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劉賀在位27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被霍光廢除皇位,背後秘密是什麽?

劉賀在位27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被霍光廢除皇位,背後秘密是什麽?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門在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發現了壹座大型漢代古墓,經過五年多的考古發掘,終於確定此陵墓的主人是西漢的第壹代海昏侯劉賀,此陵墓也被稱為海昏侯陵墓。

此陵墓的發掘創造了多項第壹,海昏墓是迄今為止出土最完整、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西漢古墓,其中出土的文物是西漢水平最高、數量最多的,陵墓中發現了華夏最早的孔子畫像,並且出土了失傳1800年之久的《齊論語》古籍。

此陵墓的主人海昏侯劉賀也引發了關註,因為劉賀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漢武帝的孫子,劉賀的父親劉髆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五個兒子,劉髆也是第壹代昌邑王,漢武帝長子劉據自殺後,漢武帝選擇了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為帝,也就是漢昭帝,漢武帝留下了霍光、金日磾、 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輔佐漢昭帝,但是漢昭帝劉弗陵只活了21歲就去世了。

漢昭帝沒有兒子,於是霍光與群臣選擇了昌邑王劉髆的長子劉賀為皇帝,劉賀也就是第二代昌邑王,劉賀其實也是劉弗陵的侄子,但是劉賀僅僅當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聯合群臣上書皇太後廢黜,理由是:

《漢書 霍光傳》: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征發,凡壹千壹百二十七事。

這話的意思是說:(劉賀)接受皇帝璽印以來的27天中,派出使者往來於各個郡縣,使者們拿著皇帝給的符節向各個官署下達詔令索要財物,壹***有1127起。算起來平均每天至少有41起索要財物的事件,除此之外,劉賀還有以下罪名:

1、私自給他原來昌邑國的郎官授予綬帶。

2、私自把國庫中的錢財、武器、綢緞賞賜給自己的親信。

3、與隨從的親信官員整夜飲酒,沈迷酒色。

4、為漢昭帝戴孝期間食用了不合規矩的飲食。

5、在沒有祭祀漢朝皇帝列祖列宗之前,就派使者用三副太牢的禮節來祭祀自己的生父劉髆,並自稱嗣子皇帝,違反了禮節。這個與明朝嘉靖皇帝與大臣之間的大儀禮之爭是壹模壹樣的。

6、光祿大夫夏侯勝、侍中傅嘉、尚書令楊敞勸諫劉賀不法行為,被劉賀打擊及關押。

就這樣劉賀的皇帝之位被霍光聯合群臣及太後壹起廢除,到了漢宣帝時期,又把劉賀的昌邑王位給廢除了,改封為海昏侯,之後劉賀就壹直被稱為海昏侯,所以2011年在南昌發現的陵墓被稱為海昏侯墓。

劉賀原本是昌邑王,後來被擁立為皇帝,只當了27天皇帝,就被廢除,再次回歸為昌邑王,然後又被改封為海昏侯,從王到帝,從帝再到王,最後從王到侯,劉賀的地位不斷發生著變化,但他也只能默默接受著這壹切,那麽問題來了,霍光為什麽要廢除劉賀的帝位,劉賀是霍光選中的,又是霍光親手廢除的,這背後到底有多少秘密?

劉賀其實是漢朝第二個以諸侯王身份成為皇帝的人,第壹個是劉恒,呂雉去世後,周勃、陳平聯合劉章、劉襄等人誅滅了呂氏壹族,功臣們最後選定時為代王的劉恒為帝,因為劉恒看上去為人低調,老實,並且沒有外戚問題,但劉恒與劉賀不同的是,劉恒卻成功做了皇帝,而劉賀只能被權臣廢除,這是為什麽?

主要有三個原因:

1、劉恒進京當皇帝時,只帶了6個人,解除了功臣們對劉恒可能用自己親信排斥功臣的顧慮,劉賀進京時,至少帶了50多人,後來又增加壹兩百人,並且劉賀大肆分封自己的親信,同時整天帶著自己的親信在宮中飲酒,這也是上述罪名的第1條和第2條。

劉賀的行為引發了朝臣對自己地位的擔憂,劉賀帶了這麽多親信到皇宮中,也難免讓人擔憂,漢武帝時期,曾經發行了壹部《左官律》的法律,其中規定了在諸侯國擔任過官職的人壹律稱為左官,左官地位低於中央任命的官吏,並且左官不能進入中央任職,這是為了打擊削弱諸侯國王培養親信,以威脅中央權力。

劉賀的行為很明顯違反了這壹法律,也難免引發了朝臣的***同反對。

2、劉恒當了皇帝後,大肆分封擁立他為帝的功臣,而劉賀當了皇帝後,沒有這麽做。

漢文帝的做法很聰明,他的皇帝之位是功臣擁立的,先穩住功臣,皇位就能坐穩定,而劉賀就不 懂得這個道理,劉賀自己的皇帝之位都沒有穩定,就開始與親信在壹起,引發了擁立劉賀為帝的功臣們的不滿,自然會反對他。

