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在黃河以西有壹條狹長的平原,叫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被沙漠戈壁所包圍的壹小塊綠洲,那就是敦煌。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來大將霍去病大敗匈奴,列四郡,建兩關,打開了通向中亞、西亞的陸上交通“絲綢之路”。而敦煌郡,地處絲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當年曾是壹座繁華的大都會,就像現在的上海。隨著貿易興盛起來,佛教也從西域傳入了中原,但當時很少有人讀得懂梵文,怎麽辦呢?那就刻出來,畫出來。

366年,晉朝,有壹位樂尊和尚從西域遠道而來。太陽快要沈入無邊無際的沙漠裏了,和尚還未找到住處,四顧蒼茫,又累又餓。正在這時,迎著夕陽,他發現沙漠的東南角有三座聳立的高峰,發出燦爛的金光,好像有千萬個佛在金光中顯現。和尚目瞪口呆,熱淚盈眶大呼:“這就是聖地啊!”他頂禮膜拜,發誓在此弘揚佛法。他到處化緣籌資,請來工匠,在沙漠邊的斷崖上開鑿起石窟來。這就是後來被稱作第壹石窟的樂尊窟。

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許多善男信女來頂禮朝拜,建造石窟者也隨之多起來,開始從和尚到王公貴族,又由地方官吏、商人到普通百姓。絲綢之路漫長兇險,他們相信,供養佛祖,可以保佑旅途順利,國泰民安。他們在石頭上雕刻出佛祖的模樣,在外邊壹層層抹上泥巴,畫出音容笑貌;在四周墻壁上用顏料畫上描繪佛教故事,勸人棄惡向善。

隋唐時期,絲綢之路暢通繁榮,佛教傳播興盛發達,莫高窟興起開窟造像之風,目前的735個洞窟中有270多個是在隋唐開鑿的。

話說初唐時期,武則天計劃稱帝,做這麽前無古人的事情,肯定得講求個“君權神授”啊!她的男寵薛懷義翻遍古籍找到壹本《大雲經》,裏面記載了這麽個故事:佛祖在世時身為凈光天女,後世以女子之身成為國王。暗示武則天就是彌勒佛轉世。於是全國各地興建大雲寺,敦煌也不例外。莫高窟現存世界第三大佛像,高達35米,身上的袈裟上畫著龍紋,穿著抹胸,嘴唇紅潤,頗具女性風範,據說就是武則天的塑像。徐克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裏面那座通天佛像,是真實存在的。

安史之亂之後,河西地區落入了吐蕃族手中。後來敦煌名門望族張議潮率眾起義打敗吐蕃,歸附唐朝,從此建立地方割據政權長達100多年,盡力保全了敦煌的繁榮。現在莫高窟中還畫著張議潮統軍出行圖,騎在高頭大馬上威風凜凜的模樣被保留了下來。

到了明朝,明軍被吐魯番打敗,於是全面東撤,敦煌也不要了,嘉峪關也關閉了,路上絲路被切斷,轉而開發海上絲路。那壹邊鄭和浩浩蕩蕩下西洋,這壹邊莫高窟棄置荒野200多年。直到清朝雍正年間,才重新設置敦煌縣。

然後就到了1900年,那個傳說中的年份。當時莫高窟由壹個叫王圓箓的道士看守著。某天他在清掃石窟的時候,突然墻壁裂開壹個小口,扒拉進去,居然是個洞,裏面藏著各種經書文物!時間上,從公元六世紀貫穿到十壹世紀,內容上則包羅萬象,佛經,醫書,賬本,甚至是夫妻之間的書信,全部完好留存了下來!王道士四處奔走上報,但是當時的官府無人理會,僅僅命令王道士“就地保管”。後來,英國探險家斯坦因順著絲綢之路找來了,他聽說王道士崇拜唐僧,就說:“我是唐僧派來的,要把經書送回西天。”愚蠢的王道士相信了。斯坦因僅僅用600兩白銀就運走了幾十箱經書。後面,法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也來了。50000件文物,現在留在中國的還不到8000件。

不僅如此,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壹夥白俄的敗軍流竄到中國,在莫高窟安營紮寨,拆掉洞門口的門楣當柴燒,在裏面生火做飯,亂刻亂畫。

不僅如此,著名畫家張大千四十年代到達莫高窟,為了方便臨摹,直接用手剝掉外層墻壁,毀壞多幅壁畫。

1944年,張大千的敦煌畫展在成都和重慶展出,引起巨大轟動,買票的人排出壹裏多地。有個學畫畫的學生趕到成都,第壹天票賣完了,待到第二天才買到。兩年後,他攜家帶口到了敦煌,在莫高窟呆了壹輩子。他就是第壹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傑。從此,中國多了壹門學問叫敦煌學。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張大千的畫還生動鮮活在紙上,僅僅過了80年,在空氣和陽光的腐蝕下,壁畫原型已經模糊不清。就連我們遊客的每次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會加速壁畫的流失。

所以,作為壹名小小的遊客,當妳走進莫高窟的時候,會由於呼吸不暢而心跳如雷。

咚。咚。咚。

好像頭頂飛天的鼓聲轟鳴。

那是流淌在血液裏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