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起源源於道教中的壹個神話故事。
相傳東漢時,汝河有瘟疫妖。它壹出現,每家每戶每天都會有人生病甚至死亡。這個地區的人們被瘟疫惡魔蹂躪,太可怕了。當時汝南縣有個年輕人叫恒敬。有壹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死掉。恒景病愈後,告別愛妻和同鄉,決定外出遊仙學藝,為民除害。橫涇歷經艱難險阻,終於在壹座古山上找到了壹位神奇的神仙。仙人被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和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送給他壹把降妖劍,並偷偷教他降妖劍法。恒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成了壹門超凡的武功。有壹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身邊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神又要出來作惡了。妳既然學會了本領,就該回去殺百姓了!”。這時,仙人給了恒敬壹包山茱萸葉子和壹瓶菊花酒,並把辟邪的秘訣交給了他,讓恒敬立即騎著鶴回家。恒景回到了家鄉。9月9日上午,他按照仙人的指示,帶領村民來到附近的壹座山上,給每個人壹片山茱萸葉和壹杯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吼,北風驟起,壹片漆黑。隨著幾聲淒厲的慘叫,瘟疫魔沖出汝河,沖向山腳。這時,莫問突然聞到了山茱萸的怪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頓時變了,渾身發抖,不敢再往前走了。說時遲那時快,恒景手握降妖劍沖下山來。經過幾輪激戰,恒景刺死了莫問,消滅了瘟疫。從那以後,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爬山避疫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麽?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九重疊,所以也叫“重九”。為什麽叫“重陽”?在古代,二、四、六、八、十是陰數,壹、三、五、七、九是陽數,九是最大的壹個。古書(易經)說:“以陽為九。”兩陽互為重要,故又稱“重陽”。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壹些地方將夏歷9月9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和“敬老節”。
2012 12 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老人節。
我們中國人是壹個有著尊敬老人傳統的群體。早在3000年前的《詩經》中就有“哀父母生我”的詩句,“但寸草有多少情,賞三年福”更是膾炙人口。當前,隨著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和“未富先老”的社會壓力,文化內涵豐富的重陽節有了更多更重的現實意義。反正重陽節只有壹天。正如廖主任所說,我們不能指望在壹天之內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以此為契機,才能形成長效機制,從制度上保障,從氛圍上影響,從觀念上調整。這才是重陽節的真正意義。
重陽節爬山的寓意
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古代有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所以也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和古人對山的崇拜。登高也是源於自然界的節氣,重陽節登高對應的是古代人陽春三月的春遊。
據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登高祈福”的習俗。攀登的地點沒有統壹的規定,攀登的地點壹般分為爬山、爬樓或爬臺。高俗的起源有四:壹是古人的崇山;二是來自“清氣升濁氣沈”的氣候;再次,源於攀高的“逆來順受”;第四,源於附會中壹個荒誕的傳說“爬山避災”。
1.古代古人崇山,形成了“登高祈福”的習俗。西漢戴勝寫《祭禮》:“山川、河流、山谷、丘陵,能發出風雲作風雨,見了妖怪,都叫神。”文獻記載,古人對山既崇敬又崇拜,“登高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流行。西漢《長安誌》記載了人們在九月九日遊覽漢都。
2.根據天地日月運行規律,重陽有“清氣升濁氣沈”的氣候。地勢越高,晴空越集中,所以“重陽登高賞晴空”成為壹個重要的民俗。
3.“刺青”的說法來源於自然界的節氣。重陽是壹個秋天的節日。節後天氣漸冷,草木開始枯萎。重陽節爬山的“辭”,對應的是古人陽春三月的“郊遊”。
4.重陽節爬山避災的神話傳說故事背景發生在東漢時期。據說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壹個叫桓景的術士,他認為這壹天會有瘟疫,人們應該離開家園,盡可能往高處走,才能安全。南朝吳亮君的神話小說《續齊與諧》中,記載了桓景九月九日上山避禍的荒誕故事。
關於重陽節的起源和意義的文章;
★重陽節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麽?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由來和意義。
★重陽節的由來和傳說
★重陽節的由來和起源
★重陽節的由來和特點
★重陽節的由來、由來和習俗
★重陽節的由來介紹
★重陽節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