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所以我討厭那些能說會道的人”宋代朱熹批註:“子路的話,不是他的本意(本來他開始並沒想這麽說),只是理屈詞窮,用嘴上狡辯的方法來說服別人罷了。”
朱熹的這個批註引申出了壹個成語,叫“理屈詞窮”。屈:短,虧;窮:,這個詞的意思就是“由於理虧而無話可說”。
“是故惡夫佞者”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論語·先進篇》。
原文: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譯文:子路叫子羔去做費地的長官。孔子說:“是禍害子弟的做法。”子路說:“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讀書才算學習?”子說:“所以我討厭那些能說會道的人。”
對於子路的回答,孔子認為是在狡辯,他說子路是“佞者”,朱熹則認為子路壹開始本來沒打算這麽說,完全是因為聽老師說自己在害人家孩子,不服氣,才頂嘴的,也就是理屈詞窮。
擴展資料
《先進篇》出自《論語》,***有26章。這壹篇中包括孔子對弟子們的評價,並以此為例說明“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學習各種知識與日後做官的關系;孔子對待鬼神、生死問題的態度。最後壹章裏,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各述其誌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傾向。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反對在仕中學、學中仕,認為這樣會誤事誤人。子羔學問尚未純熟,就派他去做官,無異是害他。
子路認為治理民眾就是實踐,而且孔子壹貫重視實踐,強調身體力行,認為書本知識是次要的。子路的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但從事政治,必須要有足夠的學問識見,才能處理好政務。否則邊做邊學,實際上是拿人民做實驗品,容易害民害己。
孔子因而責備子路的利口強辯,將無理說為有理。
子路當時任季氏總管,權限不小,很關照小自己二十壹歲的子羔,所以舉薦他當官。
如果此事發生在孔子“墜三都”之後,那麽子羔二十四歲。十多年後,衛國內亂,正在衛國任蒲邑長官的子路趕去都城參加平亂,在城門口遇到剛逃出城的子羔,子羔苦勸他不要進城,子路未聽,結果遇難。相關記載表明,兩人關系非同壹般。
孔子之所以不同意子羔出任費邑宰,是由於子羔比較笨,根本則在於他年輕,學業未成,基礎尚差,不宜馬上從政。孔子自己是“三十而立”,五十壹歲才從政。年輕的子羔是沒有能力擔當壹方重任的,揠苗助長,只會害了禾苗。
子羔成人以後,情況有所不同。他曾任衛國士師(司法官),執法公正,甚至受到犯人感激。壹個被他判處刖刑(砍腳)的人,後來做了守城門的差役;當衛國內亂時,正是這個差役幫他逃出城門。
子羔回到魯國後,將此事告訴老師,晚年的孔子高興地說:“善為吏者樹德,不善為吏者樹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謂歟!”(西漢劉向《說苑·至公》,意思是用心做獄吏的人,樹立的是品德和威望;不用心做獄吏的人,樹立的則是敵人和報怨。公正、公平得行使手上的權力、維護法律的公正,就像子羔這樣子的人。)
後來,子羔任魯國武城宰、城邑宰。
由於子路感情用事,壹下子聽不進老師的意見,作了辨解。反駁已然不該,其辭“何必讀書,然後為學”更令人生氣。孔子確實生氣了:妳仲由做事不對,還強辭奪理,且是歪理;我就討厭利口善辯的小人,妳今天的表現就是個這樣的人。
孔子嚴厲批評弟子,《論語》載有數例,但比例不高,孔子多是諄諄教誨。其實,嚴厲批評亦循循善誘之必要環節。
百度百科--論語·先進篇
人民網--“是故惡夫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