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當代著名詩人,著有《理想》等,原名余勛坦,求此人的詳細資料?

當代著名詩人,著有《理想》等,原名余勛坦,求此人的詳細資料?

余勛坦

昔有杜工部,今有流沙河。

流沙河簡介:

流沙河(1931-),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當代詩人,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1948年高中時期開始發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編輯開始寫詩,其中《故園六吟》獲1979~1980年全國優秀新詩獎。1956年出版第壹部詩集《農村夜曲》。1957年1月參與創辦詩刊《星星》,並發表散文詩《草木篇》,由此為詩界、文學界矚目。但後者不久即遭到公開批判,被認為是“站在已被消滅的階級立場”上,“向人民發出的壹紙挑戰書”,由此被打為右派,遣送回原籍勞動。七十年代末回歸文壇,仍然以詩作為主,記敘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體驗,後結集為《流沙河詩集》(1982)、《故園別》(1983)、《遊蹤》(1983)等。

--------------------------------------------

★附1 山間野水自然清——流沙河紀事★

因才識揚名 因清脫為人仰重

因才識揚名,因清脫為人仰重,因謙虛而備受愛戴,這便是人們心目中的著名詩人流沙河。

流沙河曾在中國詩壇上筆走龍蛇,飲譽海內外。10年前,先生突然“見異思遷”,棄詩而作文,鼓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撥弄出舉世矚目的壹個大旋渦。近年來,突然又波瀾不興,壹時間,文化人都在詢問他的“流向”。蜀國的文學圈子壓根兒就消失了他那瘦比黃花的影子,消失了他那讓人心頭擱不下的謙恭,消失了他興之所至談笑驚座的幽默。先生的近況如何?難道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先生已逾七旬,身高1.7米,體重卻只有90多斤,怎壹個“瘦”字了得,他的樣子,容易使人聯想到經霜後的棗樹,秋塘裏的殘荷。光陰似箭催人老,先生已是兩鬢如霜了,但雙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態依然恬淡超然。

問先生近來可好?他說身體尚佳,無大病,壹日三餐,素食而已,不飲酒,煙已戒10年。素聞先生僅吸煙這壹嗜好,因何戒了?為健康?為生計?對此先生笑侃壹趣:我吸煙從來均屬低檔,10年前在煙攤購回壹條便宜香煙,回家拆開壹看,竟然是偽劣品。退不掉,扔了又可惜。於是乎,硬是壹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堅持壹支支抽完它。意想不到的是,多年抽煙的愉悅和快感也隨這煙霧而散了。

先生言談海闊天空,雅俗***賞,亦莊亦諧。他幽默的質量,可謂絕唱,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裏,引經據典,從早“幽”到晚。先生說:有兩個人逛書店,看到壹排排包裝精美的書,兩人在浩嘆祖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各自大發了壹番高論。壹人說,這個作家太驕傲了,出了壹本書,竟然在封面印上“老子著”;另壹人說,那個作家太謙虛了,自我作賤署名“孫子著”。先生說:有天壹來訪者到家中,交談壹陣後才發現來者語無倫次,神誌不清。原來是個精神病患者,趕忙將其哄騙出門。此後裝置了壹門鏡,每有敲門聲,便先趴在門鏡上仔細觀察,並大聲提問,確定來者正常無異後,再開門迎客。

先生是四川金堂人,生於1931年11月11日,幼習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和《星星》詩刊編輯。1957年“反右”運動中,因《草木篇》被毛主席親自點名,“假百花齊放之名,行死鼠亂拋之實”。流沙河在全國上下被批倒批臭,後連續接受多種“勞動改造”,累計20年。1979年他被調回四川省文聯,從1985年起專職寫作,並先後出版了《鋸齒嚙痕錄》、《獨唱》、《臺灣中年詩人十二家》、《流沙河隨筆》、《流沙河詩話》、《故園別》、《遊蹤》、《莊子現代版》、《Y先生語錄》等著作。迄今為止,已出版小說、詩歌、詩論、散文、翻譯小說、研究專著等著作22種。

先生原名余勛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書?6?1禹貢》之東至於海,西至於流沙,因國人名字慣為三字,遂將“河”復補。先生說,“流沙河”三個字都有水,哪知命中註定就與河沾不得邊。8歲時,母親找八字先生算命,說我26歲那年要在河中淹死。母親就對我嚴加管束,我也小心翼翼,從不到河邊玩耍。豈料是禍躲不脫,1957年,就在我剛好26歲的時候,還是被淹死在流沙河裏了。那時,在報上壹見“流沙河”我就膽顫心驚,有壹次,《人民日報》有壹篇文章,標題赫然入目:《堅決同流沙河作鬥爭》。我嚇了壹跳,讀了文章後才知道,原來河北有壹條流沙河需要治理。後來,我還知道全國有五條流沙河。那個時代,沒有真正的文藝批評,只有“活學活用”的政治批判。我發表的《草木篇》,本來是個微不足道的東西。借草木詠誌,古已有之,白居易“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之類的詩句,千百年來,沒有人批它為毒草。而我卻因幾首小詩,被打成“反革命”,引來全國上下壹片聲討。為什麽要選《草木篇》作為大毒草的典型呢?因為它篇幅短小,符合當時“節約鬧革命”的精神。毒草太長看都要看半天,批起來太麻煩。其它毒草都長,惟獨《草木篇》短,全國大專院校、各省市縣政協都把這篇毒草打印出來,人手壹份進行批判,節約多少“革命”的紙張和時間?因為有了《草木篇》這根毒草,“多、快、好、省”壹下就牽出了25000多個右派。這種短平快,其它毒草行嗎?禍福相倚伏,大批判讓我成了舉國上下的“名人”。平反後,人們的逆反心理又認為我的詩水平不得了,其實現在我自己讀起來就很慚愧。我兒子讀了我以前寫的詩後也說:爸,妳寫的啥子詩喲,我就看不出有啥了不得的。這評價倒很中肯。

