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對金庸小說中歷史背景以及人物的評價~~~~快啊

對金庸小說中歷史背景以及人物的評價~~~~快啊

金庸和梁羽生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學功底,尤其是中國的古典詩詞。可能跟大多數讀者的感覺不同,我甚至覺得梁羽生的詩詞工夫更擅壹籌,而金庸的涉及面要寬很多,對歷史文化古籍的研究有獨到之處,這使得他施展騰挪大法時得心應手,能夠隨手拿來為文增色。

男女情事的描寫在每部作品中都是塑造人物的關鍵之處,兩個人的筆下這類事情都比較幹凈,很少有做作肉麻無病呻吟之處。歐陽克如此壹個尋花問柳之輩,對黃蓉的感情也是很真。比較而言,梁羽生作品這方面的表現稍差壹些,不像金庸筆下男女主人公妳來我往,從情愫潛生至柳暗花明,壹步壹步走來般引人入勝。在我看來,金庸是寫男女情事的大專家,他對男女心理的刻畫令人叫絕,因此也真不明白為什麽瓊瑤有那麽多的讀者。

對於朋友之義,我感覺兩個人並非沒有著墨,但鮮有古龍筆下的李尋歡阿飛這種朋友之情。天龍中倒是有三個男主人公,可很難說他們之間的情義到了李阿的程度。倒是江南七怪之間的義氣讓人感嘆。

所有的作家都各有所長,對他們的要求就如同郭靖在桃花島聽黃歐蕭箏之戰時所想:明明壹方再高壹點便可講對方擊敗,可為什麽做不到呢?郭靖後來相通了,想必妳我大家也想得通。

來個排名吧(這下爭論大了,千萬別跟我打嘴仗…)

金庸作品: 射雕,笑傲,鹿鼎,飛狐…

金庸人物男性:郭靖,令狐沖,喬峰… … … … 小寶

金庸人物女性:程靈素,黃蓉,郭襄

梁羽生作品: 雲海,萍蹤,七劍…

梁羽生人物男性:金世遺,張丹楓

梁羽生人物女性:呂四娘,李沁梅

不得不進入人物世界。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對武俠小說來講我感覺還是應該圍繞人物展開,其他的三個方面不應沖淡此中心。基於上文談到的大背景,個人情義與國家民族大義的沖突使他們筆下壹個個形象飽滿鮮明。

郭靖,喬峰應是其中典型。郭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雖然自小愚笨,但大是大非從不含糊,嘔心瀝血保家衛國。喬峰身上的血性更是不用花費任何筆墨。梁作中的張丹楓最有資格劃在民族大俠的行列,其身世其言行讓我總是想到劉松仁主演的萍蹤俠影,讓我想到啼血的杜鵑(很奇怪,我也不知為何)。呂四娘的色彩相對於他們三位要差壹些,但作為俠女來講很不容易了,愛恨情仇和比較寬廣的視野胸懷俱存(幾位女大俠不要說我重男輕女啊,呵呵)。

令狐沖是我在這些作品中除郭靖外最欣賞的形象,他有誠義情義,但不墨守成規(除了師門的事情之外),盡管不時裝作幾分灑松,但內心纖細脆弱的他活得卻是很累。金世遺張無忌的人性和遭遇頗讓人感慨,他們作為歷史的角色並不很關鍵,張無忌雖掛著明教首領的頭銜,但感覺明教的扯入本身就很有幾分牽強。楊過我不想評論,盡管我們是本家,但很不以他為然。而那個小寶呢?<<小寶與康熙>>中張衛健的扮相讓我感覺很到位(至少比陳小春的印象深,不過梁朝偉和周星弛的小寶我沒看過),很痞的壹個有情有義有愛有恨辦事伶俐果斷的自私的俠義人物,簡直復雜到了極點。且不論我是否欣賞他,金庸的筆下能出這麽個形象就讓我佩服的很。

事實上,金庸的每壹部作品都至少給讀者留下性格很鮮明的壹個人物,相對來講,梁羽生可能太拘泥於歷史的沖突,沒有給人性太多發揮,使得他的那麽多人物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鳳毛麟角。七劍下天山能說是圍繞淩未風來寫的麽?而孟華兄弟真如同小說名字那樣,給我們的印象如流星壹般。只有張丹楓,金世遺,呂四娘,馮琳,厲勝男等寥寥幾人。

雲海玉弓緣被許多讀者推為梁羽生的精品,心有戚戚焉,其中厲勝男的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讓我感覺美中不足的是很少給她直接描寫,多以別人的印象來襯托。性格如此復雜的壹位女人,刻畫手法頗類似趙敏殷素素任盈盈出現的前期。作為小說的女主人公,她們是不是需要站在主體的地位,由作者來描繪而不是總由他人來反襯呢?而金世遺,有時候我把他跟令狐沖聯在壹起,覺得這兩個人都有些可憐,但令狐沖還是稍顯幸運寫。金世遺,梁羽生給的名字註定了他淒苦曲折壹生。

