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膠艾湯的古籍記載

膠艾湯的古籍記載

組成阿膠(炙)3兩,艾葉(熬)3兩,芍藥3兩,幹地黃3兩,當歸2兩,幹姜2兩,芎藭2兩,甘草(炙)2兩。

來源《千金翼》卷二十。

主治男子絕傷,或從高墮下,傷損五臟,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瘡傷經內絕;婦人產後及崩中傷下血多,虛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膠令烊,分再服;羸人3服。

膠艾湯 來源《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七。

組成熟地黃 艾葉(炒) 當歸 甘草(炙) 芍藥川芎阿膠(炙) 黃耆各30克

用法上銼為散。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主治妊娠不問月數深淺,因頓仆胎動不安,腰腹痛。

加減胸中逆冷,加生姜5片,大棗3枚。 來源《外臺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組成阿膠6克 艾葉6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功用養血安胎。

主治妊娠受傷,下血腹痛。 處方 阿膠(碎.炒燥)、川芎、甘草(炙),各二兩;當歸、艾葉(微炒),各三兩;白芍藥、熟幹地黃,各四兩。

炮制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勞傷血氣,沖任虛損,月水過多,淋瀝漏下,連日不斷,臍腹疼痛,及妊娠將攝失宜,胎動不安,腹痛下墜。或勞傷胞絡,胞阻漏血,腰痛悶亂,或因損動,胎上搶心,奔沖短氣,及因產乳,沖任氣虛,不能約制,經血淋瀝不斷,延引日月,漸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壹盞,酒六分,煎至八分,濾去渣,稍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甚者連夜並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 幹地黃3錢,阿膠1錢,川芎1錢,艾葉1錢。

功能主治 婦人經脈不通。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大盞,酒半盞,煎至8分,不拘時候溫服。後服鱉甲散。

摘錄 《理傷續斷方》 處方 阿膠1錢,白芍1錢,熟地黃1錢,艾葉3錢,川芎8分,大棗3枚。

功能主治 婦人經來幾點而止,過5-6日或10日又來幾點,1月之內常行2-3次,面色青黃。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1-2劑,次服紫金丸

摘錄 《竹林女科》卷壹 處方 當歸5錢,芍藥(炒)1錢,地榆(炒)1錢,熟地8錢,川芎2錢,阿膠(炒)3錢,艾葉5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 孕婦胎動不安兼漏血。

摘錄 《靈驗良方匯編》卷上 處方 阿膠、艾絨、川芎、甘草、當歸、白芍、熟地、赤石脂、地榆、菖蒲(壹用蒲黃)、小薊(壹用蘇木)。

功能主治 婦人沖任虛損,崩傷淋瀝,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水1鐘,酒半鐘,煎服。

摘錄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壹 別名 膠艾芎歸湯、膠艾當歸散

處方 阿膠2兩,川芎2兩,甘草(炙)2兩,艾葉3兩,當歸3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胞阻。胎動下血在8-9月內,及半產後因續下血不絕。

用法用量 膠艾芎歸湯(《醫學入門》)卷八)、膠艾當歸散(《醫學正印》卷下)。冷痛,加幹姜2兩。

摘錄 《普濟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 別名 地黃湯、膠艾芎歸湯

處方 川當歸2兩,熟地黃2兩,艾葉2兩,阿膠(炒)3兩,川芎3兩(1方無地黃有甘草;1方加人參、白茯苓)。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婦人妊娠頓仆傷胎,腰腹疼痛,或胎上搶心,或下血不止,或短氣欲死。

用法用量 地黃湯(《聖濟總錄》卷壹五八)、膠艾芎歸湯(《濟陰綱目》卷八)。壹方腹痛甚者,加杜仲、地骨皮。

摘錄 《胎產救急方》引《楊氏產乳方》(見《醫方類聚》卷二二四) 出處:《金匱要略》

備註:又名:芎歸膠艾湯

總 結:半產漏下

組 成:阿膠、芎藭、甘草、艾葉、當歸、芍藥、幹地黃

條文: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著,有妊娠下血著,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 之。

主 治:1.治婦人漏下,或半產後下血不絕。

2.或妊娠下血,腹痛為胞阻。

3.亦治損傷沖任,月水過多,淋瀝不斷。

加 減:(1)嚴氏治胎動經漏,腰痛腹滿,搶心短氣,加黃耆。

(2)千金翼治從高墜下,損傷五臟吐血,及金瘡經肉絕者,加幹姜。

歸 經:此足太陰厥陰藥也。

方 義:(1)四物:以養其血。

(2)阿膠:以益其陰。

(3)艾葉:以補其陽。

(4)和以甘草,行以酒勢,使血能循經養胎,則無漏下之患矣。

又附方:(1)壹方加幹姜三兩。

(2)阿膠壹斤,蛤粉炒,艾葉數莖,亦名膠艾湯,治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搶

心,去血腹痛。

(3)指迷方加秦艽。

煎服法:水五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內阿膠烊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