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明清時期,和封建自然經濟相適應的傳統科技沒有新的突破.而同壹時期的西方,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和發展,文藝復興運動應運而生,人們的思想得到了極大地解放,近代自然科學產生並以較快的速度向前發展,近代科學帶來的生產力極大的超過傳統科技帶來的生產力.西方近代科技在質上超過了中國。
明清時期中國科技的總結性特點在學術上的具體表現:
壹、明朝宋應星《天工開物》是對中國封建時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總結.
二、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是對傳統農學的總結.
三、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是對傳統中藥學的總結.
四、清朝乾隆官修《醫宗金鑒》是中醫教科書,以其精簡而切於實用,帶有總結性質.
五、中國傳統制瓷技術,在清朝才真正達到最成熟的地步.
六、清雍正官修《工部工程做法》是對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技術的總結.
七、目錄學 清乾隆官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中國古典目錄學的集大成,體例最完善,影響最大.
八、學術史 清朝阮元等編纂的《疇人傳》是中國第壹部純粹的科學史,見上海古籍出版社20世紀80年代出版《中國歷史要籍介紹》.
清朝黃宗羲《明儒學案》是中國第壹部正規系統的學術思想史.
清朝全祖望《宋元學案》比黃宗羲《明儒學案》更有進步,見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科學史和學術思想史都是對過去科學文化發展歷程的總結整理.
明清時期近代科技發展滯後的原因:
1. 首先,從中國科學發展的土壤來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制度逐步不利於科學技術向高
層次發展,封建專制主義的壓制了近代科技的發展。中國封建社會時期,隨著社會經濟、商業、城市的發展,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秦有焚書坑儒,漢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清更有“八股取試”,極大的束縛了人的思想.2. 中國古代的學術思想,更註重人之道.《論語》等著作中講到的自然之物,多用於類比人的道德.朱子更是提出“格物致知”.對於技術,統治階層則將其看來“奇技淫巧”.中國的先哲更註重內心修養,對真正的自然、科技之道缺乏興趣
3. 中國古代科技缺乏實驗方法和邏輯方法.愛因斯坦指出:“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發的形式邏輯體系,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的方法.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中國古代科學常用的觀察法和經驗法能在早期技術發明中起到好的作用卻不能很好地提示事物內在的規律.
4. 在明清時期西學東漸過程中,西學並沒有很好發揮其作用.中國的統治者對西方科技抱
有懷疑、輕蔑、敵視的態度.認為“西法實竊取於中國”、“立國之本,尚禮儀不尚權謀.
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西學與中國已經腐朽的傳統思想也產生了巨大碰撞.
5. 明清後期脫離實際的學風阻礙科學技術發展.以“乾嘉學派”為代表,以古籍考證為業
績,脫離實際,脫離生產,對自然規律的研究.
西學東漸:
明末清初,西學東漸逐漸形成規模.
當時,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艾儒略等都在傳教的同時帶來了西方科技.同時通過他們,中國古代的科技、人文和科技人文思想也傳到了西方.
利瑪竇了有關日月蝕的原理、七曜與地球體積的比較,西方所滑稽的恒星以及天文食品的制造等.陽瑪諾(Emmanuel Diaz)在《天問略》中解說了天象原理.
Sabbathinus de Ursis著有《簡平儀》和說,詳細說明了簡平儀的用法並說明測日影定時的簡捷方法.
南懷仁等也對明清歷法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參見《中國科學技術史稿》188頁 科學出版社1982年)
西方數學方面,歐幾裏德幾何學、算術筆算法、對數和三角學等傳入.例如《幾何原本》的中文譯版。傳教士穆尼閣對對數介紹等
此外,利瑪竇帶來世界地圖,湯若望的〈遠鏡學〉傳入了西方光學,鄧玉函〈西方奇器圖說〉等.
西文科技知識的傳入是在比較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科學技術的傳入伴隨著傳教的深層次的目的,傳入時又只在高層的知識分子中傳播.因此,其影響有很大的局限性。
伴隨著整個社會的封閉、各項社會事業的停滯不前,資本主義蒙芽的緩慢發展.中國科技也缺少了前進動力.最終,鴉片戰爭打破了中國沈沈的死氣.中國開始了痛苦的近代化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