說說武功吧。梁羽生筆下武功頂呱呱的正派角色分布不廣,玄機老人壹支和天山壹支,占據了武林的半壁江山。金世遺中年之後也指點了不少人物,成就了不少人才。總的印象是,金庸對道家頗幾分推崇,鐘南山和武當山為罪的次數較多,而少林武功的博大精深根深蒂固(以覺遠和掃地老僧可見)。張無忌郭靖楊過等等的武功跟僧和道的武學修養有著扯不清的關系。五嶽中華山派也不乏響當當的角色,令狐沖和袁承誌是其中代表。對於西南邊陲的段氏,千萬不可忽視。

天山壹支被梁羽生大大贊嘆,並歸入武林正宗甚至領袖的行列,跟金庸小說中南武當北少林兼五嶽的武林歸宗頗不相同。我感覺金庸相對來說更“正統”壹些,至少從武功最高者的歸屬上接近於此。並不是說天山派就不值得推崇,事實上正是梁的作品讓我對天山非常向往。只是跟我的最初印象不同,要知道武當少林的名聲流傳了多少年啊!各種武功中讓我最皺眉頭的是梁羽生筆下壹遍又壹遍的“天魔解體大法”,唉,真是壹種救命(抑或催命?)武功。

從另壹方面來講,梁羽生的“正統”體現在很少讓主人公通過吃草喝藥長功力。找到什麽邪氣的武功密籍很普遍,但細細數來,梁的筆下還真少見吃蛤蟆飲蛇血的蛇例。金庸筆下的邪性的事情很多,尤以天龍八部為甚。除了其中的幾個人物外,我對這部作品評價很壹般(原因自然還有金庸杜撰的幾個背景頗讓我感到莫名其妙,尤其是雁門關外中原武林跟喬峰壹家子的恩怨)。

前幾天忽然有了興致,草草翻了翻梁羽生的天山系列和張丹楓系列,把金庸的射雕也溫習了壹次。突然發現兩人作品中居然有壹些人名(自然並非很重要的人物)很相近,甚至相同(當然並非僅指射雕)。在此我想並沒必要班門弄斧地點出,比我癡比我細的武俠迷武俠通想必早已看到。

這點發現自然無關痛癢,倒是他們作品的其他部分頗令我著迷。並不敢針對兩人的高下做比較,那只會引來無休止的爭論。僅僅就作品談作品,與各位回顧。

就歷史和事件背景來說,兩人的作品大多關註在宋元明清,是典型的民族矛盾錯綜復雜時期。宋與遼金蒙的戰火;漢人間爭奪江山的明初明末;明與清之間數不清的恩恩怨怨。跟陳青雲臥龍生之流不同,金梁的作品都架構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對漢族的讀者更有吸引力。很奇怪梁羽生對張士誠及其相關事宜的推重,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在其中。

小說主角展現自我的場所分析起來也有幾分意思。梁羽生對遙遠的天邊很感興趣,有冰山,西域,海島,草原,自然還有少數民族的生活。金庸的小說自然也少不了天涯海角,事實上武俠身上千奇百怪事情的發生怎能少得了名山大川沙漠荒灘呢!為體現人物內心的爾虞我詐和身手的飛檐走壁,皇宮大院也是必備的演出場所。

但總體來看,金庸小說的主體最終還是回到中原大地來打江山,而梁羽生小說中的人物相當大比例經常在天之涯海之角練功比武殺敵。

對金庸《射雕英雄傳》郭靖的人物評價

我看過金庸的很多小說,對《射雕英雄傳》有著獨特的好感,也許是因為金庸這篇小說的人物塑造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尤其是郭靖。

郭靖是個大俠,他不會象韋小寶壹般玩世,不會象張無忌最終歸隱,他的壹生都為民謀利,為國出力,他性格梗直不屈,待人寬容友善,為國忠肝義膽,他的壹生是奮鬥的壹生,象他的小紅馬壹樣奔馳在事業的邊疆,青年就領蒙古軍爭城掠地,平定西域,吞並金國。是成吉思汗的虎將。南歸後,武藝得到老壹輩的極力推崇,隱隱有新壹代武學大師風範。再加上對國事的關心,很快成為武林中的新壹代領袖。蒙古軍南征,他率武林人士艱守近十年,直到城破身亡。英雄壹生,可歌可泣,他是金庸人物俠之大者。

對武功,郭靖的成就也不錯,華山論劍接黃藥師300招不敗,以後更是不斷修為,爐火純青。可惜他的悟性極低,成為武學大師簡直是奇跡,多虧碰上N個明師的指導,再加個人的超人勤奮!但是,他只會停滯在前人所到的地步,他天資魯鈍,沒有創新,不可能闖出什麽郭家拳或郭家劍來。

可交際是郭靖的壹大弱點。當我看到郭靖當著黃容的面跑出門追穆念慈時,都被他嚇出了壹身汗。穆念慈怎能比得上黃容?(個人認為啊)就算比得上黃容也不能當著黃容的面追出去啊!

當楊過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耍的他團團轉,除了兵法武功,他對人情世故知之甚少。要不是精明的黃蓉,他很多時候都要尷尬死。家有賢妻,真是他的福分啊。

金庸要告訴我們些什麽?笨鳥先飛,好!事故圓滑,不壹定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