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漫話外圓內方與天圓地方

漫話外圓內方與天圓地方

漫話外圓內方與天圓地方

文圖/李根勇

外圓內方知進退,上圓下方定乾坤。在李氏孝德基金會團隊內部,作者作為會長倡導"外圓內方"的治家處世理念,即對家族內部方方正正,方方面面,從嚴要求,勤勤懇懇,節儉處事,以利長遠和未來發展。對離開故裏的外鄉人,則圓潤懷柔,熱情接待,千方百計,百計千方,盡量達到圓滿成功。這是因為凡是當年背井離鄉,遠離故土的族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狀況:

壹是考取仕途,升官發達,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故鄉厚土,混上了好事,這類為數較少,如棗核的兩頭。

二是投親靠友,或作倒插門女婿,這類居多,混得亦說得過去,如棗核之中間部位。

三是在族裏受欺或違反了"祖宗規矩",被逐井掃門,被迫流落他鄉,這類多有礪誌故事,吃過苦,受過罪,遭過難,往往成就了事業與功名。

現如今,外圓內方,泛指為人處事之道,表面隨和,內心嚴正。也指錢幣。

圓:圓通;方:方正。比喻人表面隨和,內心嚴正。

外圓內方出自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圓,朋黨構奸,罔上害人。”

在中華文明進程中,外圓內方,上圓下方逐步浸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在石器、木竹器、貨幣等,譬如:

古錢幣中的方圓造型,比比皆是。

筷子壹頭方壹頭圓,涵蓋了方圓的大智慧。 

石雕藝術中的方圓雕刻,匠心獨具,更是引人入勝。

書法藝術方圓呈現。嘉祥人著名書法藝術家韓益先生,對內圓外方頗有心得,活學活用到其寫字功課中相得溢章。韓先生說:寫字要用勁,但不是死勁,是活的。力量要用在筆尖上……執筆要松緊活用,重按輕提。

寫字要運肘,運臂,力量集中。光運腕,能把字寫壞了。腕動而臂不動,此是大病。千萬不能單運腕。

腕動而臂不動,千古無有此法。

拙從工整出。要每壹筆不放松,盡全力寫之。要能收停,不宜尖,宜拙。

筆要勒出剛勁,不能軟而無力。

筆要寫出剛勁來,筆亂動就無此勁了。

用筆千古不易,結體因時而變,要能理解此中道理。

寫字,壹定要講究筆法和墨法,要講究執筆,講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寫字時要做到指實掌虛,先懸腕而後懸肘。

古人書法嫉尖,宜禿、宜拙,忌巧、忌纖。

古人論筆,用筆需毛,毛則氣古神清。

古人千言萬語,不外“筆墨”二字。

寫寸楷即可懸肘。先大字,後漸小,每日堅持20分鐘,逐漸延長。

運筆直來橫下,看字要著重筆畫中間,逐步養成中鋒習慣,終生受惠。

無基本功懸腕則壹筆拖不動。

東坡論書,握筆要掌虛、指實。

圓而無方,必滑。

方筆方而不方,難寫。

可以內圓外方,不方不圓,亦方亦圓;過圓也不好,柔媚無棱角。正是:筆從曲處還求直,意到圓時覺更方。

筆筆澀,筆筆留,何紹基善變,字出於顏,有北碑根基,正善於留,所以耐看。

古人作書,筆為我所用,愈寫愈活,筆筆自然有力,作畫也壹樣。

懸肘是基本功之壹,猶如學拳的要“蹲襠”,蹬得直冒汗,水到渠成,便能舉重若輕。

遊刃有余,舉重若輕。

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

有筆方有墨。見墨方見筆。

寫字時手不能擡得太高,也不能拖在下面,要上到下壹樣平,這叫平肘。

還要虛腕,虛腕才能使手中的筆自由轉動,隨心所欲。

墨要熟,熟中生。磨墨欲熟,破之用水則潤,惜墨如金,潑墨如瀋,路子要正,切勿邪途。

有筆方有墨。見墨方見筆。

筆是骨,墨是肉,水是血。

天圓地方。有學者認為天圓”是指時間按照壹年春夏秋冬四季,像圓圈壹樣永不間斷地循環;“地方”是指空間的東南西北上下不同的方位,東南西北的四方形是最早的空間二維坐標系,不是四方城。這是人類最早的時空觀念,這個遠古的時空概念,其意義類同於現代的愛因斯坦時空觀,是開天辟地的時空宇宙觀。伏羲壹畫(即壹位01二進制),分出天地和陰陽的時空概念,是科學唯物的。

“天圓地方”講的是時間和空間,是講宇宙的真實面目,體現了老祖宗智慧的時空觀念。

古籍中的天圓地方。《尚書·虞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隨後命羲和、羲仲、和仲、和叔分赴四方。”

堯帝是先講“天時”,然後再說赴“四方”去發展擴張,根本就沒有任何“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意思,我們的先聖在講科學的時空概念,定天時,分四方。

《太平禦覽》:“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以“—”為陽,以“- -”為陰,組成八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坎為水,艮為山、巽為風、離為火、兌為澤,以類萬物之情。”

伏羲坐的“方壇”其實是壹個東南西北的空間坐標系,用以確定八風的不同方位,八卦、八方和八風之氣是壹脈相承的。

《呂氏春秋》:“八風者,蓋風以應四時,起於八方,而性亦八變。東北曰炎風,艮氣所生,壹曰融風。東方曰滔風,震氣所生,壹曰明庶風。東南曰熏風,巽氣所生,曰清明風。仲春始發,主暖。南方曰巨風,離氣所生,壹曰凱風。風自大洋來,勢洶洶,毀屋敗舍,壞沒田稼。西南曰淒風,坤氣所生,壹曰涼風。淒者,苦困也,取冷風之解。西方曰飂風,兌氣所生,壹曰閶闔風。秋時之風也,主蕭瑟。西北曰厲風,乾氣所生,壹曰不周風。北方曰寒風。坎氣所生,壹曰廣莫風。起於孟冬,而過則萬物肅殺,草木雕零。”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天圓地方”,解讀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認為這是遠古先民在認知上的局限,想必現在絕大所數中國人也都是這個看法和認知。這是文人們壹知半解的狹義認知,偏離了中華文化的根本。

“天”字既有“天空”的意思,還有壹個更久遠、更本源的含義,是“時間”;“方”字既有“方正”的意思,還有壹個更久遠、更本源的含義,是“方位”。

身上事少,自然苦少。

口中言少,自然禍少。

腹中食少,自然病少。

心中欲少,自然憂少。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

緣來要惜,緣盡就放,

隨方就圓,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