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潮州話的研究歷史

潮州話的研究歷史

據有關專家學者研究,潮州方言在保留古漢語主要有三個方面:

壹是語音。雙唇音,是與方言為正確字音有很大關系,如“山”如不鼻化就變成“沙”,“圓”不鼻化就成“移”;“襪”不用雙唇音就成“月”;“心”不用雙唇音就成“身”……等等。

二是語匯。據考證,在現今潮州方言語匯中有不少是見之於秦漢或唐宋的古籍中,如“東司”、“翹楚”、“腰佝”、“書冊”、“眠起”、“滂沛”、“起厝”……等等。

三是語法。在潮州方言的日常用語中不少語助詞、形容詞,在古籍中也是常見,如“絕”(好絕、雅絕)、“正欲”(正欲食、正欲去)、“抑”(潮音同亞,欲抑勿,是抑唔是)、“勿”(勿睬、勿去、勿管)……等等。

此外,在潮州方言中也與古漢語壹樣,有著壹字多音、壹字多義的特點。

正是因為潮語是古漢語,因此用潮語朗讀唐詩、宋詞,比漢語更有韻味,瑯瑯上口,平仄分明。反之以潮語朗誦現代詩文,則覺得不順暢,節奏、強弱變化不大。

在漢字間化上由於讀音不同,因此在方言中也出現笑話,如“食麥面”與“食面”,“無須”與“無須(胡須)”,“天後”與“天後”等。當然,作為全國統壹語言,文字是重要的,普通話要推廣,但決不能因此而視方言為“土音”,其所包含的文化內涵,遠非現代漢語可比,也從壹個側面反映我國語言文化的豐富以及其演變的歷程。因此,潮方言也是潮州文化古老性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