3、劉恒的能力強於劉賀太多

這方面顯然劉賀沒法比,包括劉恒的用人、禦臣、處事水平遠遠超過劉賀,劉恒采取了壹系列手段先穩定了自己的皇帝之位,才排斥功臣的,劉恒讓自己的兩個親信宋昌和張武掌握了皇城和皇宮的兵權,其余先不管,先保證安全,然後再壹步步排斥功臣,但劉賀顯然做不到,當功臣感覺到自己擁立的皇帝,卻不親近自己,難免要把劉賀廢除。

這是漢文帝劉恒與漢廢帝劉賀的比較,從霍光來說,他之所以廢除劉賀,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壹、霍光的權力與地位受到威脅

劉弗陵去世後,劉賀並不是霍光當時唯壹的選擇,當時很多大臣擁立漢武帝的第四個兒子方陵王劉胥為帝,但是霍光不同意,因為漢武帝時期長子劉據去世後,漢武帝都沒有選擇劉胥為帝,而是選擇劉胥的弟弟劉弗陵為帝,再加上劉胥這個人有勇無謀,漢昭帝時期劉胥曾經覬覦帝位,詛咒漢昭帝,所以被霍光否定了。

霍光沒有篡位之位,但對權力的欲望比較強,擁立劉賀為帝後,卻發現劉賀在做威脅自己地位的事,因為劉賀帶了壹大幫昌邑國的親信在宮中,整天在壹起,難免讓霍光感到威脅,霍光擔心時間長了,這些人會取代自己的地位。

《漢書 霍光傳》:昌邑群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於惡,光悉誅殺二百余人。出死,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這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昌邑國的群臣由於沒有盡輔佐教導君臣之誼,使王(劉賀)誤入歧途而獲罪。霍光就將他們全部殺了,***有二百多人。當這些人被拉出去處死的時候,都在街道中哭泣呼喊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尤其是劉賀的舊臣臨死前說的壹句話: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就說明了劉賀沒有聽從舊臣的建議,猶豫不決,這說明了劉賀與舊臣假道在策劃著什麽行動,從霍光的行為來看,壹下子殺了兩百多人,肯定是這些人涉嫌慫恿劉賀進行政治清洗,除掉朝中的老臣,而昌邑舊臣則想借劉賀當皇帝的機會上位,這是政治的規律,當然這只是猜測。

所以霍光選擇了先下手為強,先把劉賀給廢除了,再誅殺了劉賀的所有舊臣,消除了威脅,保住了自己的權力與地位,而朝臣與霍光是同樣的政治利益,雖然有些膽怯,但還是支持霍光的,包括太後也是支持霍光的,再加上霍光壹定掌控大權,所以才能輕易廢除皇帝。

廢除皇帝之事是很大風險的,不僅僅在政治上有影響,而且在倫理道德上也會受到議論,如果不是霍光權力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他是不會這麽做的,歸根結底,霍光是壹半為公,壹半為私,他既想保住自己的權力地位,也不想讓劉賀胡作非為

二、劉賀確實幹了壹些違法的事

說劉賀27天做了1127年荒唐事,確實有些誇張,但肯定是有這些違法的事在內的,作為皇帝,不顧法紀,派使者向地方索要財物,這事確實有些荒唐,包括上面列舉的劉賀的六項罪名,應該都是存在的,劉賀確實幹了壹些違法的事,但是皇帝違法,就壹定要廢除嗎?或者說朝臣有沒有權力廢除皇帝?

在古代儒家思想的體系下來說,大臣是沒有權力廢除皇帝的,因為五綱五常中的第壹條是:君為臣綱,這壹條霍光就說不過去,所以這事有爭議,霍光廢除劉賀皇帝之位的事超越了他的職權範圍。

但是,從歷史來看,如果劉賀真的是個荒唐的皇帝,霍光的行為應該值得肯定,至少霍光後來擁立的漢宣帝是個英明之君,讓漢朝的國力、威望達到了頂峰,讓漢朝步入壹個盛世-昭宣中興,這也是霍光的功勞,但是霍光作為權臣來講,同樣讓漢宣帝感到如芒在刺,這說明任何壹個皇帝,對霍光這樣的權臣都是有所顧忌的。

所以對於劉賀來說,他算是歷史上比較特殊的皇帝了,先是昌邑王,後來當了27天皇帝,然後又被廢除帝位成為昌邑王,最後被改封為海昏侯,最重要的是他的結局是善終,而且兩千多年後,他的陵墓還出土了如此多的文物,給了後人研究西漢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