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介紹壹下西藏的阿裏地區

介紹壹下西藏的阿裏地區

阿裏地區,是西藏自治區唯壹的地區,駐地噶爾縣。元朝稱納裏,明朝稱俄力思。位於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壹個地區級行政區劃,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壹,擁有獨特的高原自然風貌。

地理坐標為東經78°23′40″~86°11′51″,北緯29°40′40″~35°42′55″。土地面積33.71萬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全地區總人口95803人。地區行政公署駐噶爾縣獅泉河鎮。

阿裏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等山脈相聚的地方,被稱之為“萬山之祖”。同時,這裏也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發源地,故又稱為“百川之源”。

擴展資料:

阿裏地區的歷史沿革:

“阿裏”壹詞是藏語音譯,意為“屬地”、“領地”、“領土”等。直到9世紀初,這裏仍稱“象雄”。在漢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對其稱呼各異。

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贊普之後裔來到這塊原屬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區域後,這塊上部區域名副其實地臣服於贊普後裔的統轄之內,故此,才有“阿裏”的稱謂。

阿裏古為藏族地區早期的“十三小邦”之壹,漢族史籍稱為“羊同”。羊同經過逐步發展,在約公元4-5世紀建立了象雄王國,鼎盛時將地域劃分為內中外三部,內象雄大體為今阿裏地區所轄範圍。

古格王朝在公元13世紀隨西藏壹起歸屬元朝(1206-1368),統屬於元朝設立的“烏斯藏納裏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元代稱“納裏速古魯孫”,阿裏地區的具體事務則交由薩迦地方政權處理。

明朝(1368-)在管理西藏方面基本沿用元朝的舊制。明朝洪武皇帝在今克什米爾東北和藏西設置俄力思軍民元帥府。明代稱“俄裏思”,到了清代方稱“阿裏”。

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由汗庭任命管理(甘丹頗章政府是其中的下級政府,而且只有部分管理權),後期是拉藏汗任命女婿康濟鼐管理阿裏區域,後來,在清中央政府的扶持下,阿裏地區逐步歸入西藏噶廈地方政府,後又設立宗(相當於縣)和管理阿裏地區的總管——“阿裏基巧”。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堆裏嘎本駐噶大克(即噶爾雅沙)。轄布達巴、日土、噶大克。

1954年設阿裏總管,管轄仲巴洛強、普蘭宗、劄布讓宗、達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

1960年設阿裏專區,專署駐噶爾昆沙。以噶爾宗設噶爾縣(駐雅沙);以日土宗設日土縣;以革吉設革吉縣(駐那坡);以改則設改則縣(駐隆仁,又稱魯瑪仁波);以仲巴洛強溪設仲巴縣(駐劄東);以普蘭宗設普蘭縣;以劄布讓與達巴2宗合並設劄達縣(駐托林)。轄7縣。

1962年將仲巴縣劃歸日喀則專區。轄6縣。

1966年阿裏專署由噶爾縣遷駐噶爾縣獅泉河。噶爾縣由雅沙遷駐昆沙(因民主改革時在昆沙設噶爾新鄉鄉政府,故昆沙又稱噶爾新村)。

1970年阿裏專區改為阿裏地區,地區駐噶爾縣獅泉河。由改則縣的路南4區設立措勤縣(駐門董)。阿裏地區轄噶爾(駐昆沙)、革吉(駐那坡)、劄達(駐托林)、措勤(駐門董)、日土、改則(駐魯瑪仁波)、普蘭等7縣。

1979年3月7日復歸西藏自治區領導。同年2月5日正式成立阿裏地區行政公署。

1997年,地區行政公署駐獅泉河鎮。轄噶爾、普蘭、措勤、革吉、改則、紮達、日土7縣。

百度百科—阿裏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