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晴簡介

孔晴簡介

目錄1拼音2概述3來源4拼音名稱5別名6來源7性味8歸經9功能主治10用法用量孔晴11配伍禁忌12飲食禁忌13附件14各種論述15來源16參考附件:1處方使用中藥“孔晴”2中國專利

2概述孔晴,又名孔慶時,是中藥的名稱。它是碳酸鹽礦物藍晶石的礦物,呈球狀或中空狀。味酸甜,性寒,微毒。

3來源《神農本草經》

4拼音姓名k不是n ɡ q和n ɡ

5的別名是清幽玉和青神玉(《爾雅》)和楊(《本草》)。

6來源是碳酸鹽礦物月長石,呈球狀或中空狀。

7性味酸甜,性寒。有壹點毒。

①神農本草經:“甘寒。”

②烏普本草:《神農:酸甜苦辣》

(3)名醫記載:“酸,重寒,無毒。”

(4)《藥解玉花楸》:“味苦,性寒。”

8歸經:“入肝。”

9功能主治孔晴有明目退翳開竅之功效。治綠盲,雀形目,白內障,紅眼腫痛,歪中出風,臂無情,頭風耳聾。

①神農本草經:“治綠盲、耳聾、明目、益九竅、通血脈。”

(2)《名醫錄》:“利肝氣,治目赤疼痛,去膚翳,止淚,利水道,排乳,通關節,破硬塊,令人難忘。”

③藥性理論:“能治頭風、疏肝、破瞳者,又能見物。”

(4)《日華子本草》:“髓可治盲、白內障、膜多年,養精。”它的殼可以摩擦。"

⑤《範王方》:“風若中邪,以豆吞之。”

孔晴,眼科常用藥,有明目退翳開竅的功效;

(1)用於治療黑翳和血管翳,可內服,也可外用,如內服孔晴丸,外用孔晴散。

(2)用於綠盲和雀形目。神農本草經:“治盲、耳聾、明目、九竅、血脈。”

(3)用於中風的口眼。

10外用蘆筍用法用量:將水研磨,飛點眼。內服:研磨後1 ~ 3分。

11《藥性理論》配伍禁忌:“怕菟絲子。”

12飲食禁忌:吃空青,忌吃全血[1]。

13附件①眼部護理不清:有點藍,沾了壹晚上,有水。(普濟方)

(2)治眼黑雲,蓋瞳孔皮:貝四枚(燒),藍壹兩,明礬石壹兩(煮汁)。三味末,取之為小米澆之,第二日。(《僧深聚》)

③治療皮膚暗沈:虛青二錢,馬錢子(去皮)壹兩,腦三錢。仔細研究日期。(《盛記總錄》)

(4)用於治療雀、內外障礙、風中毒、紫紺和紅斑等。:陽(好人,水浴,幹控,研究),胡黃連(水浴後細粉),槐米(初起如雀舌,不算,幹了就是末)壹元半。三味磨成粉,再磨成冰片,就更均勻、更濃密了。每天晚上躺下的時候,先用溫水漱口,仰臥,用蘆葦筒子把字藥吹進鼻子裏,但照常呼吸的時候就會睡著,最好感覺眼睛發涼,壹晚壹次。(《盛濟宗錄》孔晴三)

⑤治中風風,臂無情口歪:壹粒豆子做在空氣的盡頭,放在嘴裏漸漸咽下去就治好了。(“填充肘部背面”)

14諸學派討論《本草經》:“虛、青、甘、寒能除積熱,與酸合,火會收斂而降;熱度退去,屏障會自行消失,這是不言而喻的。耳熟腎,水枯火炎,故聾。腎若熱解,則火起水,聲復。九竅不利,無非是火。如果肝火旺,血熱氣機顛倒,則血管不通。如果清肝涼熱,精氣自益。陰氣盛火,則血管自吸,精神增長。目赤、皮痛、流淚都是肝氣不足的癥狀,益肝氣就消。”據說利水道、泄乳汁、疏通關節、破堅散結者,皆以熱療之,使氣血會和,而陰氣會自復,五臟會清而靜,使各種證候自解。"

15來源*字典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