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海經》記載:“有青獸,人面,名曰猩猩。《禮·曲禮》雲:猩猩能言。” 《呂氏春秋·本味》記載:“肉之美者,猩猩之唇”。高誘註:“猩猩,獸名也,人面狗軀而長尾”。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雲:“猩猩,好酒與屐。人有取者,置二物以誘之。猩猩始現,必大罵曰:我也!乃絕遠去。久復,稍稍相勸。俄頃俱醉,其足皆絆於屐,因遂獲之” 《爾雅翼》中說:猩猩如婦人,披發、袒足、無膝、群行,遇人則手掩其形,謂之'野人'。 中國古代所記載的猩猩,並非是猩猩科的物種,而是壹種傳說中的動物,在不同的典籍中,“猩猩”所指的動物也不相同。 《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爾雅?釋獸》將猩猩列於蒙頌、猱猿、玃父、威夷、麔麚、贙、豦、蜼之後,又說:“猩猩小而好啼。” 《山海經·南山經》說:“招搖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呂氏春秋.本味》則說:“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雋觾之翠、述蕩之掔、髦象之約。” 《水經註》說交趾平道縣:“縣有猩猩獸,形若黃狗,又似狟豚,人面頭顏端正。善與人言,音聲麗妙如婦人好女,對語交言,聞之無不酸楚。其肉甘美,可以斷榖,窮年不厭。” 註釋 《呂氏春秋?孝行覽第二》,174 頁。 酈道元《水經註》卷三七葉榆河,第六冊,6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