨著辛亥革命後的現代大生產而出現的。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代管理學已經發展成為包括企業管理、社會管理、技術管理、公共管理、戰略管理等在內的眾多學科。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壹個問題:在當今全球壹體化、國際化的浪潮中,中國古代文化中所體現的管理思想是否已經過時?對現代管理科學有指導作用嗎?比如陰陽五行學說,在古代可以解釋事物的壹切成因和現象,但在今天怎麽用呢?我覺得不能對鴕鳥政策視而不見,而應該有壹些討論和爭論,認識到什麽是偽理論和偽科學,古代文化在什麽意義上有什麽價值。
中國古代的管理實踐有自己的特點,尤其是軍事管理理論,以《孫子兵法》為代表,“五經”“七書”為競爭理論,很多都得到了很多西方人的認可。春秋戰國三國時期,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的軍事鬥爭達到了頂峰,實力的鬥爭和對抗,智力的較量和競爭,在實踐中演繹和抽象到了極致。從競爭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歷史環境使得競爭達到了妳死我活的程度,現實矛盾達到了極致,思想張力達到了頂峰。因此,中國古代的軍事理論值得現代社會借鑒。軍事理論中的重要戰略思想、戰略思維、戰略思維都是建立在深刻的實踐基礎上的,所以不會過時,也不能用抽象的時間概念來評價。因此,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對現代競爭理論具有指導意義。
中國在古代就有有效的政府和組織管理,從夏朝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古代政府和組織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經受了時間和歷史的考驗,沈澱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可供現代人學習和借鑒。尤其是在人才選拔制度、組織架構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古人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論和思想,是思想的啟發和指引。
壹個古代王朝的興衰和壹個現代企業的管理有很多內在的相似之處。壹個朝代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就像現在壹個公司各種各樣的人。如何建立秩序,如何統壹價值觀,如何形成社會凝聚力等等。社會管理實際上是用壹種文化來管理的,所以中國入世後的儒家,誕生後的道家,無論是對古代社會還是現代企業都會產生壹定的影響。古代人和現代人都是人,所以古代哲學也可以指導現代人的進步。
中國的科技雖然在近代不是很發達,但在古代卻達到了頂峰。就拿中國的工程管理來說,比如長城的制造和完工,青銅燕子鐘,古代王朝的宮殿等等。,從技術和人的管理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工藝和技術的輝煌和成就,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和先進性。制造的每個環節都包括流程管理和工藝管理。現在的人做任何業務,都知道要做好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建立宣傳壁壘。這些都是現代人運用古代智慧和管理經驗總結出來的理論和方法,具有革命性和繼承性。
綜上所述,我認為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
第壹,中國古代文化中軍事鬥爭和管理的成就。當今社會,任何組織在對外競爭過程中都具有指導意義;
第二,中國古代政府管理的成果對現代企業和組織內部的績效管理和人事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管理為現代人的進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哲學和理論指導。
第四,中國古代技術和實踐的進步是人類智慧和經驗的結晶,現代人應該總結經驗,吸取養分。其實以上四點正好涵蓋了管理體系的四大方面。
社會管理、政府管理、組織管理、科技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很復雜。為了使管理更加有效和成功,我們不僅要從中國古代文化中學習有價值的東西,而且要以中國的方式接受西方文化和管理經驗,並將其轉化為差異化的東西,相互吸收營養。但是,西方文化是工具性的東西,而中國文化是修養性的東西:壹個是技藝,壹個是道,其。如果壹個人既能掌握“術”,又能掌握“道”,那麽他不僅聰明,而且有智慧。只有用明智的方式對待人和事,他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