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明的歷史地位
宋代在中國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陳寅恪先生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1](p245)鄧廣銘先生也說:?宋代文化的發展,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達於頂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為其後的元明之所不能及。?[2](p169)漆俠先生也持相同的看法。但也有人認為,唐代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鼎盛期。此處不妨對唐宋文明成就作些比較。唐代文明最重要的代表是唐詩,是公認的古代詩歌發展的顛峰,唐詩勝於宋詩。但宋代文明勝過唐代文明的卻有教育、經學、科技、史學、宋詞和散文六項①。當然,以上的比較並不完全,人們還可以在如傳奇小說與話本、音樂、舞蹈、建築、繪畫、雕塑、書法等較次要的方面有所軒輊,但只怕無礙於上述的總體評論。宋代文明在當時世界上占據領先地位。宋代以後,文化方面不是沒有新的進展,例如,人們常常稱道的元曲、明清小說、李贄和明末清初思想、乾嘉學派等。但總的說來,中華文明已愈來愈趨於落伍了。由此可見,上引前輩學者的結論是很有說服力的,是經得住推敲的,下面,筆者則以宋朝教育、科技和文化成就聊作輔證。①關於唐宋文明的對比,筆者曾與漢唐史專家張澤鹹進行過討論,張澤鹹表示同意,並補充了散文壹項。壹、教育:宋代的太學和各地的州縣學、書院蓬勃興起。其中,書院對後世的影響尤大。宋神宗時,在太學實行三舍法,即外舍、內舍和上舍的升級制度,這是中國以至世界教育史上的首創,實為現代教育分級制的先河。北宋對前代的教育分科有所發展,在太學之外,先後建立武學、律學、醫學、算學、書學、畫學等,盡管對其他學科重視不夠,但無疑是高等教育實行分科的萌芽。由於印刷術的發展,如《百家姓》、《千字文》壹類識字課本的流行,宋朝的教育較前朝有了很大普及,城鄉出現了許多專職的教書先生,不少地區利用農閑舉辦冬學。在肯定宋代教育成就的同時,也應指出,正是從北宋開始,完成了經學、教育和科舉三位壹體的緊密結合,因而將教育的功能簡單地、狹隘地與仕途相聯系,這就孕育著此後中國教育轉向落後的因素。二、宋學:宋代是中國古代經學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完成了由?漢學?向?宋學?的轉變,即由章句之學轉變為義理之學。但長期以來,人們將宋學簡單地歸結為程朱理學,這是不確切的,因為程朱理學僅是宋學的壹個流派,直到南宋中後期,才成為顯學,後又長期占據了經學的主導地位。宋學流派紛呈,非程朱理學壹家所能囊括。談到宋學的出現,人們自然可以追溯到中唐韓愈等人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形成於北宋中期。學者們不僅對儒經的註疏,甚至對儒經也提出大膽的懷疑。?從方法論上說,漢學屬於微觀類型,而宋學則屬於宏觀類型。在我國古代學術史上,宋學確實開創了學術探索的新局面,並表現了它獨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宋學?強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的特點還表現在,把學術探索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力圖在社會改革上表現經世致用之學?。但程朱理學?又把內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脫離社會現實的實踐,以靜、誠、敬等向自己身上使勁?,這大致上又是理學異於不少宋學流派的基本點①。在宋學諸多流派中,先後占據支配和主導地位的,則是王安石的王學和程朱理學。兩派盡管有尖銳的分歧,但在尊孟方面,卻有其***同性。正是在兩派的倡導下,孟子在宋代由諸子之壹而被提到亞聖的地位,儒學開始了孔孟並稱的新階段[3]。?中國學術思想史上有壹種傾向,即強調門戶之見,道統之說,總認為只有自己的學說為讜言正論,其他思想是異端邪說,總希望天下只有自己壹家之說的聲音?[4](p110)。王學的創立者王安石強調?壹道德?,反對?異論紛然?[5](卷115,《選舉制》)。程朱理學則強調?自孟軻沒,聖學失傳?,唯有自己?得不傳之學於遺經,誌將以斯道覺斯民?[6](卷11)。雙方其實都認為唯有自己的學說才是儒學發展史上的第三塊裏程碑。這本質上是壹種文化專制主義,特別是將壹種學說貫徹於科舉取士,起著嚴重的禁錮思想的惡劣作用。這是宋學發展中留下的壹條重要教訓。我們承認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就應當承認思想也是豐富多彩的。檢驗真理只能通過實踐,通過平等討論,想念自己掌握著真理,就無須依靠權力的支撐。中國有著深厚的壹言堂傳統,直到近代,才有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提出了壹個相反的方針?兼容並包,即群言堂。依照古代大儒的思維,是偏喜抽象,偏喜綜合,偏喜概括,偏喜想象,偏喜模糊,甚至混沌,而不求具體,不求分析,不求實證。按現代科學實驗可分兩種層次,壹是理論科學實驗,二是技術科學實驗。中國古代恰好是缺乏理論科學實驗的思維和傳統。中國古代哲學偏重於政治和倫理,而哲人們大都無興趣對自然界進行細微地觀察和研究,而滿足於從某些抽象概念創立宇宙論。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等概念長期行用,停滯不前,而缺乏通過實證、分析,不斷探索宇宙和自然奧秘的精神和思維模式。宋學也沿襲了這種傳統,並有了進壹步發展。這又潛藏著中國哲學由先進轉向落後的因素。因為哲學只有紮根於自然科學的沃土,才能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是宋學發展中的又壹條教訓。