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脈望館抄校古今雜劇的組織

脈望館抄校古今雜劇的組織

以後,鄭振鐸憑自己的力量又購買了不少古籍,如明刊《古今女範》、《元名家詩集》、《古詩類苑》、萬歷版《皇明英烈傳》、《程氏墨苑》等。但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他深感勢單力薄。有壹次,他在某新書店看到明代活字本《諸臣奏議》,店主索價900元,他壹時拿不出這些錢,只好眼巴巴看著被北平來的書賈買走。後來聽說此書弄回北平後,獲利3倍。這樣,北平到上海來的書賈就更多了,每日搜刮於舊書店,遇到好書必攜之而去。鄭振鐸心裏明白,在北方能買得起這些書的人,大多是漢奸官僚,或是敵偽機關如華北交通公司,以及美國人的文化機關如哈佛燕京學社;再有就是為“滿洲國”所購買。這使他憂心如焚,希望能有壹個強大的後盾支持,組成壹個團體,***同搶救江南古籍。於是他又想到教育部,想到曾支持過他的陳立夫。他找到商務印書館的董事長張菊生、私立光華大學校長張詠霓、國立暨南大學校長何伯丞,聯名給重慶教育部和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等處寫信,痛陳江南文獻遭劫的危急狀態,指出其嚴重後果,強烈要求當局撥款予以搶救。

鄭振鐸等人的呼籲得到了陳立夫等人的支持,重慶方面決定動用抗戰前英庚款董事會撥給南京中央圖書館的建築費計法幣100余萬元,專事搶救古籍。1940年1月19日,由鄭振鐸、張菊生、張詠霓、何伯丞、張風舉等人組成的“文獻保存同誌會”在“孤島”成立,決定對外以暨南大學、光華大學、涵芬樓的名義購書。原則上以收購藏書家的書為主,未售出的,盡量勸其不售,不能不售的,則收購之;決不能任店主、書賈分散零售或流落國外。具體分工是,鄭振鐸與張風舉負責采訪,張菊生負責鑒定宋元善本,張詠霓和何伯丞負責保管經費。

有了錢,鄭振鐸等人就可以大舉行動了。他們首先以17000元收購了孫伯淵所藏蘇州玉海堂的壹大批藏書。接著又以55000元收購了蘇州鄧氏群碧樓藏書近4萬冊。這兩筆“大生意”做下來,震懾了上海及江南各地的大小書賈,因為這兩批書是當年江南藏書中數量較大質量較精的。書賈們感到對方來頭不小,實力雄厚,難以與之競爭。到了是年3月,整個嚴重的局面基本扭轉,搶救古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初戰告捷。以後又以31500元壹舉購下鄧氏風雨樓的藏書,收購了張氏適園藏書,劉氏嘉業堂藏書。嘉業堂藏書是收購中花費最大的壹筆,以25萬元購得明刊本1200余種。還有壹些零星的“小生意”。至1941年4月,經過壹年多的艱苦努力,文獻保存同誌會以不到百萬元之款搶救了大量珍貴文獻,凡散出的古籍,大都歸為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