杜門避囂 莊子的精神境界

閱歷的滄桑,歲月的剝蝕,對於先生來說,已如遙遙壹曲《漁樵問答》,喧囂濾盡,只剩下如水的寧靜。近年,先生蝸居書齋,杜門避囂,浸淫於莊子那份曠達的精神境界。值得壹提的是,早在1958年,先生就對博大精深、行文詭譎的《莊子》產生了感情,並認為先秦諸子中,思想最傑出的是莊子,連《紅樓夢》中的妙玉也認為天下文章最佳的屬莊子。於是殫精竭慮,歷時近兩年,終於將凝結心血與智慧的30萬字的《莊子現代版》奉獻給了讀者。

《莊子》壹書立意玄奧,普通人很難理解其中的大旨要言。先生在忠實於原著的基礎上,用通俗的文筆對《莊子》全文加以串講,並在篇首的“莊先生的故事”壹文中,闡釋了莊子的思想和哲學觀點,同時在文中各篇之前加了數千字的“引讀”,從而為讀者了解《莊子》帶來了方便。《莊子現代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推出。

四川文藝出版社於上世紀90年代推出的《流沙河隨筆》,是先生10年來所寫的隨筆精華。如書中之《可怕的曾國藩》,明明要寫讀《曾文正公家書》後,對曾國藩這壹曾被定性為“現行反革命分子”的歷史人物的價值重估,卻偏偏以反話去給曾國藩戴帽子,打棍子,叫人忍俊不禁。《這家夥》壹文,以第三人稱為自己畫了幅漫畫,其中有雲:“這家夥瘦得像壹條老豇豆懸搖在秋風裏。別可憐他,他精神好得很,壹天到晚,信口雌黃,廢話特多。他那鳥嘴1957年就惹過禍了,至今不肯禁閉。自我表現嘛,不到黃河心不死!”正話反說;《小小湯圓悟大道》,記百姓編故事笑洋人吃湯圓,“那鉤鉤鼻子輕輕咬開,拈在眼前逼視許久,見湯圓皮子內外皆無包合的痕跡,便探問湯圓心子是怎樣弄進去的。”笑過之後,他就壹本正經地做起湯圓。“且說湯圓下鍋即沈,沈底不動如潛伏之間諜,火候壹到紛紛浮上水面,各自遊弋轉圈,互相擠撞,活潑好玩。可就是不翻身,北半球老在上,南半球老在下。這樣下去,北半球溫度低,永遠夾生,南半球溫度高,必定過熟。正在犯疑,哈,忽然壹個個相繼翻身了。原來湯圓有靈,曉得自己翻身。”先生悠然地做著湯圓,從“君子不恥言利”到“自然之理”的大道都壹起煮熟了;於是壹碗包進了大道的心、蘸了白糖芝麻醬的香甜可口的湯圓由先生親自精心地做好了,端到妳的面前,讓妳慢慢地品嘗……

《鋸齒嚙痕錄》壹書,先生以平實的文字敘述了自己20年右派生涯的艱難歲月,旁涉家人親戚鄰朋,也輻射出了整個中華民族在那場大浩劫中的***同命運。文中所記各色人等,均用白描,卻人物凸現,頗能品讀出那個特定年代裏人的良心與“涼心”。《鋸齒嚙痕錄》雖不乏調侃和俏皮,但沈痛與沈重才是其基調,乃是:“以不可見之淚痕悲色,振其邦人”(魯迅語)。

先生的400則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語錄》堪稱壹絕,真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先生是壹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標新立異,出語有典,理據有度。流傳頗廣的《莊子現代版》就是佐證,充分體現出他的學者風範。

如今,先生不怎麽寫詩了,“人上了年紀,寫詩的激情就枯幹了,愛用哲理思考問題了”。先生慨嘆現在書刊編校水平每況愈下。他的文章時常被“強不知以為知”或“好心辦壞事”的編輯誤改。如壹首詠北戴河的詩中“比浪花為響雪”,被想當然地改為“響雷”,殊不知“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壹類以雪形容浪花的詩句古已有之,如何改得?說到當前詩歌創作,先生畢竟詩人氣質,最終道出了幾句精辟之見:在商品經濟大氣候下,因人們的價值觀念、文化生活、審美取向更新分流等諸多因素所致,詩歌創作乃至整體文學創作都呈現了低谷現象,這是歷史發展的壹種必然。但現在我們許多詩作虛浮空洞、言之無物,不能正視現實、離人民生活相去甚遠,亦當是今日之詩歌不受讀者歡迎的重要因素之壹。

