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國演義的主題

三國演義的主題

《三國演義》的主題是人們對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對暴政的意願,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統思想的反映。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黃巾兵起義,結束於司馬氏滅吳開晉,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漢、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展現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壹百年的歷史風雲,並成功塑造了壹批叱咤風雲的英雄人物。

擴展資料

《三國演義》用壹種比較成熟的演義體小說語言,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形象,描寫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創造了壹種新型的小說體裁,這不僅使當時的讀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書商們繼續編寫和出版同類小說的熱情。

自嘉靖以後,各種歷史演義如雨後春筍,不斷問世,從開天辟地,壹直寫到當代。據不完全統計,今存明、清兩代的歷史演義約有壹二百種之多。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註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

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彜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余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準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註意把人物放在現實鬥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詐,壹舉壹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

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阪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

百度百科-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