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松蕈簡介

松蕈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辭典》:松蕈 2.1 出處 2.2 拼音名 2.3 來源 2.4 原形態 2.5 生境分布 2.6 化學成份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松蕈的用法用量 2.10 摘錄 附: 1 古籍中的松蕈 1 拼音

sōng xùn

2 《*辭典》:松蕈 2.1 出處

《綱目》

2.2 拼音名

Sōnɡ Xùn

2.3 來源

為白蘑科植物松蕈的子實體。夏、秋季采收,曬幹或焙幹。

2.4 原形態

菌蓋初為半球狀,次第開展,終成傘狀,灰褐色或淡黑褐色,徑可達12~15厘米。菌褶白色,與柄相連。蓋未開展時,被有蓋膜,開展後蓋膜殘留柄上,成為不明顯的菌環。菌柄著生於菌蓋的中央,直立,稍彎曲,長9~18厘米。

2.5 生境分布

夏、秋季生於松林地上。

2.6 化學成份

含水分89.9%,蛋白質2.0%,脂肪0.5%,纖準紊0.7%,灰分0.8%。幹燥材料含粗脂肪5.0%,無氮化物59.8%,粗纖維7.4%,灰分7.6%。新鮮者含維生素B2117.2微克%,C16.92毫克%,D20.255%(幹品),麥角甾醇0.25%(幹品)。香氣成分中含60~80%松茸醇5~10%,異松茸醇即2辛烯1醇15~30%,桂皮酸甲酯。又含抗毒嘧啶,可能是壹種含有鹽基核的有機酸,此成分也見於米糖、酵母、大豆、蘋果、菠菜葉、肝、蛋黃等食物中;對小鼠註射2甲基6氨基5羥甲基嘧啶引起的痙攣有拮抗作用。

2.7 性味

《綱目》:"甘,平,無毒。"

2.8 功能主治

《菌譜》:"治溲濁不禁。"

2.9 松蕈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

2.10 摘錄

《*辭典》

古籍中的松蕈 《本草綱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香蕈

酒。切勿攪動,則涎腥不可食矣。亦可蒸熟致遠。三曰松蕈,生松陰,采無時。凡物松出,無不可愛者。四曰麥蕈...

《本草綱目拾遺》:[卷八諸蔬部]地腎

入饌。其生無根蒂,散布松下,土松石潤處有之,或亦松蕈之類也。乍浦九山補誌∶松花蕈,山之有松者皆產,惟...

《本草分經》:[原例(次序略經更定)不循經絡雜品]香蕈

甘平,破血治風。松蕈治溲濁不禁。土菌甘寒,燒敷瘡疥。《本草分經》清姚瀾公元16441911年...

《本草撮要》:[卷四蔬部]香蕈

味甘平。入足厥陰經。功專破血治風。松蕈治溲濁不禁。《本草撮要》清陳其瑞公元16441911年...

《本草從新》:[卷十壹菜部]香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