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進入中國書法史的女書法家並不多,尤其是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普通人所知的女書法家只有兩位。壹個是“書聖”王羲之的老師魏夫人,壹個是武則天皇後。大部分女書法家幾乎不能留下任何片段,能被後人見證的作品也很少。武則天皇後留下了聖賢太子碑的復印件,以證明自己的書法造詣。
清代李鄂老師在《魚臺史》壹書中記載了中國歷史上211位女書法家,是為數不多的對中國古代史中女書法家進行梳理的書籍。其中第壹卷的女書法家數量最多,* * *女書法家55人。可見歷史上女書家在後宮中的地位之重要。令人驚訝的是,自漢代徐皇後的孝宗以來,已有29位“皇後”進入書法史。此外,還有20多位皇妃、公主和女官員。女書法家中有那麽多女王。第壹,他們地位顯赫,有“話語權”。官方記錄顯示,中國有它的位置。另壹個原因是書法讓這些女性異於常人。
2000年記載的29位皇後中,別人描述的只有23個十字,卻給了武則天壹個千言記錄,可見她在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世民稱贊王羲之和李贄熱愛書法。
才子徐惠,潛心李世民,踐行王羲之《武媚娘傳說》,是唐代後宮的真實寫照。
唐太宗李世民是壹位文武雙全的人才。據《蘭亭集序》記載,李世民愛好文學藝術,擅長詩歌,尤其喜愛王羲之的書法。他生前不遺余力地購買王羲之的作品,並對整個唐朝的書籍大加贊賞。他個人對《蘭亭集序》贊不絕口,還寫了《王羲之傳》和《晉書》07550等書法作品。
因為皇帝的偏愛,書法也成為科舉制度中至關重要的指標。2000年記載,科舉考試的《文選》中,會先考書法和判案用字,綜合考慮德行再頒官職。
當時出現了唐朝宮廷內外競相練字的現象。唐太宗還改進了書法教育。國子監弘文館負責書法教學,讀者熟悉的是弘文館書法老師余士南和褚遂良。還有在故宮教書法的老師,包括兩個在故宮教書法的博士。武則天深受李世民的影響。她在位期間特別重視書法教育,宮中教授書法的博士擴充到18人。
我不得不說唐高宗李誌也是壹位好書法家。電視劇裏,年輕的奴隸善良懦弱。其實從他的題字就可以看出來,李誌配得上書法家的稱號。筆法公式記載李治是“非世俗之才,無心為王,愛書書法”。書法也給阿利帶來了好名聲。有評論家說:“從他的書法可以看出,他並沒有暈倒。
皇後書法的“夫樣”,開啟了書法“胖瘦”的分水嶺。
著名書法家鐘明善評價武則天的書法為“女書法家中的壹流”。成為歷史上最好的女書法家自然有其優勢。武則天為什麽會在書法史上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武媚娘才華橫溢,入宮之前就有很好的書法功底。以他在宮中的影響力,有意無意地迎合了國王的喜好,自然可以想象他的書法是壹流的。
到目前為止,武則天的書法遺存有三處,是武則天76歲時所寫,現藏於河南偃師前山顯君廟。吳勝利二年二月初四,武則天從洛陽到嵩山閉關。回來後,她住在勾山的太子賢祠,寫了壹會碑文。表面上看,碑文描述了周靈王升天成仙的故事,但實際上,它是在贊美吳州的繁榮。筆法婉約流暢,意境縱橫。《不朽太子碑》碑文以博妃體書寫,筆畫為白色。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書草書交替。唐太宗李世民喜歡王羲之的書法,歷史上第壹次用草書立碑,可見武則天深受其影響。
眾所周知,武則天的真名是,而“昌”是武則天為自己創造的壹個詞。類似的自造詞在她的書法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有很多角色是武則天自己塑造的,表現了76歲的武則天的勇氣和風度。
唐代皇帝都推崇書法,書法史上有“唐書五變”之說。唐代書法經歷了五次變革,武則天統治時期書法也經歷了壹次變革。錄:“書法之大變,亦為女。前日書法尚薄,後日書法尚厚,這幾乎是書法的分水嶺。”武則天之後,書法“逐漸開始養肥”,在唐代達到頂峰。
在中,對武則天書法的評價是:“去鉛去中國粉味,行書使夫勝。”“像老公”是幾本書法專著對武則天書法的評價。
人們總說書法是壹門心靈的藝術。當後宮美人武媚娘身陷“宮鬥”時,或許書法可以助她壹臂之力,讓她在黑白世界裏屏息以待,獲得心靈的絕對自由,沒有目的。