超然物外 求得心靈的靜逸

如今是掙錢的時代。談到文人的窮困,先生坦然說:“富有富的活法,窮有窮的樂趣。”為生活計,他也賣字。自撰對聯,寫在宣紙上,賣給顧客,或讓壹朋友裱好後出售。這個朋友曾經在杜甫草堂開了壹爿書畫店,名叫“喜雨軒”。先生的對聯,時時透露出真性情來,如“四方風雨寫史筆,百尺樓臺讀書燈”、“雪後孤松別樣翠,山間野水自然清”、“偶有文章娛小我,獨無興趣見大人”、“藝思深入海中月,玄想遠及天外星”等。先生撰聯創意奇巧,出語誘人,思路詭異,趣多鮮活,棉裏裹針,言皆中靶。先生的書法,壹如他的人品,純正而生靜氣,幽峭溫蘊;於古拙中見靈秀,透出壹股儒雅純正和寧靜淡泊之氣。

先生的書櫃與桌椅,都是老掉牙的家什,絲毫看不出壹點現代文人的居室氣息。而且書房臨著喧囂的大街,不待開窗,已是市聲如潮。可他卻能安坐寒齋,心神專註地讀壹些怪異的書。這是詩人陶淵明式的超脫?是古賢士顏回式的安貧?還是先生歷經沈浮世事洞明後超然物外的壹種徹悟和升華?但有壹點可以肯定的是,先生是修身養性之人,修身養性強調心靈感受的質量,以達到心中理想的自我形象塑造。善於修身養性的人無壹不是思想者,他們的精神境界、靈魂質量、社會行為都令壹般人望塵莫及。他深知,平靜地生活,才是人生的真實目的。

先生走路的步態有異於常人,似乎有點腳不著地,給人壹種飄逸感,但又不是飄飄欲仙的那種,身子薄菲菲像只風箏。風箏飛在藍天高處,輕輕漫漫,引人仰望。先生壹生中只有有限的幾次出川遊歷,最遠的壹次是南斯拉夫。雖然足跡未遠,雖然已逾七旬,卻足以擔當起壹個“老才子”的名分,寫起文章來縱橫捭闔,才情橫溢,機智幽默,反諷甚至狡黠,都在字裏行間隨處可見。

閑暇時,先生喜歡養養樹。他家布滿了各種小樹,卻沒有壹盆花。最高大的壹株是橡樹,他似乎頗有些為之自豪。那株橡樹站在窗前,為他擋住了市塵與市聲。太陽出來時,他的書桌上便滿是葉影晃動。

先生對家鄉菜肴偏愛有加,對成都壹川菜館題壁贊曰:“民以食為天,食以民為銓,百姓所贊揚,物美價且廉。”並對“白肉拌蒜泥,腰花炒豬肝,落座便可啖,爽口即為鮮。雞丁說宮保,豆腐說淮南,鍋巴燴肉片,炸響滿堂歡……”大加推崇。有朋自遠方來,如臺灣詩人余光中等來訪,便以燒餅小菜、蒸牛肉和夫妻肺片等招待客人,於是主客盡歡,念念不忘。先生還在《Y先生語錄》中說:“春天的苕菜,還有香椿拌嫩胡豆喲,夏天的涼粉,還有酸豇豆炒碎牛肉喲,秋天的泡海椒,還有幹煸狗爪豆喲,冬天的泡青菜,還有豆豉熬臘肉喲。”引得讀者口水長流,望梅止渴。

先生日常居家好靜思,喜讀書,此外亦獎掖後進,扶持新人,基本謝絕社交應酬。常以春蠶吐絲之態,為中國文學的寶庫傾吐著字字珠璣。滄桑歲月終未使這條河枯竭幹涸,相反,它正滿載至清至純之水,以自身獨有的流向,靜靜地匯入我們民族文化史的無盡長河。

--------------------------------------------

★附2 流沙河近作★

退 休 賦

專業作家之衣冠,悄悄蟬蛻。

傳統文人之身份,遲遲雁歸。

改腔變貌,喜復舊我。

脫胎換骨,樂做新人。

不開會,不上班,遠離文壇,不爭長短。

只讀書,只寫字,近到菜市,只買東西。

嗟吾輩之茍活,蟻走蜂忙,天天疲於奔命。

看彼等之雄起,狼吞虎咬,處處敢於發財。

更有老子整人,兒子整錢,壹家實行兩制。

豈無小賊剪包,大賊剪徑,百姓嚇筍三魂。

方信天道好還,高調哪能久唱。

始知人性原惡,魔盒未可輕開。

比著理想,返觀現實,往往長嘆枕上。

對著現實,回讀歷史,常常微笑燈前。

且當半聾,風聲雨聲打架聲,不可能聲聲入耳。

既然全退,世事國事名利事,又何必事事關心。

感人生之短暫,萬事雲煙散矣。

知宇宙之浩渺,壹己得失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