中國古代哲學,包括宋學的思想模式,也不可能不影響自然科學的發展。三、科技:宋代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黃金時期。聞名於世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三項主要是在宋代得到應用和發展的。沈括是宋代主要的科技代表人物,有筆記小說《夢溪筆談》和醫書《良方》傳世,他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北宋有兩次天文史上著名的超新星記錄。蘇頌和韓公廉制造了水運儀象臺和渾天儀,成為世界上第壹臺天文鐘和假天儀。其他如農學、農業技術、建築學等都有顯著成就。北宋初,構築橫跨長江的大浮橋,為橋梁史上的創舉。南宋時,廣泛使用車船,應用了原始的螺旋槳,如此等等。①人們對宋學的研究和議論甚多,以上主要采用鄧廣銘和漆俠的論點,參見鄧廣銘《略談宋學》(載《宋史研究論文集》1984年年會編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漆俠《宋學的發展和演變》(載《探知集》,河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有人認為,研究科學史,必須註重科學發展的連貫性,即後人不斷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添加成果,方才成其為科學史。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古代的科學主要應有數學和醫學兩門,這與宋代學校設有醫學和算學是相應的。宋代數學有其成就,(宋朝歷史 )但對近代數學說不上有何影響。中華傳統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無疑是深受古代哲學的影響。宋金時期的醫學理論有新的發展,出現了法醫專著。北宋時的醫學分科,已與近代醫學分科類似。女真人沒有醫學,金朝醫學其實是北宋醫學的延續和發展。人體的經絡機制和氣功,是東方科學思維的重要結晶,盡管至今還未能以現代精密科學作出解析。宋代制作針灸銅人兩具和相關醫書,是針灸學劃時代的進步。與古代數學不同,中華傳統醫學至今仍然造福於中華民族,並且對人類健康作出愈來愈大的貢獻。四、史學:?中國史學莫盛於宋?[1](p240)。宋代是中國古代史學的鼎盛期,各種官修史書卷帙龐大,壹些史學新體裁先後創立,還有地理總誌和方誌的纂修,史學領域擴大到了金石學,宋人開創的金石學為近代考古學的嚆矢。凡此種種,加之長篇巨制之多,史學家成就之大,都足以淩駕漢唐,睥睨明清。但與唐朝史學相比,宋朝沒有像劉知幾《史通》那樣有創見,有強烈追求真理和批判精神的史學著作。五、詞:詞和詩的最重要區別,在於其音樂性。雖然壹些古詩、樂府之類都能詠唱,但詞的音樂特色卻更為鮮明,其長短句和嚴格的韻律,都是更便於詠唱者,詞可謂是宋朝的流行歌曲。盡管按固定的曲譜填詞,可以追溯更早,但確立為音樂文學,或者說是壹種中國特色的音樂,主要是始於詞這種文學體裁。宋朝許多文士參加詞的寫作,特別是出現了所謂豪放派的詞人。從文學角度看,豪放派開拓了詞的創作新境,南宋的辛棄疾等又從事愛國詞的寫作;但從音樂角度看,豪放詞卻造成了詞的文字與音樂情調的乖離。因為詞的曲譜壹般是?淺斟低唱?、?綢繆婉轉?的?艷詞?,如從《念奴嬌》的詞牌名推測,本是用音樂表達青樓女子念奴如何嬌美,這種樂曲顯然與蘇軾用該詞牌創作的?大江東去?的文字不協調。可惜如今詞的曲譜已基本失傳,但詞的發展卻是開創了壹種重要的音樂模式,特別是對戲劇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從元雜劇到近代京劇和地方戲,其基本模式,就是按固定的曲譜填詞,堪稱詞的濫觴。人們往往把詞稱為宋詞,當然是標誌著宋代是詞這種文學體裁的最高水平。六、散文:唐朝直到北宋初,駢體文占據統治地位。北宋開始的新的古文運動,到北宋中期取得了全勝,名家輩出,其散文至今傳誦不衰。後人稱?唐宋八大家?,北宋即占據六人。漢字是方塊字,最適合表達其文字美的體裁大致有駢體文、古詩詞和對聯。駢體文不宜壹概否定,但當時的所謂古文與駢體文比較,無疑是更自由地、充分地表達思想和描繪、論析事物。總的說來,宋代的散文成就超過了唐代。七、詩:宋詩不如唐詩,這已是定論。但宋詩也有其特點。宋朝出現了如蘇軾、陸遊等重要詩人。特別是陸遊的愛國詩,對華夏精神文明產生了久遠的影響。總之,我們要實事求是地、充分地估價作為中華古文明鼎盛期的燦爛的宋代文明,但也應努力探索宋代文明的缺陷,探尋中華文明此後落伍的因素,這才是辯證唯物論。唯其如此,研究歷史,就不單純是為古人算賬,而是為今人和後人開路。參考文獻:[1]陳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鄧廣銘學術論著自選集[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3]王曾瑜。孟子在宋代亞聖地位的確立及其影響[A]。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C]。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4]虞雲國。宋光宗宋寧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5]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6]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1。(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北京100081)王曾瑜(1939?),男,上海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河北大學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宋史研究。《河北學刊》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