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楮實子簡介

楮實子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楮實子的別名 7 來源 8 產地 9 性味歸經 10 楮實子的功效與主治 11 楮實子的用法用量 12 楮實子的化學成分 13 楮實子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13.2 來源 13.3 性狀 13.4 鑒別 13.5 檢查 13.5.1 水分 13.5.2 總灰分 13.6 浸出物 13.7 飲片 13.7.1 炮制 13.7.2 性狀、鑒別、檢查、浸出物 13.8 性味與歸經 13.9 功能與主治 13.10 用法與用量 13.11 貯藏 13.12 出處 14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楮實子的方劑 2 用到中藥楮實子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楮實子 1 拼音

chǔ shí zǐ

2 英文參考

fructus broussoiae [朗道漢英字典]

semen browsoiae [朗道漢英字典]

broussoiae,fructu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aper mulberry frui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on papermulberry frui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ructus Broussoiae(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apermulberry fruit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楮實子為中藥名,出《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即《名醫別錄》所載之楮實[1]。為桑科植物構樹Broussoia papyrifera (L.) Vent. 的幹燥成熟果實[2]。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ructus Brousso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papermulberry frui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楮實子的別名

楮實、楮桃、轂樹子[1]。

7 來源

楮實子為桑科植物構樹Broussoia papyrifera (L.) Vent. 的幹燥成熟果實[2]。

楮實子為桑科植物構樹Broussoia papyrifera (L.) Vent.的果實[1]。

8 產地

楮實子分布黃河、長江和珠江流域[1]。

9 性味歸經

楮實子味甘,性寒;入肝、腎經[1]。

10 楮實子的功效與主治

楮實子具有補腎益陰,強筋骨,明目,利尿的功效,治腎虛腰膝酸痛,虛勞骨蒸,頭暈目花,目生翳膜,水腫帶下[1]。

楮實子為眼科常用補血藥,具有滋補肝腎,明目利尿的功效:

(1)用於肝腎虛損所致的目昏視瞻,蚊蠅飛舞,青盲等。常與枸杞子、菟絲子等配伍,如駐景丸加減方(《銀海精微》)。

(2)用於胞瞼浮腫,視網膜黃斑水腫等。可與茯苓、山藥等同用。

11 楮實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1]。

12 楮實子的化學成分

楮實子含皂苷、維生素B及油脂[1]。

13 楮實子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楮實子

Chushizi

BROUSSONETIAE FRUCTUS

13.2 來源

本品為桑科植物構樹Broussoia papyrifera(L.)Vent.的幹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洗凈,曬幹,除去灰白色膜狀宿萼和雜質。

13.3 性狀

本品略呈球形或卵圓形,稍扁,直徑約1.5mm。表面紅棕色,有網狀皺紋或顆粒狀突起,壹側有棱,壹側有凹溝,有的具果梗。質硬而脆,易壓碎。胚乳類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

13.4 鑒別

(1)本品粉末紅棕色。果皮柵狀細胞壁黏液化,殘存具細齒狀的條紋增厚部分,形似細芒。含晶厚壁細胞成片,棕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內含草酸鈣簇晶;斷面觀類長方形,內壁極厚;胞腔偏靠外側,簇晶矩圓形。內果皮厚壁細胞甚扁平,常多層重疊,界限不清。種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略呈連珠狀增厚,非木化,胞腔內含黃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2g,置具塞錐形瓶中,加入石油醚(60~90℃)50ml,密塞,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棄去濾液,重復操作3次,殘渣揮幹,加入甲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楮實子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8ul,分別點於同壹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H薄層板上,以甲苯壹乙酸乙酯壹甲酸(10:8: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在紫外光(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3]

13.5 檢查 13.5.1 水分

不得過9.0%(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H第壹法)。

13.5.2 總灰分

不得過8.0%(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K)。

13.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Ⅹ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4.0%。[3]

13.7 飲片 13.7.1 炮制

除去雜質和灰屑。

13.7.2 性狀、鑒別、檢查、浸出物

同藥材。[3]

13.8 性味與歸經

甘,寒。歸肝、腎經。

13.9 功能與主治

補腎清肝,明目,利尿。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軟,虛勞骨蒸,頭暈目昏,目生翳膜,水腫脹滿。

13.10 用法與用量

6~12g。

13.11 貯藏

置幹燥處,防蛀。

13.12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